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催化的串联偶联反应合成多芳环化合物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钯催化的串联偶联反应合成多芳环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有机光电材料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未来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而材料合成一直是降低其商业化成本的一个关键。多芳环化合物因为共轭结构的存在利于电子的传输,因此有机光电材料大多是一些多芳环化合物。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本论文首先综述了有机光电材料发展背景和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近况,并且重点介绍了钯催化偶联反应中C-Pd键的形成、反应和淬灭的方式,以及串联偶联反应在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针对有机光电材料中的重要结构单元——芴环化合物和茚酮化合物合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成功实现了以简单易得的邻溴苄溴和芳基硼酸为底物,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环己基膦为配体,“一锅法”合成了各种不同取代的芴衍生物,该反应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一个反应里可以同时形成两个新的C-C键,在简化了原料结构的同时,使反应更具经济性和实用性。通过反应普适性的研究发现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的兼容性。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氟原子取代的芴化合物13C NMR谱图的分析,对反应的机理做出了简单的推测,得出芳基溴优先于苄基溴反应的结论。2.基于邻溴苄溴与芳基硼酸偶联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邻氯苄溴取代邻溴苄溴来降低芳基C-X键的反应活性,迫使苄基上的C-Br键首先发生氧化加成,与芳基硼酸发生偶联反应,进而达到调节芴衍生物中取代基位置的目的。研究发现在醋酸钯为催化剂,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为配体的条件下,反应也能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对氟原子取代芴化合物13C NMR谱图的分析,得出反应过程与我们所设想的一致,用相同的芳基硼酸,可以得到取代基位置不同的芴。该部分工作是目前首次报道的定向的合成3-位取代的芴环化合物的工作。3.首次实现了钯催化的羰基化串联偶联反应构筑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工作。以邻二卤代芳烃和炔烃作为反应底物,在CO气球压力下,PdCl2作为催化剂,TBAB为添加剂,碳酸钠为碱,得到茚酮化合物。该反应反应条件简单,无需任何配体,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无论是对各种含取代基的邻二卤代烃的底物还是各种不同的炔烃均能兼容,且收率均相对较好。这是首例钯催化的羰基化合成茚酮化合物的工作。在完成反应方法学研究的同时,我们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配体毒化实验,汞毒化实验,我们推测该反应可能经历的是一个纳米钯催化的分子间多组分串联偶联的过程。
【关键词】:钯催化 串联偶联 芴 羰基化 茚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专用术语注释表9-10
- 第一章 绪论10-32
- 1.1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10
- 1.2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概述10-13
- 1.2.1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历史简介10-11
- 1.2.2 过渡金属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介绍11-13
- 1.3 钯催化的偶联反应概述13-30
- 1.3.1 钯催化的Csp~2-sp~2构建多芳环化合物14
- 1.3.2 C-Pd键的形成、反应、淬灭的简述14-30
- 1.4 串联反应在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的应用30-31
- 1.5 小结31-32
- 第二章 以邻溴苄溴为原料通过串联偶联反应合成取代芴的研究32-52
- 2.1 研究背景32-39
- 2.1.1 以传统的Friedel Crafts反应合成芴及其衍生物32-33
- 2.1.2 以过渡金属催化合成芴及其衍生物33-39
- 2.2. 设计思路39-40
- 2.3 结果与讨论40-46
- 2.3.1 反应条件的探索和优化40-43
- 2.3.2 底物拓展43-45
- 2.3.3 反应机理的探索45-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2.5 实验部分47-48
- 2.5.1 仪器和试剂47
- 2.5.2 实验步骤47-48
- 2.6 化合物核磁数据表征48-52
- 第三章 以邻氯苄溴为原料通过串联偶联反应合成取代芴的研究52-63
- 3.1 研究背景&设计思路52-54
- 3.2 结果与讨论54-58
- 3.2.1 反应条件的探索和优化54-55
- 3.2.2 底物拓展55-58
- 3.3 本章小结58
- 3.4 实验部分58-60
- 3.4.1 仪器与试剂58-59
- 3.4.2 实验步骤59-60
- 3.5 化合物数据表征60-63
- 第四章 钯催化的串联偶联羰基化合成茚酮化合物63-95
- 4.1 研究背景63-68
- 4.1.1 Friedel Crafts反应合成茚酮化合物63-64
- 4.1.2 过渡金属催化合成茚酮化合物64-68
