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油污泥中毒性组分初筛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3:33

  本文关键词:含油污泥中毒性组分初筛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含油污泥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毒性组分


【摘要】:论文对危险废物含油污泥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筛分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毒性物质。并对毒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多组分检测技术展开了研究。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对含油污泥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中挥发性物质多是苯系物与饱和烃物质,其他有机物毒性物质主要为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等多环芳烃物质。经XRF检测,样品中存在的金属类元素较多。不同种类的含油污泥中主要存在Cr、Cd、Pb、V等金属元素。(2)以含油污泥中主要的16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GC-MS定性、定量分析,并比较了用超声提取、索式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三种提取手段提取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的效果。其中,超声提取法提取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52.80%~149.66%。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时,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57.64%~134.12%,16种多环芳烃的整体提取效果较好,但是上述方法使用有机溶剂较多,提取时间长。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时,各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在48.18%~113.28%。该法易于操作,通过调节萃取温度及压力可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溶剂使用较少,但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价格昂贵,且只能单个样品进行提取,不能满足大量样品批量操作。(3)以前期对含油污泥毒性物质的初筛分析为基础,确定了13种苯系物,分别是苯、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苯乙烯、1,2,4-三甲基苯、4-乙基甲苯、氯苯、1,2,4-三氯苯、1,2,4,5-四甲基苯,建立了HS-GC-MS同时测定含油污泥中13种苯系物的方法。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2,检测限为0.009μg/L~0.222μg/L(S/N=3),RSD≤12.74%,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3.02%~103.39%。该方法具有进样操作简便,无需繁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方法应用于含油污泥样品中苯系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较为满意。(4)基于含油污泥中毒性物质的初筛结果,建立了ICP-AES测定含油污泥中13种金属元素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法得到的含油污泥样品中的银、砷、铅的总量要小于微波消解方法,其他金属元素无显著性差异。溶解法消解样品测试结果RSD≤3.87%,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的测试结果RSD≤3.84%,两种方法精密度良好。溶解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7.48%~116.65%之间,微波消解法的王水-双氧水酸体系加标回收率在73.80%~113.86%,王水-氢氟酸-双氧水酸体系的加标回收率在83.88%~104.99%。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2;O657.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戊生,常文兴;从含油污泥中回收原油[J];环境保护科学;2001年02期

2 倪明镜,刘晓军;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11期

3 邹昌明;含油污泥的新用途[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年01期

4 唐金龙,杜新勇,郝志勇,张继昌,赵玉鹏,谭洪来;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J];钻采工艺;2004年03期

5 宋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6 荆国林;霍维晶;崔宝臣;;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回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12期

7 杨锋;康利伟;刘芳;赵娜;鲁明俊;;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8 李军;孙金坛;赵宇;;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与设备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年S1期

9 孙先长;罗云;万涛;;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10期

10 李平;赵继波;;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蔚新燕;康万利;赵龙州;;一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敬宜;谷晋川;刘卉;谭宝霞;;浅谈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珂;朱建华;周勇;武本成;;含油污泥的高效脱水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郭小平;;含油污泥萃取处理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任雯;张明栋;;我国含油污泥管理制度与政策浅谈[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杨岳;李常青;江岩;刘发强;刘光利;;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邹昌明;;铁路机务、车辆系统含油污泥焚烧处理研制开发[A];铁道学会环保委员会环境管理学组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贾云;;含油污泥处理及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9 侯影飞;张建;祝威;张冠瑛;王利君;;油田含油污泥热解制备烟气脱硫剂[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邓皓;王蓉沙;张明栋;任雯;汤超;刘晓辉;;含油污泥改性作为应急吸附剂的可行性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峰 倪明镜;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获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王明堂;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有新价值[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杜中闻;中国石油含油污泥得到有效治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王景春 林信胜;含油污泥回用增产原油[N];中国化工报;2012年

5 姜学斌;如何把含油污泥吃干榨尽?[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赵祚军;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郑伟;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难题攻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赵祚军;河南油田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张明海;李明亮;刘新生;找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法[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通讯员 赵祚军;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飞燕;基于离心脱水的含油污泥油—水分离特性及分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陵生;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郑晓园;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含油污泥水和油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陈忠喜;大庆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徐梦涵;基于界面修饰的高浓度固体颗粒悬浮液的制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丽;超临界CO_2萃取含油污泥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祝愿;含油污泥水洗分离实验室研究及室外中试装置设计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嘉卉;含油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4 崔宝玉;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易大专;大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稳定达标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刁潘;化学热洗—生物降解联合处理含油污泥[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吴智慧;含油污泥中毒性组分初筛技术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侯捷;含油污泥乳化液的制备及其煤炭浮选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9 唐昊渊;含油污泥热处置资源化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杨海军;含油污泥热裂解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6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