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黄骅港周边海域悬浮泥沙运移和海底蚀淤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29 22:24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区以东90km的渤海之滨,漳卫新河与宣惠河交汇的大口河北侧,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通道出海港。自2001年建成以来,一直深受外航道严重淤积的困扰。随着“2007年跨入亿吨大港”目标的提出及朔黄铁路复线的加紧建设,如何维持外航道正常通航水深的问题显得更为紧迫。本文根据多年水深地形、水文气象、底质、风况等实测和历史资料,运用ECOMSED数值模型对黄骅港附近海域潮流场、正常和大风天气下悬浮泥沙运移以及海底蚀淤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经验证其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 黄骅港海域潮流流向基本呈E-W向,流速一般在30cm/s~65cm/s之间,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正常气候条件下,研究区内悬浮泥沙运移主要受潮流控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经过一个潮周期后,产生WSW向的净位移;整个研究区内悬沙浓度较小,在50mg/L~350mg/L之间,并呈现向外海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悬沙相对应,研究区海底蚀淤变化不大,年最大侵蚀和淤积量分别为7.5cm和2.5cm。 NE向大风作用下,研究区内悬浮泥沙运移方向为WSW向;与正常天气相比,悬沙浓度明显增大,在100mg/L~5000mg/...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a研究区地理位置

图1-1a研究区地理位置

表1-1塘沽增减水过程统计表1234567891011191238167227125----116159173215-284-184-139-180-91-----130-117-176-189115810....


图1-1b地理位置

图1-1b地理位置

20152061----14518图1-1a研究区地理位置


图2-1研究区现场调查站位对所取样品在室内利用沉降法分析粒度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内海底沉积物

图2-1研究区现场调查站位对所取样品在室内利用沉降法分析粒度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内海底沉积物

2研究资料2.1底质资料2.1.1现场调查资料2006年3月19日~3月26日以现正在使用的F区抛泥中心为圆心进行八方位高密度的海底表层泥沙取样,采样顺序为由内圈至外圈,取样调查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取样48个,第二次40个,第三次29个,控制....


图2-2抛泥区底质粒度分布图

图2-2抛泥区底质粒度分布图

图2-2抛泥区底质粒度分布图2.1.2历史资料徐宏明、冯玉林[4]给出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1995年10~11月在本海区底质取样站位及中值粒径分布(图2-3)。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深水区北部为粘土质粉沙,其中值粒径在0.010~0.020mm之间,....



本文编号:4037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4037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