- 4.2 设计思路68-69
- 4.3 结果与讨论69-84
- 4.3.1 反应条件的探索和优化69-78
- 4.3.2 底物拓展78-82
- 4.3.3 反应机理的探讨82-84
- 4.4 本章小结84
- 4.5 实验部分84-87
- 4.5.1 仪器与试剂84-85
- 4.5.2 实验步骤85-87
- 4.6 化合物数据表征87-9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95-97
- 5.1 总结95-96
- 5.2 展望96-97
- 参考文献97-117
- 附录1 核磁谱图117-164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164-165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165-166
- 致谢166-1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仲潘;周丹丹;;“钯催化”和它的开创者们[J];自然与科技;2011年02期
2 胡广剑;张金生;申伟;袁彦杰;李明;;钯催化炔丙基醋酸盐分子内重排的理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郭建辉;;“稀土掺杂氧化铝纳米纤维负载钯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朱锦桃,郭惠元,李卓荣,张致平;钯催化下共轭二烯二炔官能团的构成[J];有机化学;1999年03期
5 ;金属钯催化的萘酚化合物分子间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3年11期
6 齐颖;吴文婷;董晓明;REINER E J;;二价钯催化烯丙位重排反应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年01期
7 黄海萍;王连芹;沈培康;;酸性溶液中钯催化醇电化学氧化的研究[J];电化学;2010年03期
8 常冠军;王庆富;罗炫;张林;林润雄;;钯催化合成螺旋棒状聚合物[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年02期
9 Nitya G.kundu ,Manojit Pal ,王保真;用钯催化含双亚乙基的环状化合物合成2—苯并[C]呋喃酮的方法[J];开封医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杨洪勤,蔡俊超;四(三苯基膦)化钯催化的若干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焕峰;李亦彪;刘必富;;钯催化炔卤与异腈反应:区域选择性合成多取代5-氨基吡咯酮[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李伦;黄栋辉;郭勇;;钯催化的三氟甲基α位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成;王来来;;钯催化的酰胺羰化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韩磊;周燕;;含铂/钯催化活性点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曾庆乐;刘洋;高珊;杨治仁;;钯催化合成手性N-(杂)芳基氨基酸[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韩秀玲;陆熙炎;;阳离子钯催化的邻炔基苯胺与醛的串联加成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棋;付海燕;陈华;李贤均;;负载离子液体纳米钯催化芳卤羰化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冯秀娟;秦余虎;戴耀;包明;;钯催化苄基氯衍生物、一氧化碳和烯丙基锡三组分偶联反应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晓伟;刘平;刘岩;谢建伟;代斌;;钯催化一锅反应合成多氟三联苯类化合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10 焦文秀;常冠军;罗炫;张林;林润雄;;钯催化胺化反应合成新型高性能材料—聚亚胺砜[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钯催化的碳氢活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鑫;钯催化重氮化合物参与的串联反应及Catellani-Lautens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魏小红;银催化合成叠氮/硝基氧化吲哚和钯催化合成手性α-氨基酸酯衍生物[D];兰州大学;2015年
3 包永胜;钯催化的新型酯交换反应及TRAIL增敏的神经酰胺类似物的设计、合成、抗癌活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单刚;从“酮”出发构建“不同”的氮氧杂环[D];清华大学;2015年
5 鲁艺;醇羟基导向的钯催化碳—氢键活化及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郑梅芳;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阿忠;分子氧参与的钯催化烯炔烃的氧化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国林;钯催化的有机新反应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韩秀玲;两价钯催化的串联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苗涛;醋酸钯催化的两个脱磺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公元;钯催化碳氢官能化反应合成苯并咪唑稠合菲啶及其衍生物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瀚e,
本文编号:1015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1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