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的制备及对吡啶降解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的制备及对吡啶降解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化学催化氧化 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 电化学扩散控制 膜过滤 吡啶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过渡态能量计算 降解机理
【摘要】:电化学催化氧化技术降解有机特征污染物具有很多优势,因而,研究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高、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阳极材料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至今,常规的电极阳极材料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这些缺点限制了电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旨在开发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高、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阳极材料和增加电化学扩散控制的电化学反应器。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研究改性二氧化锡基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出的二氧化锡基体进行表征;其次,研究在二氧化锡基体上镀膜,提高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对制备的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进行表征;再次,研究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与膜过滤技术耦合,在自行设计的电化学反应器中对吡啶模拟废水降解;最后探讨了吡啶在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上的降解机理。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与掺杂添加剂法成功地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二氧化锡基体。通过表征发现:二氧化锡基体有很多孔道,其孔隙率为37.22%,最大孔径为3.35μm,平均孔径为1.461μm,最可几孔径为0.70μm,其已经达到微滤级别。跨膜压差为0.12MPa的时候,二氧化锡基体的纯水通量为4.87 mL/cm2·min-1。采用溶胶凝胶法与热分解法在二氧化锡基体上镀上锡锑膜,成功制备出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通过表征发现,镀膜之后,较于基体,孔道明显缩小,孔隙率小了4.92%,最大孔径为3.05μrn,平均孔径为1.22μm,最可几孔径为0.20μm。其纯水通量也小了约7%。所以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在微滤方面更优秀。电化学表征方面,发现:在酸性条件下的析氧电位最高,为2.06V。在工业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的工业使用寿命为159天。在自行制备的增加电化学扩散控制的电化学反应器中,用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作为阳极降解吡啶。分别讨论了动静态模型、不同的初始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和不同的电流密度对吡啶模拟废水的降解率,以探索最佳的降解吡啶废水条件。实验结果发现:动态模型增加了电化学扩散控制,不但在对吡啶的去除效果上更优于没有电化学扩散控制的静态模型,在对吡啶的氧化效率方面,也更加优秀;最佳降解条件为初始吡啶浓度为200 mg/L、电解质无水硫酸钠浓度为10g/L、电流密度为25 mA/cm2。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过渡态能量计算和仪器检测,发现了吡啶的降解中间产物有甲酸、丙二酸、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并检测到了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因而推测了吡啶的降解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6;X7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民;;生产二氧化锡的新方法[J];云南化工技术;1983年01期
2 刘立尧;二氧化锡中铅、铜、铋的导数极谱测定[J];冶金分析;1987年03期
3 杨林宏,张建成,沈悦;分散剂对纳米相二氧化锡制备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姚程;盛嘉伟;张俭;;叶腊石基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导电粉体的制备及电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5 ;用二氧化锡作发热体生产中碱玻璃纤维[J];玻璃纤维;1973年01期
6 李国盛;;用国产二氧化锡配制乳白釉[J];陶瓷;1986年01期
7 杨国栋;;锡精矿化学法制取二氧化锡及氧化亚锡的技术实践[J];云南冶金;1987年06期
8 陶东平;;气体还原二氧化锡的非等温过程动力学[J];化工冶金;1988年04期
9 赵兰英,程虎,李翎;三元络合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锡[J];职业医学;1989年05期
10 戴元宁;难选锡中矿液相氧化法制取二氧化锡[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海燕;戴洪兴;何洪;;蠕虫状介孔二氧化锡的合成及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农永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锡中铅、铜的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全国锡锑冶炼及加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娜;李大光;赵丰华;傅维勤;;二氧化锡纳/微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畅;匡勤;谢兆雄;郑兰荪;;不同贵金属负载的二氧化锡纳米八面体的气敏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纳米棒阵列的可控合成及其高倍率锂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介晶纳米棒阵列及其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与锂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宗福建;李立君;崔晓东;马洪磊;马瑾;张锡健;计峰;肖洪地;;二氧化锡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10 李蕾;曲风玉;;分子筛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锡介孔材料及其气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刚;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汪庆卫;稀土掺杂二氧化锡陶瓷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管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夏鑫;二氧化锡纳米纤维结构构建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江名喜;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甘露;纳米二氧化锡气敏薄膜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方丽梅;金属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秦苏梅;SnO_2基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氧化锑锡(ATO)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琪琳;二氧化锡半导体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李慧慧;修饰贵金属对二氧化锡半导体材料气体敏感性质研究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周惠敏;结构型二氧化锡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李舵;二氧化锡微孔管式陶瓷膜电极的制备及对吡啶降解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于丽荣;吸附性二氧化锡电极制备及电催化性能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汪庆卫;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强韧化[D];东华大学;2005年
8 罗理达;低电阻、高致密二氧化锡陶瓷的制备与科学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刘洁;掺杂多种氧化物的二氧化锡电极的制备与其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汪文峰;二氧化锡—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2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5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