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类荧光物质编码微球的制备
本文关键词:基于不同类荧光物质编码微球的制备
【摘要】:液相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有很多独特优点,尤其可以实现快速实时高通量检测,因而近年来成为临床诊断领域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作为该技术的核心材料,荧光编码微球承担着分子识别和信号表达的任务。目前人类疾病诊断和免疫研究对荧光编码微球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巨大需求,同时实现微球表面的生物分子修饰也是其在生物检测领域应用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和开发更多种类的荧光编码微球及对其进行表面官能团修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以上实际需求的背景下,本论文先提出一种基于三种不同类型荧光团的荧光微球制备方法并通过调节比例改变微球的荧光光谱最终获得一系列的编码;然后又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表面具有生物分子反应位点且颜色可调的荧光微球并实现编码。具体研究内容分以下两个方面阐述:(1)基于三种不同种类的荧光团单分散光谱编码微球的制备该体系提出一种基于荧光光谱制备编码微球的策略:将稀土离子铕离子(Eu3+)和有机染料罗丹明6G(R6G)先分别后共同引入到多孔、单分散且在微米尺寸上的聚合物基质微球(SPSDVB)上制备编码微球。三种不同类型荧光团(聚合物荧光团SPSDVB、无机荧光团Eu3+和有机荧光团R6G)的多种组合提供了强大的基于发射光谱的编码能力。经过条件优化后,我们制备了10种波长-强度组合的二元编码微球和15种波长-强度组合的三元编码微球。这些组合(或荧光码)可在同一波长下激发。微观研究表明,其他荧光团的引入并未对基质微球的单分散性、尺寸和表面形貌有明显影响。此外,这些球体对洗涤和热处理均有良好的稳定性。(2)表面带有反应位点且颜色可调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PPV)荧光微球的制备基于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我们合成了带有羧基侧基的PPV前驱体(pre-PPVCOO-),经实验条件探索和优化后,将其引入到表面带有氨基和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甘油单酯微球(APGMA)上获得APGMA-(pre-PPVCOO-)微球;然后进行简单的热处理并通过改变热消除温度得到一系列表面具有反应位点且荧光发射不同的APGMA-PPVCOO-微球。微球的荧光发射波长随着消除温度的升高逐渐红移,发射峰值的红移最大值近100 nm。利用流式细胞对不同热消除温度下获得的微球进行测试,并利用所得荧光信号进行编码,获得一系列不同的编码。激光共聚焦等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尺寸均一、荧光发射均匀稳定且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在高离子浓度的离子解离剂中,这些微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这些微球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光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分子偶合性。
【关键词】:聚合物微球 荧光 编码 共轭聚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0
- 1.1 液相芯片技术10-16
- 1.1.1 原理10-13
- 1.1.2 优点13-14
- 1.1.3 应用14-16
- 1.2 荧光编码微球16-28
- 1.2.1 组成16-17
- 1.2.2 分类17-26
- 1.2.3 应用26-28
- 1.3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依据及论文的整体框架28-30
- 第二章 基于三种不同种类荧光团的单分散光谱编码微球的制备30-46
- 2.1 引言30-31
- 2.2 实验部分31-34
- 2.2.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31-32
- 2.2.2 编码微球的制备32-34
- 2.2.2.1 SPSDVB-Eu微球的制备32-33
- 2.2.2.2 SPSDVB-R6G微球的制备33
- 2.2.2.3 SPSDVB-Eu-R6G微球的制备33-34
- 2.3 结果与讨论34-45
- 2.3.1 微球的制备和条件优化34-37
- 2.3.2 微球编码37-39
- 2.3.3 宏观和微观图像表征39-44
- 2.3.4 稳定性表征44-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表面带有反应位点且颜色可调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PPV)荧光微球的制备46-68
- 3.1 引言46-47
- 3.2 实验部分47-50
- 3.2.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47-48
- 3.2.2 APGMA-PPVCOO-微球的制备48-50
- 3.2.2.1 pre-PPVCOO-的合成48-49
- 3.2.2.2 APGMA-(pre-PPVCOO-)微球的制备49
- 3.2.2.3 APGMA-PPVCOO-微球的制备49
- 3.2.2.4 荧光微球与RB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及RBITC作用49-50
- 3.3 结果与讨论50-67
- 3.3.1 单体与聚合物前驱体pre-PPVCOO-的合成与表征50-52
- 3.3.2 微球制备和条件优化52-55
- 3.3.3 微球的荧光光谱表征55-56
- 3.3.4 宏观和微观照片表征56-60
- 3.3.5 流式细胞仪表征及微球编码60-62
- 3.3.6 稳定性表征62-65
- 3.3.7 荧光微球与生物分子作用65-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4.1 本论文工作总结68
-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68-69
- 4.3 工作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82
- 符号及缩写82-83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83-84
- 致谢84-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胜;;田陈煤矿实施编码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2 李明;;浅析高清编码技术[J];中国安防;2009年06期
3 ;多重荧光编码微球的高压电纺制备方法[J];现代化工;2009年S1期
4 由农;神奇的依玛士喷墨编码技术[J];食品与机械;1994年04期
5 黄振立;王海桥;曹元成;刘烈雄;赵元弟;;基于编码微球的筛选方法[J];分析化学;2006年06期
6 王越炜;;视频录像(DVR)存储编码技术应用与分析[J];中国安防;2011年05期
7 雷曙光;梁凡;;H.264分级编码技术的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徐姣;赵贵荣;邵德明;;基于Qt多媒体技术和编码技术的本地音视频远程传输[J];中国安防;2014年08期
9 ;实时高清宽动态ROI智能编码技术——华为IPC5811-WD-Z20宽动态高清高速球评测[J];中国公共安全;2013年22期
10 陈跃,王昭惠;MPEG标准与视听技术发展趋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磊;张翠芳;杨菲;;基于H.264的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金东瀚;;简述现代高效率编码技术[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瞿晓;陈伟;;面向传输的精细可扩展编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岳岫峪;覃团发;唐秋玲;;“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孙伟民;苑立波;廖智博;;利用莫尔技术进行编码分析及信息加密[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忠;林玉兰;蔡淑惠;;空间编码超快速NMR新技术及其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黄欢欢;王月蓉;冯少华;;H.264编码技术及其应用[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丽英;;影响产科疾病编码的因素及对策[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庄灿伟;冯少荣;林子雨;张东站;;IDD:DDE编码改进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10 鲁艳;雷维嘉;谢显中;;基于Avalon接口的交织编码技术的FPGA实现[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思睿 编译;编码技术有助打击非法贸易[N];东方烟草报;2014年
2 ;如何选择ULH中的编码调制方式[N];人民邮电;2004年
3 杨珂;AVS有望成为中国IPTV标准的最终选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杨珂;AVS有望成为IPTV标准的最终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5 ;如何选择IPTV 业务编码技术[N];人民邮电;2005年
6 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解决方案部 迟远;编解码角力后IPTV时代[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小方;有了我,请扔掉录像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武卫政 谭超;所有汉字都可实现计算机处理[N];人民日报;2006年
9 张琰s,
本文编号:100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0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