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改性HZSM-5分子筛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03:23

  本文关键词:金属改性HZSM-5分子筛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改性 HZSM-5簇模型 二甲醚 密度泛函理论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使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常规一次能源的日益减少,需要寻找一种可替代并且清洁的能源。而二甲醚正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化工产品。二甲醚普遍来源于甲醇合成工艺,并且改性HZSM-5催化剂对此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在改性HZSM-5催化剂上的甲醇脱水形成二甲醚机理却很少有涉及。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对相应构型进行优化。使用的模型为双5T簇模型,基于框架内两铝的不同分布,产生分别为Zd(两铝距离为8.14?)和Zs(两铝距离为4.84?)的结构。研究多种金属(Zn、Mg、Ca、Ga、Al、V和Zr)改性HZSM-5分子筛,并考虑两铝分布情况(Zd和Zs)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不同反应机理。通过量子化学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金属阳离子(Zn~(2+)、Mg~(2+)、Ca~(2+))改性ZSM-5分子筛,单金属改性结构为[MZd]和[MZs],双金属改性构型为[MOM],研究发现:(1)同种单金属改性分子筛的催化活性[MZd][MZs],而对于两个金属改性结构[MOM]活化能略高于[MZd];(2)对比三种金属改性的ZSM-5分子筛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反应,Zn改性的催化剂比其他两种金属表现出更好活性,即Zn/ZSM-5Mg/ZSM-5Ca/ZSM-5;(3)在改性构型中,甲醇合成二甲醚反应的path I路径是最可能发生的路径。四种金属阳离子(Ga~(3+)、Al~(3+)、V~(4+)、Zr~(4+))改性的HZSM-5分子筛对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一金属改性的[Zd-MO]比[Zs-MO]表现出更好反应活性,即反应活性会受到骨架两铝分布的影响;(2)V改性结构[Zd-VO]拥有较高的活性,相应的反应能垒为0.82 eV;(3)金属改性后的四种反应路径中,path3(CH_3OH~1+H→CH_3O+H~1+H,CH_3OH+H+CH_3O+H~1→CH_3OCH~(3+)H_2O+H~1)的活化能最低,为最佳反应路径。双金属构型ZrOZn、Zr OAl、Zr OMg、Zr OGa对甲醇脱水形成二甲醚的影响比较发现:(1)在四种构型中甲醇合成二甲醚活化能分别为1.09 eV、0.89e V、0.93 eV和0.90 eV,均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2)该反应存在三种反应路径(path1、path2、path3),其中路径path3(CH_3OH+CH_3OH→CH_3O(H)CH~(3+)OH→CH_3OCH~(3+)H_2O)为最佳反应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3.4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平;;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2 周清;叶盛芳;柳永兵;张海洋;;甲醇合成放空量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氮肥;2008年02期

3 陈铁军;沈艳河;李新瑞;姜海波;;基于链系统方法的甲醇合成过程控制及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7期

4 聂磊;曹金松;;通过博源甲醇项目浅析甲醇合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化工;2010年06期

5 李金娟;武二妮;;甲醇合成水冷反应器的优化设计[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年01期

6 万俊宏;孔岩;马辉;;甲醇合成组分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J];河北化工;2011年05期

7 钱伯章;;甲醇生产技术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3期

8 陈媛媛;;影响甲醇合成的因素[J];广州化工;2012年10期

9 王剑锋;;托普索甲醇合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神华科技;2013年04期

10 贾让平;杨家彬;李生辉;;甲醇合成的影响因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干红;叶鑫;李延生;;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热集成[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解庆龙;;国内外生物质制甲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孙绪江;;1,4-环己烷二甲醇合成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侯梦溪;张海涛;房鼎业;应卫勇;虞昊;吴志文;;NC309催化剂上反应条件对甲醇合成影响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房克功;杨成;孙予罕;;富CO_2合成气制甲醇用Zr-Cu/ZnO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卫;;焦炉煤气甲醇生产技术[A];第二期焦化技术培训教材[C];2008年

7 何玲;寇元;;可溶性铜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合成甲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斌;新型甲醇合成系统投运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刘方斌 张兴刚;我自主大型甲醇技术走向成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驻山西首席记者 石中生;三晋大地多见甲醇汽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楼寿林;林达大型甲醇合成技术世界一流[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徐淑江;久泰能源100万吨甲醇项目试车成功[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大同:6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正酣[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敬彩;甲醇:技术升级该从何处破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记者 刘雅文;甲醇行业共商加快下游开拓[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董万森;我低压甲醇合成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记者 齐宇强邋通讯员 文正云;60万吨煤甲醇项目在咸阳奠基开工[N];陕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旭聪;甲醇热裂解规律及其在点火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徐元利;甲醇裂解气对点燃式电控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毅;流化床甲醇制汽油工艺基础及中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李建伟;列管式甲醇合成反应器及其所用催化剂的综合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5 徐祥;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陈征;甲醇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贵泉;Zn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转化制轻质芳烃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赵文平;甲醇在纳米HZSM-5和HMCM-22沸石上芳构化和烷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海鹏;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灵玲;甲醇制丙烯分离流程的模拟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岩;金属改性HZSM-5分子筛上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庄会栋;甲醇合成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喻旭春;甲醇合成流程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阳翠萍;甲醇合成流程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许小云;甲醇合成系统的模拟与扩能改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7 张士金;德国鲁奇6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产能提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胡国静;甲醇合成装置的模拟与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陈绍武;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在甲醇合成转化率软测量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宫超;甲醇合成系统的过程控制与分析检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0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50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