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杂多钨酸盐的生物小分子检测材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2:04

  本文关键词:基于杂多钨酸盐的生物小分子检测材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官能化多金属氧酸盐 过氧化氢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金属有机官能化的多钨酸盐杂化材料,研究其对于生物小分子的催化活性,筛选出高效的多酸基生物小分子传感材料,为开发新型生物小分子传感器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常规水溶液和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官能化的多钨酸盐杂化材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杂化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监测杂化材料催化过氧化氢的过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杂化材料对多巴胺分子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设计合成出三个新颖的金属有机官能化的多钨酸盐杂化材料,并参照文献合成出系列杂多钨酸盐化合物。系统研究这些化合物对于过氧化氢和多巴胺的电化学响应。通过催化性能的对比研究,化合物1和金属铜配合物取代的钨铋酸盐具有较好的过氧化氢传感性能。其中化合物1对过氧化氢的检测区间为0.2~7μmol?L~(-1),检测限为0.39μmol?L~(-1);金属铜配合物取代的钨铋酸盐对过氧化氢的检测区间为1~50μmol?L~(-1),检测限为0.12μmol?L~(-1)。对于多巴胺分子的传感,金属铜配合物取代的钨铋酸盐也显示出较低的检测限。结论(1)化合物1~3的合成中,控制适合的溶剂比例与反应液pH值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对于过氧化氢分子的电催化反应,杂多酸中心原子的半径越大、还原性越强,电化学催化效果越好,检测限越低;与多酸配位的金属的半径越大、还原性越强,电化学催化效果越好,检测限越低。(3)杂多钨酸盐对于多巴胺分子的检测活性较低,仅有金属铜配合物取代的钨铋酸盐显示出较低的检测限。
【关键词】:官能化多金属氧酸盐 过氧化氢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
【学位授予单位】:佳木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O657.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9
  • 第1章 文献综述9-20
  • 1.1 生物传感器概述9-15
  • 1.1.1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9-10
  • 1.1.2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10
  • 1.1.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10-15
  • 1.2 多金属氧酸盐15-19
  • 1.2.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15
  • 1.2.2 多金属氧酸盐在生物小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15-19
  • 1.3 小结19-20
  • 第2章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和多巴胺分子的检测20-32
  • 引言20-21
  • 2.1 仪器与材料21-22
  • 2.1.1 仪器21
  • 2.1.2 试剂21-22
  • 2.1.3 材料22
  • 2.2 方法22-24
  • 2.2.1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合成22
  • 2.2.2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表征22-23
  • 2.2.3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分子的检测23
  • 2.2.4 稀土配合物修饰杂多钨酸盐对多巴胺分子的检测23-24
  • 2.3 结果与讨论24-31
  • 2.3.1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合成、结构与表征24-28
  • 2.3.2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分子的检测28-30
  • 2.3.3 稀土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多巴胺分子的检测30-31
  • 2.4 小结31-32
  • 第3章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和多巴胺分子的检测32-46
  • 3.1 仪器与材料32-33
  • 3.1.1 仪器32
  • 3.1.2 试剂32-33
  • 3.1.3 材料33
  • 3.2 方法33-35
  • 3.2.1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合成33-34
  • 3.2.2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表征34-35
  • 3.2.3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分子的检测35
  • 3.2.4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多巴胺分子的检测35
  • 3.3 结果与讨论35-45
  • 3.3.1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的合成、结构与表征35-38
  • 3.3.2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过氧化氢分子的检测38-43
  • 3.3.3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杂多钨酸盐对多巴胺分子的检测43-45
  • 3.4 小结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4
  • 英文缩写54-55
  • 附图55-59
  • 附表59-6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喜平,付军,慈云祥,冯军,黄继红,田晓燕;细胞分析仪在味精发酵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11期

2 冯德荣;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山东科学;1999年04期

3 孙裕生,韩树波,宋学英,孙焕如;微生物传感器测定啤酒发酵液发酵度[J];分析仪器;1997年02期

4 朱建中,周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展[J];传感器世界;1997年04期

5 王立中,杰·库里斯;生物传感器及展望[J];传感技术学报;1993年01期



本文编号:1034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34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