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噻吩(三唑)三嗪楔形和类二聚体Polycatenar形两类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分子自组装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噻吩(三唑)三嗪楔形和类二聚体Polycatenar形两类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分子自组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液晶 自组装 三嗪 二聚体 Polycatenar 弯曲核分子
【摘要】:液晶在分子水平上结合了晶体的周期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这导致了液晶体系具有自愈性、刺激响应性和适应性,所以液晶分子在空间如何自组装成功能超分子结构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超分子液晶的研究中,我们可获得对软物质自组装体系的有序性和复杂性以及自组装基本规律的认识,这些都将对其他领域的多功能材料的合成和自组装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介绍了基于噻吩(三唑)1,3,5-三嗪楔形化合物以及类二聚体弯曲核Polycatenar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分子自组装的研究,第三章为实验部分。第一章中设计合成了四类含1,3,5-三嗪基团的楔形液晶分子1T2/n、1T6/n、2T3/14和1Tr3/14。1,3,5-三嗪非常容易形成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而氢键在超分子自组装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三嗪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得它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在1T2/n(n=10、12、14、16)系列中,随着烷基链碳原子个数n的增加出现了Colhex/p6mm-Colrec/c2mm-Colhex/p6mm相序;在1T6/n(n=12、16)系列中,随n的增加却出现了CubI/Im3m-CubI/Pm3n相序;奇怪的是,分子结构、形状和体积类似的化合物2T3/14和1Tr3/14形成的液晶相完全不同——化合物2T3/14形成的液晶相为Colhex/p6mm,而化合物1Tr3/14形成的液晶相却是CubI/Pm3n。此外,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测试可知,化合物1T2/12对金属离子Cr3+、Cu2+、Fe3+、Hg2+、Pb2+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这在蓝光材料、荧光标记、分子荧光探针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第二章中设计合成了弯曲核Polycatenar液晶化合物ⅠC6/n、ⅡE6/n、Ⅲ12/n和Ⅳs12/n。化合物ⅠC6/n、ⅡE6/n和Ⅲ12/n也具有二聚体液晶分子的特点,这些弯曲核分子由于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形状比较特殊,因此这类分子有望在超分子自组装体系中显示出许多奇异性。弯曲核分子能形成许多的中间相,比如典型盘状分子形成的柱相、典型棒状分子形成的向列相和层列相、也能形成许多其他液晶基团不能形成的特殊相结构;即使弯曲核分子不是手性的,它也能自组装形成手性结构、海绵相、纳米细丝构成的相态或者是短节距的扭曲向列相;此外,弯曲核分子也能形成立方或四方对称的复杂三维结构,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而在本文设计的具有二聚体液晶、弯曲核液晶和Polycatenar液晶分子特点的四种类型的分子中,研究发现,在系列IC6/n (n=10、12、14、16)中,随烷基链碳原子个数n的增加,出现了Co lhex/p6mm-CubVes/Pm3n相序;同时本文也通过改变侧部核连接基团X(X=COO或CH2O)、核的大小、以及中心弯头对液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也对化合物ⅠC6/14、Ⅲ12/12和Ⅳs12/12进行了凝胶实验测试,探究了它们的凝胶性质,这些由低分子量有机分子形成的热可逆物理凝胶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比如溶剂的硬化剂、药物释放体系、细胞膜和传感器等方面。第三章为相关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以及谱图数据。
【关键词】:液晶 自组装 三嗪 二聚体 Polycatenar 弯曲核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基于噻吩(三唑)1,3,5-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和液晶性能研究10-40
- 1 前言10-23
- 1.1 基于1,3,5-三嗪的液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0-20
- 1.1.1 1,3,5-三嗪作为中心核的盘状液晶化合物10-15
- 1.1.2 基于1,3,5-三嗪的楔形或棒状液晶化合物15-17
- 1.1.3 基于1,3,5-三嗪的非常规树枝状分子17-19
- 1.1.4 基于1,3,5-三嗪的弯曲形液晶化合物19-20
- 1.2 1,3,5-三嗪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20-22
- 1.3 本章工作简介22-23
- 2 结果与讨论23-40
- 2.1 1T~2/n和1T~6/n的合成23-24
- 2.2 化合物1T~2/n的液晶行为分析24-28
- 2.3 化合物1T~6/n的液晶行为分析28-31
- 2.4 2T~3/14和1Tr~3/14的合成31-33
- 2.5 化合物2T~3/14和1Tr~3/14的液晶行为分析33-36
- 2.6 光物理性质的研究36-37
- 2.7 化合物1T~2/12对金属离子识别能力的研究37-38
- 2.8 小结与展望38-40
- 第二章 类二聚体弯曲核POLYCATENAR分子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40-71
- 1 前言40-56
- 1.1 类二聚体液晶化合物的研究简介40-43
- 1.2 弯曲核液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43-53
- 1.2.1 弯曲核化合物形成的液晶相43-47
- 1.2.2 弯曲核Polycatenar液晶化合物47-50
- 1.2.3 中心弯曲核对液晶行为的影响50-53
- 1.3 Polycatenar分子与三维立方相53-55
- 1.4 本章工作简介55-56
- 2 结果与讨论56-71
- 2.1 化合物ⅠC~6/n、ⅡE~6/n、Ⅲ~(12)/n和Ⅳ_s~(12)/n的合成56-58
- 2.2 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分析58-67
