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海水中的膝沟藻毒素GTX1,4
本文关键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海水中的膝沟藻毒素GTX1,4
更多相关文章: 膝沟藻毒素GTX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分离富集 微小亚历山大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摘要】: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鸟嘌呤核苷为虚拟模板,本体聚合,合成GTX1,4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结果显示,MIP具有分布均匀、大小均一的孔穴。平衡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比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IP)具有更高的结合容量,对膝沟藻毒素GTX1,4有更好的选择性。用MIP填充固相萃取小柱(MISPE),以0.1 mol/L乙酸溶液为淋洗液,甲醇-水(95∶5,V/V)溶液为洗脱液时回收率最高,达到85.0%。用优化后的淋洗洗脱条件测定微小亚历山大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中的GTX1,4,分别为1.10和0.99μg/L,RSD分别为3.3%和4.4%,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限和较高的测定精密度。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膝沟藻毒素GTX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分离富集 微小亚历山大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分类号】:X834;O657.72
【正文快照】: 1引言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一类以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为骨架,具有四氢嘌呤结构的生物碱分子。根据取代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类化合物[1]:氨基甲酸酯类毒素(Carbamate toxins)、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 toxins)、脱氨甲酰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邹瞿超;方佳如;苏凯麒;周洁;胡宁;裘利坚;王平;;基于移动终端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现场快速检测系统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09期
2 江涛;徐轶肖;李扬;齐雨藻;江天久;吴锋;张帆;;Dinophysis caudata generated lipophilic shellfish toxins in bivalves from the Nanji Islands, East China S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1期
3 李嘉雯;江涛;吴锋;江天久;;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年03期
4 陈建华;于仁成;孔凡洲;高岩;罗璇;王云峰;周名江;;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4年04期
5 罗璇;于仁成;周名江;;应用LC-MS联用方法分析青岛近海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细胞中的毒素成分[J];海洋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6 马荣桧;高彦;万进;宫小明;孙军;;贝类毒素及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22期
7 欧小蕾;张锐;章超桦;;膝沟藻毒素GTX 2,3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食品工业;2015年09期
8 于鸿;李晓晶;刘苗;谢进;彭荣飞;;广州市水产品中海洋生物毒素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兰文升;张锐;贺秀媛;朱家增;刘荭;史秀杰;;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欧小蕾;章超桦;张锐;;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研究进展[A];“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连子如;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海洋有机污染物和麻痹性贝毒分离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权;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建华;我国典型贝类增养殖海域藻毒素组成、分布状况及贝类染毒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2 曹玲;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的表达及其结合活性测定[D];中山大学;2013年
3 马金华;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时期的生理与分子调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岐,牟世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国松,王颖臻,曹秋娥,丁中涛;非共价分子印迹体系的快速筛选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闫长领;卢雁;;核-壳结构蛋白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6 刘伟;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9年02期
8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邓安平;;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王红飞;张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富;杜学忠;;含糖配体二元单层膜增强靶向蛋白识别及其生物传感:表面分子印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又文;黄招发;杨挺;;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人血清中的头孢硫脒[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溶剂对分子印迹介质吸附特性的影响: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苏海佳;谭天伟;;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红外谱图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设计高效分子印迹人工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坚;丁学全;潘勇;王艳武;赵建军;刘卫卫;;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志勇;;辅助模板法合成均匀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许秀竹;陈水挟;;罗丹明B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香;分子印迹与纳米修饰技术在生物、药物分子识别与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s钅,
本文编号:1044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4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