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原位拉曼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原位拉曼成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胞 聚糖 原位 金纳米花 成像 唾液酸 单核-多卫星 硼酸 化学选择性识别 拉曼 SERS
【摘要】:癌症一直以来对人类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威胁,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减少癌症对人类的威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细胞表面聚糖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通讯、免疫反应、信号传导、肿瘤代谢等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表面聚糖结构及表达的改变与细胞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癌症,炎症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表面增强拉曼(SERS)技术由于其高灵敏性、非破坏性、非侵入性的特点,以及其对化学结构的指纹特性性能,逐渐成为糖成像的一种新型工具。本论文通过将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细胞学与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设计出一种单核-多卫星的纳米结构,并利用复合结构的拉曼增强效应用于细胞表面聚糖的成像。具体工作如下:在构成聚糖的单糖中,唾液酸存在于糖链的末端。在高等真核细胞表面,唾液酸分布广泛并且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唾液酸的过表达已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和癌症等。因此,监测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唾液酸表达水平,并通过对其原位成像的方法实现唾液酸表达水平的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针对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原位成像对于阐明唾液酸相关的生物功能及发展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工作中,我们设计出一种以金纳米花作为桥梁连接细胞表面唾液酸和聚唾液酸包裹的金纳米粒子,从而形成一种单核-多卫星的纳米结构,验证了探针对细胞表面唾液酸的特异性识别,通过实验比较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唾液酸的表达水平,验证了金纳米花优于金纳米粒子的拉曼增强性质,并利用复合结构中两个基质的拉曼增强效应用于细胞表面唾液酸的成像。
【关键词】:细胞 聚糖 原位 金纳米花 成像 唾液酸 单核-多卫星 硼酸 化学选择性识别 拉曼 SER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2-33;O657.37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11-12
- 第一章 绪论12-33
- §1.1 细胞表面聚糖13-14
- 1.1.1 聚糖的结构和分类13-14
- 1.1.2 糖基化与肿瘤14
- §1.2 细胞表面聚糖的检测14-22
- 1.2.1 聚糖的识别和标记14-18
- 1.2.1.1 凝集素识别15-16
- 1.2.1.2 硼酸识别16-17
- 1.2.1.3 新陈代谢标记17-18
- 1.2.2 聚糖的检测方法18-22
- 1.2.2.1 质谱法19
- 1.2.2.2 电化学法19-20
- 1.2.2.3 光学法20-21
- 1.2.2.4 纳米技术法21-22
- §1.3 表面增强拉曼(SERS)22-29
- 1.3.1 简介22
- 1.3.2 构成22-24
- 1.3.2.1 基质22-24
- 1.3.2.1.1 单粒子表面拉曼增强基质22-23
- 1.3.2.1.2 多粒子表面拉曼增强基质23-24
- 1.3.2.2 信号分子24
- 1.3.3 表面增强拉曼在分析中的应用24-29
- 1.3.3.1 离子和分子检测24-26
- 1.3.3.2 病原体检测26
- 1.3.3.3 细胞成像26-29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29
- 参考文献29-33
- 第二章 基于两种金纳米探针耦合的拉曼增强用于细胞唾液酸成像33-48
- §2.1 引言33-35
- §2.2 实验部分35-38
- 2.2.1 材料和试剂35-36
- 2.2.2 仪器设备36
- 2.2.3 探针制备36-37
- 2.2.3.1 金纳米花探针36
- 2.2.3.2 树枝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粒子探针36-37
- 2.2.3.3 金纳米粒子探针37
- 2.2.4 细胞培养37
- 2.2.5 细胞表面唾液酸的成像37-38
- 2.2.6 唾液酸抑制实验38
- §2.3 结果与讨论38-46
- 2.3.1 金纳米探针表征38-40
- 2.3.1.1 金纳米花探针表征38-39
- 2.3.1.2 金纳米粒子探针表征39-40
- 2.3.2 单核(AuNF)-多卫星(DAuNPs)纳米结构可行性验证40-41
- 2.3.3 检测条件优化41-43
- 2.3.3.1 AuNF探针反应时间优化42
- 2.3.3.2 DAuNP探针反应时间优化42-43
- 2.3.4 监测药物作用下SA的动态变化43-44
- 2.3.5 唾液酸抑制实验44
- 2.3.6 单核(AuNF)-多卫星(DAuNPs)复合纳米结构等离子耦合验证实验44-45
- 2.3.7 适用性实验45-46
- §2.4 结论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发云,邵晓霞,王克夷,夏其昌;毛细管电泳飞摩尔水平分析糖蛋白中唾液酸[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年01期
2 祝正观,周玉桂,黄志华,刘昌元;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对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交通医学;1999年04期
3 ;唾液可诊断疾病[J];中国乡镇企业;1994年08期
4 郑云郎;;人类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1988年11期
5 张连茹;杨梅;于淼;黄丹虹;;海胆卵内生菌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徐绯;宋紫玉;;间苯二酚法测定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原液唾液酸含量方法验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7 王宝林;刘波;陈玲;张建勇;何宏轩;张泓;;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在人、小鼠、鸡及鸭气管和肺组织分布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年05期
8 潘鹏炜;张奇;白芳;侯洁;白钢;;不同癌细胞系中gp96的唾液酸化程度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白毅;张承延;黄晓尤;;L615白血病小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变化的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5年04期
10 秦德安;钮晓达;陈跃春;;用Bialsche试剂直接测定红细胞膜上唾液酸量[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扬扬;周助权;于心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血、尿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2 孙其飞;高媛;刘细保;孙启鸿;王松灵;;人唾液酸转运蛋白在涎腺的表达和定位[A];第三次全国涎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林白雪;陶勇;;产唾液酸大肠杆菌代谢工程菌的构建[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程宾;杨化新;梁成罡;冯芳;;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中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A];2006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药物分析杂志》第二届普析通用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宏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唾液酸的含量[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希浩;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温敏型硼酸磁性材料对人血清中唾液酸的分离及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7 张和顺;高伯生;王锦;马腾骧;张玉华;王树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中游离唾液酸及临床意义[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赵豫刚;郑新民;杨志伟;李世文;胡礼泉;;大鼠睾丸扭转2、4h复位后附睾唾液酸含量变化及意义[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天佑;;唾液中钾、钠、钙、镁、锌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10 刘广建;张潇泰;古振远;邢国文;;以N-乙酰基-5-N,4-O-VA唑烷酮保护的唾液酸糖基对甲基苯硫苷为供体的唾液酸氧苷、碳苷、氮苷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莹;嚼口香糖 健脑止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泓娟;婴幼儿食品开发凸现新热点[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嚼口香糖帮你延年益寿[N];健康报;2008年
4 胡燕苹 李静静;为执法提供技术支持[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饶s,
本文编号:1054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5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