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粘土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的活性位及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2:24

  本文关键词:粘土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的活性位及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丙三醇 海泡石 酸改性 脱水反应 脱水氧化反应 丙烯醛


【摘要】:丙三醇是生物柴油、肥皂生产工业和脂肪酸生产工业的副产物,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资源。以丙三醇为原料合成丙烯醛、丙烯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在丙三醇脱水反应制备丙烯醛和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制丙烯酸的过程中,对影响脱水、氧化的催化剂的活性位点的研究仍然较少。粘土催化剂是一种良好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可调变的结构和活性位点。本课题设计利用粘土催化剂和粘土催化剂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丙三醇脱水、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并研究催化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以及其对反应的作用。本课题使用不同的酸改性调变海泡石的比表面积、孔道以及酸性位的强度和类型,将酸改性海泡石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丙三醇催化脱水反应。然后,将催化脱水效果最好的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为基底,负载氧化钒,作为催化剂催化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为了考察不同种类的酸以及不同浓度的该酸对海泡石结构和酸性的酸类型和酸强度的影响,选用了盐酸、硫酸、乙酸和磷酸四种不同强度的酸对海泡石进行酸处理,并研究酸改性海泡石催化丙三醇脱水反应的催化性能。酸改性增大了海泡石的比表面积,改变了孔道分布,减弱了酸强度,增加了Br?nsted与Lewis酸性位的量。在反应温度为320 oC,载气空气流速为20ml/min,原料为15 wt.%丙三醇的反应条件下,2mol/L盐酸酸改性的海泡石(SPA-2)的催化效果最好:丙三醇的转化率为92.9%,丙烯醛的选择性为59.4%。用2mol/L SPA-2作为基底,通过浸渍法负载不同含量的氧化钒,考察在相同催化反应条件下,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钒负载量对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400oC,钒负载量为0.5wt.%的催化剂(0.5%V/SPA-2@400)的脱水氧化效果最好,丙三醇的转化率为93.0%,丙烯酸的选择性为3.9%,丙烯醛的选择性为41.8%。在对催化剂活性位的研究中发现,酸改性有助于提高海泡石的活性位,降低酸强度和改变酸性位(Br?nsted与Lewis)比例,从而提高丙三醇的转化率以及丙三醇脱水产物丙烯醛的选择性。在对催化剂表面负载的氧化钒的研究中发现,适量负载氧化钒有助于丙烯醛氧化为丙烯酸,而氧化钒含量过高则降低了丙烯酸的产率。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仍然存在积碳和失活的问题。在对积碳的研究中发现,积碳主要集中在催化剂表面和孔道中,从而影响酸性位的活性,降低催化反应效果。
【关键词】:丙三醇 海泡石 酸改性 脱水反应 脱水氧化反应 丙烯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203.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8
  • 1.1 丙三醇的合成与应用12-13
  • 1.2 丙烯醛的合成13-14
  • 1.2.1 丙烯氧化法13
  • 1.2.2 丙烷氧化法13
  • 1.2.3 丙三醇脱水法13-14
  • 1.2.4 其他14
  • 1.3 丙烯酸的合成14-16
  • 1.3.1 丙烯氧化法14-15
  • 1.3.2 丙烷氧化法15
  • 1.3.3 丙三醇脱水氧化法15-16
  • 1.4 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及催化剂16-25
  • 1.4.1 丙三醇脱水反应16-18
  • 1.4.2 丙三醇脱水反应催化剂18-23
  • 1.4.3 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23-24
  • 1.4.4 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催化剂24-25
  • 1.5 海泡石的性质及其应用25-26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26-28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8-33
  • 2.1 实验仪器和药品28-29
  • 2.2 催化剂的表征29-30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29
  • 2.2.2 X射线荧光光谱29
  • 2.2.3 SEM电子扫描显微镜29
  • 2.2.4 热重分析29
  • 2.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29
  • 2.2.6 N_2物理吸脱附29-30
  • 2.2.7 NH_3程序升温脱附30
  • 2.2.8 吡啶吸附红外30
  • 2.3 产物分析与计算30-33
  • 第三章 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33-63
  • 3.1 酸改性海泡石的制备33
  • 3.2 不同酸改性海泡石33-56
  • 3.2.1 一元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33-44
  • 3.2.2 二元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44-48
  • 3.2.3 有机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催化性能和表征48-52
  • 3.2.4 三元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表征52-56
  • 3.3 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应用于丙三醇脱水活性位及机理56
  • 3.4 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稳定性与积碳分析56-61
  • 3.5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酸改性海泡石负载氧化钒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63-70
  • 4.1 酸改性海泡石负载氧化钒催化剂的制备63
  • 4.2 不同焙烧温度对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的影响63-66
  • 4.2.1 不同焙烧温度下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63-64
  • 4.2.2 不同焙烧温度下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表征64-66
  • 4.3 不同钒负载量对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的影响66-68
  • 4.3.1 不同钒负载量下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66
  • 4.3.2 不同钒负载量下氧化钒负载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表征66-68
  • 4.4 酸改性海泡石负载氧化钒应用于丙三醇脱水氧化活性位及机理68
  • 4.5 本章小结68-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9
  • 作者简历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静;郭兆阳;栾兴社;;微生物产丙三醇概述[J];粮油加工;2010年02期

2 齐葳芊;;微生物丙三醇的生产及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3期

3 钱渝;丙三醇精制的研究[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4 高建炳;精制丙三醇工艺的改进[J];河南科技;1995年05期

5 诸葛健,方慧英,诸葛斌;发酵法生产丙三醇的过去和现在[J];工业微生物;1997年03期

6 张育川;多缩丙三醇及其衍生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2年22期

7 王魁香,邓京川,鲍吉龙,汤大新;微波与丙三醇-水、乙醇-水混溶介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易文;含有丙三醇酰胺的洗涤组合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5年18期

9 施南华,刘士清,乔敏,张玉顺;影响发酵产生丙三醇的主要因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金海如,诸葛健;发酵法生产工业级丙三醇中显“酸性”关键组分的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德兆;;发酵丙三醇产业化经验初探[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罗时荷;徐燕兰;谭越河;毛超旭;汪朝阳;;聚(L-乳酸-丙三醇)星形聚合物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3 黄世勇;王富丽;魏伟;孙予罕;;碱催化CO_2和丙三醇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魏志强;马林;刘东群;何维仁;;丙三醇-水混合溶剂对血红蛋白构象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赵秀明;张蕴宏;李泽生;;丙三醇分子内-CH伸缩模型振动耦合规则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6 马兰;贺德华;;Ru催化剂上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兰;贺德华;;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Ru基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马兰;贺德华;;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文婕 刘强 杨文柱;丙三醇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研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阮福金;动物怎么过冬[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娟;丙三醇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宇明;丙三醇氢解制二元醇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刘晓钰;基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和丙三醇氢解反应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小强;杂多酸柱撑水滑石催化丙三醇气相脱水反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庄晓煜;粘土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丙三醇脱水氧化反应的活性位及作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3 余青云;二氧化碳和丙三醇反应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刘冬妍;由苯胺和丙三醇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基业;镍催化剂上丙三醇重整—氢解制1,,2-丙二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徐涛文;1,3-丙三醇二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征[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建波;丙三醇为还原剂制备单分散球形银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2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02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