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挥发物鉴别葡萄变质状态-基于长光程红外光谱和简易电子鼻阵列
本文关键词:通过挥发物鉴别葡萄变质状态-基于长光程红外光谱和简易电子鼻阵列
更多相关文章: 葡萄 挥发性物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电子鼻
【摘要】:葡萄在劣变时会挥发出特定成分和浓度的气体。在变质葡萄的挥发物红外光谱中发现了乙醇、乙酸乙酯和二氧化碳的光谱特征。通过多次反射的光学系统提高了光谱测量的光程,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利用新型光谱测量系统进一步研究了葡萄劣变过程中挥发物的精细化特征,并证实了其中含有多种醇类、酯类、醛类和乙烯的光谱特征。部分挥发物的浓度随贮藏时间展现规律性的变化,可以以其为生物标志物来表征葡萄的变质程度。进一步以光谱观测规律为基础研制了由传感器阵列组成的电子鼻,通过对特定挥发物的定量化测量实现葡萄变质的分类和预警。揭示了更为精细的葡萄劣变过程中挥发物的光谱特征变化规律,证实了通过挥发物测量鉴别水果变质的可行性,为开展水果变质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葡萄 挥发性物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电子鼻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21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14)资助
【分类号】:TS255.7;O657.33
【正文快照】: 引言葡萄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但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1]。所以,对葡萄的劣变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发酵过程和呼吸作用,不同新鲜程度和贮藏条件下的水果会发出不同成分和浓度的挥发性气体[2-7]。可以通过这些气体的定量和定性测量来表征水果的劣变情况。对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重;董大明;郑文刚;韩峻峰;叶松;矫雷子;赵贤德;;葡萄劣变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分析[J];化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文刚;矫雷子;赵贤德;董大明;;通过挥发物鉴别葡萄变质状态-基于长光程红外光谱和简易电子鼻阵列[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6期
2 王文重;韩峻峰;董大明;;基于LMSE的葡萄劣变监测仪器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惠国华;厉鹏;吴玉玲;朱琳姗;;基于电子鼻系统的水果腐败过程表征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2 徐继刚;冯新泸;管亮;雷猛;杨岚;;中红外光谱在润滑油分类识别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任晓宁;邵颖惠;王晓红;赵凤起;刘子如;张皋;衡淑云;谢明召;;奥克托金(HMX)的T-Jump/FTIR快速热裂解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张琳;邵晟宇;杨柳;董晓强;丁学全;;红外光谱法气体定量分析研究进展[J];分析仪器;2009年02期
5 杨莹;徐艳文;薛军侠;刘延琳;;葡萄酒相关酵母的香气形成及香气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4期
6 李红雷,周方洁,谈克雄,高文胜;用于变压器在线监测的傅里叶红外定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8期
7 梁丽雅,郝利平,闫师杰;保鲜剂对红地球和巨峰葡萄呼吸强度和贮藏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8 李桂芬,刘延松;葡萄贮藏生理研究进展[J];果树科学;2000年01期
9 葛毅强,张维一,陈颖,叶强;SO_2对葡萄采后呼吸强度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yrano Sciences公司发明能识别化学品气味的“电子鼻”[J];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05期
2 朱先约;宗永立;李炎强;谢剑平;;电子鼻技术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J];中国烟草学报;2008年04期
3 辛松林;杨妍;;电子鼻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前景[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吴桂苹;胡荣锁;卢少芳;赵建平;谭乐和;;电子鼻在咖啡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1年05期
5 丁媛;郑平安;缪芳芳;苏秀榕;;电子鼻在8种贝类气味差异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3年22期
6 徐娜;;奇特的电子鼻[J];家庭科技;2006年03期
7 黄骏雄,蒋弘江,阎哲;应用电子鼻检测香烟质量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0年01期
8 徐亚丹;王俊;赵国军;;基于电子鼻的对掺假的“伊利”牛奶的检测[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5期
9 柴春祥;杜利农;范建伟;蔡悦;陈Oz;王妍;;电子鼻检测猪肉新鲜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10 柴春祥;施婉君;蔡悦;陈Oz;王妍;;电子鼻检测鸡肉新鲜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丹;王俊;赵国军;;基于电子鼻的对掺假的“伊利”牛奶的检测[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品文;郑丽敏;;嵌入式电子鼻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国强;张淑娟;;电子鼻技术在酒类识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田程;刘春生;张媛;;电子鼻技术在气味识别中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俊;徐亚丹;;基于电子鼻的对掺假的牛奶的检测[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6 贾宗艳;任发政;郑丽敏;;电子鼻技术及在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林然;陈星;徐风娟;王平;;仿生人工嗅觉-生物电子鼻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康明丽;牟德华;陈辉;;仿生电子鼻及其在食品鉴评中的应用[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丽敏;闫鹏程;朱虹;吴平;芦筱菲;黄品文;贾宗艳;白福铭;任发政;;电子鼻特征参数优化与识别比较[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秦树基;黄林;;用于酒类识别的电子鼻研究[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良;美科学家研究出能嗅出疾病的“电子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俞陶然;电子鼻可“闻”出变质食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3 彭德倩;“电子鼻”巧辨食品新鲜度[N];解放日报;2007年
4 中食;电子鼻可嗅出橙汁真伪[N];消费日报;2009年
5 记者 郑晓春;以研发出可探测癌症的电子鼻[N];科技日报;2010年
6 留民;以发明可探测四种早期癌症的电子鼻[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郑晓春;以色列制成电子鼻可准确嗅出4种癌症[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实习生 车羽佳 记者 于艳新;“电子鼻”让人们不再“谈吃色变”[N];大连日报;2011年
9 ;让电子鼻嗅出肺癌[N];河北日报;2003年
10 ;意大利研究出能检测肺癌的“电子鼻”[N];今日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面向多气味识别和等级预测的电子鼻应用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胥勋涛;医用电子鼻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史志存;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4 闫嘉;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人体伤口感染检测系统构建及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于慧春;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茶叶品质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陈星;呼吸检测电子鼻及其在肺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傅均;基于嗅觉神经网络的电子鼻仿生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涛;电子鼻长期漂移抑制算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贾鹏飞;面向伤口感染检测的电子鼻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张军;基于复阻抗特性和电子鼻的淡水鱼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春胜;基于混合阵列的气敏电子鼻系统研究及其在气体定量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万代立;电子鼻系统信号预处理及识别[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冀大选;基于LabVIEW平台的有毒有害气体电子鼻监测系统的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婧;电子鼻在种子生活力检测和品种鉴别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陈新伟;基于GPRS的无线电子鼻系统设计与试验[D];浙江大学;2015年
6 张航;基于硬件实现BP神经网络的电子鼻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束庆波;电子鼻技术在易制毒化学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8 吴文凯;电子鼻去漂移方法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利杰;电子鼻对羊奶及羊奶粉掺假的快速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宇璇;电子鼻在奥尔良调理鸡肉风味控制中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7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5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