- 2.2.1 六方柱相59-63
- 2.2.2 囊泡立方相63-64
- 2.2.3 胶束立方相64-66
- 2.2.4 六方柱相至囊泡或胶束立方相的转变分析66-67
- 2.3 化合物的凝胶性质分析67-69
- 2.4 小结与展望69-71
- 第三章 实验部分71-99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71
- 2 化合物的合成及实验数据71-99
- 2.1 含五元杂环的1,3,5-三嗪楔形化合物的合成71-88
- 2.1.1 含一个噻吩的三嗪楔形化合物的合成71-82
- 2.1.2 含两个噻吩的三嗪楔形化合物的合成82-85
- 2.1.3 含一个三唑环的三嗪楔形化合物的合成85-88
- 2.2 类二聚体弯曲核Polycatenar液晶化合物的合成88-99
- 2.2.1 弯曲核为亚甲基的化合物的合成88-97
- 2.2.2 弯曲核为砜基的化合物的合成97-99
- 附录99-125
- 目标化合物的DSC图99-107
- 目标化合物和部分中间产物的NMR谱图107-125
- 参考文献125-137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137-138
- 致谢1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珍;;胆甾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和在非破坏测试方面的应用[J];精细化工信息;1986年12期
2 姚俊兵,王清亮,李银凤,温诗铸;液晶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J];润滑与密封;2000年01期
3 张春波,黄哲钢,丛志奇,尹炳柱;含胆甾烯基结构的手性二介晶结构液晶化合物[J];液晶与显示;2005年05期
4 潘其维;陈小芳;沈志豪;范星河;周其凤;;无机-有机杂化树枝状香蕉形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8年07期
5 郑敏燕;魏永生;耿薇;黄四平;;液晶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综合化学实验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4期
6 史子谦;丰景义;贵丽红;高红茹;乔云霞;陈雪娇;华瑞茂;;高折射率液晶化合物与液晶混合物[J];液晶与显示;2013年03期
7 代红琼;卢玲玲;陈新兵;陈沛;安忠维;;双环己烷邻二氟苯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研究[J];化学试剂;2013年10期
8 ;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初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01期
9 杨清传,戴胜,周洪兵,周其凤,唐有祺;二种新型有侧向取代基液晶化合物结构及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6期
10 张春晓;李自法;;一类新的刚性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世梅;徐蔚青;吴英;李伯符;田颜清;赵英英;汤心颐;;一种新的手性西夫碱型液晶化合物的相变研究[A];分子光谱学进展(Ⅸ)[C];1996年
2 杨立华;韩相恩;武晋雅;吴玉彬;;烯端基芳香酯类联苯液晶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政;何海峰;邓永红;王晓工;;1,3,5-三(-偶氮苯炔)苯核心和柔性臂组成的三臂光响应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李晓东;詹茂盛;渡边顺次;;基于1,7-二取代萘环和含氟侧链的小角∧形液晶化合物的六方柱状自组装结构[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俊嘉;杨跃涛;刘晓峻;张淑仪;;稀土液晶化合物的光声光谱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林宇腾;孙建中;;乙烯基封端树枝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弹性体的制备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隋丹;姜世梅;;一种西佛碱型液晶化合物及其铜离子配合物的谱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韩杰;王福利;张凤燕;;VA二唑类手性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磊;杨槐;王浩;;电场响应性傒类液晶衍生物的取向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智勇;张宏伟;朱凯培;姚乃燕;;4-(4-烷基苯基)-4’-(3,4-二取代苯基)双环己烷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苗;新型稀土卟啉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凤楠;新型查尔酮与酯键桥联的偶氮类液晶化合物[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黎太浩;基于噻吩(三唑)三嗪楔形和类二聚体Polycatenar形两类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分子自组装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郭春香;Polycatenar芴酮和锥状两亲性三嗪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王玉阳;二对烯丙氧基乙氧基苯甲酰胺不饱和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河北大学;2007年
5 刘云;苯甲酸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固化与性能表征[D];河北大学;2008年
6 夏永涛;含氟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皓;新型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设计与制备[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8 郭璐璐;新型手性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大学;2013年
9 杜新语;增亮膜用双端丙烯酸酯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10 王海艳;以对氨基苯甲酸为中心的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9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2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