使用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模拟黄海和东海夏季温跃层
发布时间:2025-03-18 02:56
众多观测研究表明,夏季我国黄海和东海存在强盛的温跃层。国内外学者对温跃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指出风、潮汐、海流、太阳辐射等物理因素均对温跃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温跃层强盛的海域往往伴随着强的内波出现,在我国夏季的黄海和东海海域也频频观测到强盛的内潮和内孤立波。迄今为止,对这种发生在海洋内部的运动和其破碎对温跃层产生的影响研究甚少。稳定层化的温跃层中,往往有内波存在,内波在温跃层中的传播和破碎过程形成强烈的混合,从而使垂向涡旋扩散系数增大。因而,考虑内波的混合作用对温跃层的形成过程是重要的。 基于司宗尚等在南黄海进行的内波所致垂向湍流混合参量分布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浅海陆架环流模式的内波引起的垂向混合的参数化方法。使用POM数值模式,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考虑风场和不考虑风场的强迫作用下,分别使用Mellor-Yamamda二阶湍流混合方案和本文提出的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模拟黄海和东海夏季温跃层,并选取35°N和31°N断面为代表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不考虑风场强迫作用时,使用内波混合方法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Mellor-Yamada二阶湍封闭方案;考虑风场强迫作用时,内...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温跃层的意义
1.2 东中国海的自然环境概况
1.3 东中国海的温跃层
1.3.1 温跃层的分类与确定
1.3.2 各式测温计简介
1.3.3 东中国海的温跃层概况
1.3.4 东中国海温跃层研究现状
1.4 东中国海内波概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一种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
2.1 研究基础
2.1.1 内潮的内 Kelvin 波模型
2.1.2 GKdV 模型
2.2 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环流模式介绍与设置
3.1 POM 模式简介
3.1.1 数值模式特点
3.1.2 模式的控制方程
3.2 模式设置
4 模拟结果
4.1 不考虑风场的模拟结果
4.1.1 35°N 断面模拟结果
4.1.2 31°N 断面模拟结果
4.2 考虑风场的模拟结果
4.2.1 35°N 断面模拟结果
4.2.2 31°N 断面模拟结果
4.3 模拟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5893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温跃层的意义
1.2 东中国海的自然环境概况
1.3 东中国海的温跃层
1.3.1 温跃层的分类与确定
1.3.2 各式测温计简介
1.3.3 东中国海的温跃层概况
1.3.4 东中国海温跃层研究现状
1.4 东中国海内波概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一种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
2.1 研究基础
2.1.1 内潮的内 Kelvin 波模型
2.1.2 GKdV 模型
2.2 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环流模式介绍与设置
3.1 POM 模式简介
3.1.1 数值模式特点
3.1.2 模式的控制方程
3.2 模式设置
4 模拟结果
4.1 不考虑风场的模拟结果
4.1.1 35°N 断面模拟结果
4.1.2 31°N 断面模拟结果
4.2 考虑风场的模拟结果
4.2.1 35°N 断面模拟结果
4.2.2 31°N 断面模拟结果
4.3 模拟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5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403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