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千层塔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22:16

  本文关键词:千层塔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千层塔 生物碱 UPLC-Q-TOF-MS 色谱法 分离 核磁共振


【摘要】: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民间普遍用于治疗肺炎、跌打损伤、痔疮便血、肿毒等疾病。研究表明,千层塔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较多,有些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作用以及提高学习和记忆力的功效,在临床医学、食品和保健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千层塔中生物碱成分的分离和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以千层塔中的生物碱提取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分析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方法,为生物碱的分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应用现代色谱法对生物碱进行分离研究,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为千层塔中生物碱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运用JPLC-Q-TOF-MS技术对千层塔中的生物碱提取物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选择25eV,45eV两个碰撞能量对其做二级质谱检测分析。对所得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4个生物碱化合物,其中Fawcettimine型生物碱共有12个,Lycopodine型生物碱和Miscellaneous型生物碱各有6个;在25eV的碰撞能量下,生物碱主要脱掉侧链的羟基或氧原子等官能团形成(M+-17)或(M+-16)的碎片峰,而在45eV的碰撞能量下,Fawcettimine型生物碱易脱掉碳氧双键形成(M+-28)的特征峰,脱掉碳氧双键的环随后也会断裂形成m/z152的特征峰,Lycopodine型生物碱在失去羟基或氧原子后还会进行更深程度的裂解,形成1n/z105或m/z137的基峰,Miscellaneous型生物碱在脱去侧链后则会脱掉一个或多个六元环形成m/z263、m/z150的基峰。(2)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制备色谱法等,共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13C-NMR和1H-NMR检测技术,并对照参考文献鉴定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分别为石杉碱甲(Huperzine A)和6α-hydroxylycopodine,而化合物3由于难溶于各种常见的有机氘代溶剂,无法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结构鉴定。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得到2个非生物碱,即化合物4和化合物5,经鉴定两者都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1β-hydroxy-serrat-14-en-3β-ol和21α-hydroxy-serrat-14-en-3β-y1-acetate。
【关键词】:千层塔 生物碱 UPLC-Q-TOF-MS 色谱法 分离 核磁共振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84;O657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1 前言13-23
  • 1.1 千层塔概述13-16
  • 1.1.1 千层塔简介13
  • 1.1.2 千层塔中的化学成分13-15
  • 1.1.2.1 生物碱类化合物13-14
  • 1.1.2.2 三萜类化合物14
  • 1.1.2.3 黄酮类化合物14-15
  • 1.1.3 千层塔中生物碱的生理活性15-16
  • 1.2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方法概述16-19
  • 1.2.1 常压硅胶柱层析法16
  • 1.2.2 高速逆流色谱法16-17
  • 1.2.3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17
  • 1.2.4 离子交换树脂法17-18
  • 1.2.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8
  • 1.2.6 自动真空液相色谱法18-19
  • 1.2.7 Sephadex LH20法19
  • 1.3 生物碱的分析方法概述19-21
  • 1.3.1 高效液相色谱法19-20
  • 1.3.2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20
  • 1.3.3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法20-21
  • 1.4 千层塔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21-22
  • 1.5 千层塔中生物碱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22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2-23
  • 2 UPLC-Q-TOF-MS法分析千层塔中的生物碱23-35
  • 2.1 千层塔中生物碱的提取与检测23-25
  • 2.1.1 实验材料23
  • 2.1.2 实验方法23
  • 2.1.2.1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23
  • 2.1.2.2 生物碱的HPLC检测方法23
  • 2.1.3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23-24
  • 2.1.3.1 主要实验试剂23-24
  • 2.1.3.2 仪器设备24
  • 2.1.4 结果与分析24-25
  • 2.1.4.1 总生物碱提取结果24
  • 2.1.4.2 HPLC检测结果24-25
  • 2.2 UPLC-Q-TOF-MS法分析千层塔中的生物碱25-33
  • 2.2.1 实验材料25
  • 2.2.2 实验方法25
  • 2.2.3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25-26
  • 2.2.3.1 主要实验试剂25
  • 2.2.3.2 仪器设备25-26
  • 2.2.4 结果与分析26-33
  • 2.2.4.1 生物碱样品的正离子模式总离子流图26
  • 2.2.4.2 生物碱样品的质谱分析26-33
  • 2.3 小结与讨论33-35
  • 3 千层塔中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分离及其结构的鉴定35-53
  • 3.1 实验材料35
  • 3.2 实验方法35-37
  • 3.2.1 千层塔中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分离方法35-37
  • 3.2.1.1 生物碱提取物的TLC分析35
  • 3.2.1.2 生物碱样品的自动真空液相色谱分离35-36
  • 3.2.1.3 1C样品的柱色谱法分离与纯化36-37
  • 3.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37
  • 3.3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37-38
  • 3.3.1 主要实验试剂37-38
  • 3.3.2 仪器设备38
  • 3.4 结果与分析38-52
  • 3.4.1 千层塔中生物碱提取物的分离结果38-42
  • 3.4.1.1 生物碱提取物的TLC检测结果38-39
  • 3.4.1.2 生物碱真空液相色谱分离结果39
  • 3.4.1.3 1C样品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实验结果39-42
  • 3.4.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42-52
  • 3.4.2.1 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42-44
  • 3.4.2.2 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44-47
  • 3.4.2.3 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47
  • 3.4.2.4 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47-50
  • 3.4.2.5 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50-52
  • 3.5 小结与讨论52-53
  • 4 结论与讨论53-55
  • 4.1 结论53-54
  • 4.2 讨论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60-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民;;生物碱及其生物合成[J];齐鲁药事;1985年03期

