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分子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导电高分子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本论文阐述了导电高分子气凝胶及其复合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气凝胶;并以导电高分子为基础,复合改性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导电高分子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复合气凝胶以及聚吡咯/石墨烯/银纳米线三元复合气凝胶,并通过一系列测试对聚苯胺气凝胶和复合气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小分子氧化剂过硫酸铵的氧化作用,氧化聚合苯胺得到了自交联的聚苯胺气凝胶。通过SEM、TEM、XRD、Raman、UV-Vis以及氮气吸脱附等测试方法对聚苯胺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以及多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组装是基于聚苯胺中苯环活性的邻对位产生的侧链、不同分子链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分子链的物理缠结产生的。应力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气凝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同时对聚苯胺气凝胶进行了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表现出了较高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高达750 F/g。利用氧化石墨烯为交联体系,将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聚吡咯空心球混合均匀后,采用抗坏血酸VC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超临界CO2干燥等步骤得到了聚苯胺-聚吡咯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复合气凝胶,最后在氩气氛围中900℃碳化10小时得到了碳空心球/石墨烯二元复合气凝胶。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分析了复合气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杨氏模量可达1.83 MPa),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能特性,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比电容可达226.5 F/g,高于纯的石墨烯气凝胶和碳气凝胶。以氧化石墨烯为表面活性剂,在其水溶液中加入银纳米线,随后利用氧化石墨烯和吡咯之间的协同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聚吡咯/石墨烯/银纳米线三元复合水凝胶,经过超临界CO2干燥、空气中180℃下处理2小时,得到了具有较高比表面积(774.5 m2/g)和较高导电率(15.4 S/m)的聚吡咯/石墨烯/银纳米线三元复合气凝胶,并对复合气凝胶的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研究。以聚吡咯/石墨烯/银纳米线三元复合气凝胶为电极,制备了热电化学池,具有一定的电势输出(归一化电流密度为0.121 A/m2*k,归一化功率密度为0.121 mW/m2*k2)和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能量转化效率为0.08%)。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8.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超;周斌;解德滨;沈军;倪星元;徐展;;超低密度SiO2气凝胶快速制备的新方法[J];材料导报;2006年06期
2 何方;赵红雨;赵海雷;崔巍;徐三魁;;气凝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2期
3 ;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1期
4 沈军,王珏,吴翔;气凝胶──一种结构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3期
5 王珏,沈军;有机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导报;1994年04期
6 王珏,周斌,吴卫东,沈军;硅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1995年01期
7 ;利用离子液体制造二氧化硅气凝胶[J];现代化工;2000年08期
8 李冀辉,胡劲松;有机气凝胶研究进展(Ⅰ)──有机气凝胶发现、制备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李冀辉,胡劲松;有机气凝胶研究进展(Ⅱ)——有机气凝胶的特性与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刘茜;固体空气——气凝胶在服装和建筑中的应用[J];国外纺织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杰;张俐娜;Shigenori Kuga;;高强度纤维素/SiO2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姚先周;胡子君;孙陈诚;李俊宁;张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结构的热设计[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3 刘世明;王慧;曾令可;;纳米SiO_2气凝胶的性能表征与分形维数[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邓忠生;黄耀东;魏建东;杨靖;王珏;沈军;陈玲燕;吴爱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修饰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宁;符若文;;球状有机气凝胶及其炭气凝胶的结构[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常智;赵海雷;何方;仇卫华;周国治;曲选辉;;掺杂纤维的硅石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珏;沈军;张波;蒋伟阳;陆献平;;有机气凝胶的热传输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任洪波;张林;杜爱民;;快速制备块状氧化铁气凝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大祥;冯坚;周新贵;张长瑞;王娟;张浩;;低温下酸/碱两步法制备氧化硅气凝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南;冯坚;姜勇刚;高庆福;冯军宗;;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材料[A];2011·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未末;年创产值20亿 气凝胶蕴含惊人商机[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蓝烟”袅袅向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西藏圣一新能源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长 李光武;气凝胶: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宏文;二氧化硅气凝胶有望产业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戚翔;世界最轻固体将改变世界[N];工人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何秦江;投资两亿 年产三吨[N];绍兴日报;2006年
7 彭红;中国气凝胶产品打破美国垄断局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彭红;气凝胶产业化开启纳诺高科有望成最大供应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通讯员 周炜 朱海洋 记者 潘剑凯;浙大实验室诞生超轻气凝胶[N];光明日报;2013年
10 闫洁;女科学家一次偶然经历,稻壳变废为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佳庆;基于两性纤维素的磁性气凝胶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郑文芝;二氧化硅气凝胶研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忠强;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徐海s
本文编号:1179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7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