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磁光颗粒介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

发布时间:2017-10-28 13:06

  本文关键词:磁光颗粒介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磁光效应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光子晶体 米散射


【摘要】:磁场或磁矩对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对光的反射、折射、偏振面、相位等的影响,称为磁光效应。传统的磁光效应主要针对均匀介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由磁光颗粒组成的光子晶体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研究并发现各种结构的手征性边缘模。而磁光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为LSPR)为二维光子晶体的手征性边缘模的生成提供了新的机制,基于此制成的单向波导具有磁可调性、对颗粒排列无序度的低敏感性等明显的优势,为光子晶体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本文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磁光效应、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磁光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第二、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内容如下:(1)依据米散射理论,对单个磁光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进行了详细的散射特征分析,得到柱状磁光颗粒发生LSPR效应的条件以及场特征。对比普通颗粒,LSPR条件发生了分裂,这种分裂不仅存在于?n阶与-n阶的共振峰之间,也存在于不同n阶的共振峰之间,并且与磁光Voigt系数相关。同时,颗粒的近场和远场同时发生共振,并且在近场区产生切向能流和能量环流。通过计算得出,颗粒尺寸的增大,会导致LSPR效应的变化,比如共振频率的移动,共振峰的展宽,高阶共振模的贡献,并解释了理论和实验的偏离。(2)基于上述单个磁光颗粒的LSPR效应,推广至由磁光颗粒组成的光子晶体,用人工畴壁代替常见的线缺陷,研究LSPR效应对磁光光子晶体的影响。此光子晶体由铁氧体圆柱周期排列而成的二维正方晶格。通过提出突破长波长近似的有效介质理论,理论推导了单向畴壁模形成的条件;在数值模拟部分,通过能带和穿透深度的计算、透射谱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实验中发现基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手征性边缘模(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Chiral Edge State,简称LSPR-CES)的高单向性、高横向局域度等特征,并说明了此边缘模还具有非常好的磁场可调性及对晶体结构无序度的低敏感性。据此,提出了两个基于LSPR-CES的单向畴壁波导模的应用设计:一是信号选择器。此选择器可实现不同信号从不同输出端口输出,也可使同一信号从不同端口输出。二是多通道分束器,由一个输入通道和三个输出通道组成。通过改变磁光圆柱的磁化方向调控输出通道数量。亦可根据需要,改变中心空腔内的非磁光材料介质圆柱的大小和折射率调控各通道的功率流比值。
【关键词】:磁光效应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光子晶体 米散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73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25
  • 1.1 磁光效应概述10-14
  • 1.2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14-18
  • 1.3 磁光颗粒介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18-21
  • 1.4 本文主要工作21-23
  • 参考文献23-25
  • 第二章 磁光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25-45
  • 2.1 散射系数26-29
  • 2.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29-42
  • 2.2.1 远场特征29-30
  • 2.2.2 近场特征30-37
  • 2.2.3 尺寸效应37-42
  • 2.3 本章小结42-44
  • 参考文献44-45
  • 第三章 基于磁光LSPR效应的光子晶体手征边缘态45-62
  • 3.1 基本结构45-47
  • 3.2 有效介质近似47-52
  • 3.2.1 长波长近似的突破47-50
  • 3.2.2 单向畴壁模条件50-52
  • 3.3 数值模拟52-57
  • 3.3.1 能带计算52-54
  • 3.3.2 透射谱分析54-56
  • 3.3.3 穿透深度56-57
  • 3.4 应用设计57-60
  • 3.5 本章小结60-61
  • 参考文献61-62
  • 第四章 总结62-64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4-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开军,李佐宜,杨晓非,胡作启;磁光静态记录温度场的分布及计算[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李婧;欧阳雪琼;卢安贤;;磁光玻璃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3期

3 朱全庆,谭立国,李震,李佐宜,蔡长波,邱进军;光调制直接重写磁光双层耦合膜磁基本特性的一种解耦方法[J];磁记录材料;1999年03期

4 王昱,殷海荣,李启甲;稀土磁光玻璃的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5 殷海荣;章春香;刘立营;李阳;唐保军;;稀土法拉第磁光玻璃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6 黄敏,张守业;石榴石型磁光存储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4期

7 施其宏,于洋,高菲;饮用水与矿化水溶液的磁光协同处理技术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1年06期

8 杨中民,徐时清,姜中宏,胡丽丽,张联盟;全光纤传感用磁光玻璃的研究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2期

9 易开军,李佐宜,熊锐,胡作启;磁光直接重写技术原理分析[J];磁记录材料;1998年04期

10 邓世虎,王松有,李晶,刘铸,陈岳立,杨月梅,陈良尧,刘辉,张西祥,DAVID LYNCH;贵金属Ag中光学和磁光性质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梓华;黄元庆;杨国光;;一种磁光开关的设计与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守业;张志良;黄敏;;钆铋铁柘榴石单晶的磁光性能[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陈新;康俊彪;郭飞云;陈建中;;烧绿石型Tb_2Ti_2O_7晶体的生长与磁光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4压电、铁电、闪烁和其它功能晶体[C];2012年

4 卢俊业;付聪;宋财根;郭飞云;陈建中;;掺铽硼酸锶钆晶体的生长及磁光性能探索[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伟元;钟智勇;王豪才;;Bi代DyGaIG多层磁光膜的热效应分析[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康俊彪;刘伟;郭飞云;陈建中;;烧绿石型Gd_2Ti_2O_7晶体的生长与磁光性能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王黎蒙;谢同林;金霞芬;刘美媛;;偏振无关型磁光隔离器的光传输性能[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周蜀渝;徐震;周善钰;王育竹;;磁光陷阱中Atler-Townes分裂的反常现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卫栋;陈海霞;熊德智;郭璐;王鹏军;张靖;;费米子~(40)K和玻色子~(87)Rb的磁光冷却与俘获[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秦会斌;罗迪民;;非晶态Tb Fe Co磁光膜的HREM研究[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道勇;周期性纳米结构薄膜的制备与磁光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黄平;纳米晶巨磁光多层膜材料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翁梓华;基于磁光光纤和高速磁场的全光纤磁光开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绍银;复合磁性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磁光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晓;纳米尺度磁性薄膜材料的磁光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王巍;掺(?)钇铁石榴石磁光薄膜的性能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霞;磁光子晶体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朱目成;亚表面缺陷的磁光/涡流实时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郜小勇;几种光电功能薄膜的光学和磁光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盼;磁光玻璃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聿;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磁光增强效应及高效等离激元红外光耦合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黄志芳;磁光颗粒介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D];苏州大学;2016年

4 金亿昌;新型磁光器件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林少汉;纳秒量级全光纤磁光开关的研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周世杰;轻、中稀土元素掺杂对TbFeCo材料磁光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程立伟;磁光光纤光栅的偏振相关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罗成友;微波信号的磁光调制及其光学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马海云;温度无关性磁光玻璃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平;磁光椭偏仪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8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08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