2 蔡艳华,赵红卫,钟本和;中草药中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J];四川化工;2005年01期

3 查新未;李卫红;邹宜贤;李祥生;;激光诱导生物碱类中草药的荧光观察[J];中国激光;1988年09期

4 许勇华;饶琼;王沫;;杀虫生物碱研究概述[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年05期

5 徐小龙;邹建国;刘燕燕;彭海龙;吴琴芬;;药用生物碱的应用与分离纯化技术[J];食品科学;2009年15期

6 王德强;;石蒜中生物碱的提取条件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7 叶春田;;基于生物碱的理化特性的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7期

8 刘杰;潘见;张文成;杨毅;吴方睿;;富含黄酮和生物碱的桑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2期

9 荣国斌;;亚胺参与的Diels-Alder反应及其在生物碱全合成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1989年02期

10 李立坤;夏建军;施荣富;王春红;;天然植物中生物碱的提取及树脂法在其纯化中的应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哲元;郑学钦;金琪洋;赵秀贞;;闽台两省含生物碱类抗癌植物(四)[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2 刘桂菊;纪恒胜;徐惠霞;;常用几种含生物碱类中药之毒[A];全国中医药研究暨中医药科室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严淑;刘宝瑞;;七种天然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郑学钦;金琪洋;黄哲元;赵秀贞;;闽台两省含生物碱类抗癌植物(续六)[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5 朱伟明;;耐盐微生物来源的生物碱之化学多样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沈剏;林文翰;;中国南海海绵Iotrochota pupurea的特殊生物碱的化学多样性和药学功能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赵伟杰;王世盛;孟庆伟;李悦青;;海洋生物碱类药物研究进展(Ⅱ)[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8 全琪漾;黄哲元;郑学钦;赵秀贞;;闽台两省含生物碱类抗癌植物(五)[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9 赵秀贞;金琪漾;黄哲元;;闽台两省含生物碱类抗癌植物(三)[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10 刘芹;李茹恬;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生物碱类抗肿瘤中药单体的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博;中药合煎 有理要说得清[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中药沉渣是弃之还是服之[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3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海亭;茶水送药有忌有宜[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音;生物碱吸附分离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黄学石;有毒中草药三分丹抗肿瘤活性成份研究及菲骈吲哚里西丁生物碱全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金日生;生物碱类化合物配位色谱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续洁琨;茶组四种植物化学成分的比较及生物碱theacrine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5 程国林;天然哌啶类、托品烷类和溴吡咯类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张朴永;咔啉类和吡咯类海洋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一冰;附子甘草药对组分配伍减毒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章强;β-咔啉类生物碱dichotomines A-D、pyridindolol、pyridindolol K1和pyridindolol K2的全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云盼;β-咔啉类生物碱Dichotomines G和H以及Oldhamiaines A和B的全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马英丽;蜜楝的生药学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3 邹训重;含吡啶端基的新型噻唑生物碱及其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4 裴国英;千层塔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林剑锋;蚕沙生物碱类活性成分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6 陈东晖;由雅连多体生物碱生成四氢四羟基雅连原碱及其衍生物的工艺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7 孙亮;菲类生物碱的化学合成及八角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聪;两株海洋来源放线菌的生物碱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朱文粮;牛耳枫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郭岳;黄连及复方中药生物碱有效性的毛细管电泳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0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80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