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单原子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氧化(英文)

发布时间:2017-11-17 21:28

  本文关键词:金单原子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氧化(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单原子催化剂 一氧化碳氧化 稳定性 低温


【摘要】:CO低温氧化对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Haruta教授发现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对CO氧化的超高活性以来,负载金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活性最高的CO氧化催化剂.在诸多影响CO氧化活性的因素中,纳米金的粒子尺寸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对于CO氧化,纳米金有一个最优尺寸范围,在0.5 5 nm,而Au原子/离子(Au~(3+),Au~+)的活性则低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一般认为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对于CO氧化反应的活性要比金纳米粒子和团簇低很多.然而,最近几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均表明,金单原子负载于合适的载体上可以显示出与金纳米粒子和团簇相当的活性.本文对这些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金单原子催化剂对CO氧化的独特反应性能.Gates教授研究组进行了大量关于正价金对CO氧化影响的研究,其中包括孤立的金原子(Au~+).他们的研究发现,CO氧化活性随价态降低而降低,表明正价金对CO氧化至关重要.此外,他们的研究也表明,孤立金原子对CO氧化的活性(TOF)比金纳米粒子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然而,在他们的研究中,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催化剂的低活性.首先,他们一般采用非或弱还原性的载体.而载体的还原性对金催化剂上CO氧化活性影响非常巨大.另外,他们所用的金原子前驱体为配合物,在催化剂制备与反应过程中配体并没有去除,可能也是导致催化剂活性低的原因之一.与此相反,张涛课题组近期采用氯金酸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吸附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同时用相同的载体制备了负载金纳米粒子催化剂进行对比,可以排除载体等其它影响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单原子催化剂均显示出与纳米粒子相当的TOF(单位表面Au原子)和更高的反应速率(单位重量金).首先制备了氧化铁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室温即展现出可观活性,TOF值与2 3 nm金粒子TOF值相当(~0.5 s 1).更有趣也更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在高温(200 oC以上)展现出非常高的反应稳定性,在200 oC反应100 h无失活.在300和400 oC反应50 h也无失活发生,为开发高温稳定的金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其次制备了氧化钴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以0.05%金负载量即可实现室温全转化,其TOF值高达1.4 s~( 1).然而该催化剂在达到高活性之前必须首先在反应气氛中进行高温处理,这限制了其实用性.此外,催化剂需经反应气氛活化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随之又制备了氧化铈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对富氢条件下CO选择氧化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极高的CO选择性.进一步研究结合理论计算表明,高选择性来自氧化铈负载的金单原子不能解离活化氢,对于氢气氧化活性极低,从而导致CO氧化的高选择性.理论研究方面也有进展.Camellone等计算发现金原子可以取代Ce O_2(111)面上的Ce原子形成Au~+并促进CO氧化.然而该金原子会扩散至氧空位形成带负电荷的Au~(δ-),阻止CO和O_2吸附,因而使催化剂失活.李隽课题组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氧化铈和氧化钛负载的Au纳米粒子在CO氧化过程中可以形成单原子的现象,并将之称为动态单原子催化剂.Yang等则计算了二维材料BN负载Au单原子催化CO氧化并发现反应优先通过三原子E-R机理进行.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3184,21503046)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CHE-146505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7020100) 辽宁省科技厅院士基金(2015020086-101)
【分类号】:O643.36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 Low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not only with regard to fundamental studies as a prototypical reaction but also in term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such as au tomobile emission control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g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龙,丁一刚,辛剑,袁万钟;单原子气体的标准熵[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美首次研制出稳定的单原子层锗[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10期

3 ;单原子厚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微材料[J];机械;2013年10期

4 林里雄;;新型的稳定态气体——单原子氢[J];化工新型材料;1981年08期

5 化实;;德科学家找到112号元素[J];科学;1996年04期

6 史强,朱清时;用扫描隧道显微术进行单原子操纵的机理研究[J];物理学进展;1998年02期

7 谢佑卿,马柳莺,张晓东;确定晶体电子结构的单原子状态自洽法[J];科学通报;1992年16期

8 陈志远;张全坤;谢菊芳;;计及次近邻作用二维单原子正方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高孝恢;硅酸盐及其矿物的SCF-CNDO/2法研究——Ⅱ.SIO_4~(4-)畸变的单原子模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10 尚元明;许曼玲;;气态主族元素标准熵与原子体积关系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雄;吴凯;;单原子模型催化体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2 张顺洪;李亚伟;赵天山;王前;;具有稳定铁磁性的氮化铬单原子层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3 张涛;;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从纳米到亚纳米和单原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大会邀请报告[C];2014年

4 张海军;焦成鹏;李发亮;鲁礼林;;胶体型Au/Pd单原子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5 类淑来;李淑娟;李群祥;;石墨烯单原子缺陷的磁性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裴广贤;刘晓艳;李林;王爱琴;张涛;;SiO_2负载的Pd与IB族金属形成的合金单原子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7 周雄;邵翔;吴凯;;CuO单层膜上单原子分散Au的热稳定性及CO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霞;美首次研制出稳定的单原子层锗[N];科技日报;2013年

2 志鹏;单原子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3 记者 李大庆;我科学家率先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3年

4 林坚 记者 刘湘竹;化物所制备出世界首例单原子铱催化剂[N];大连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显飞;若干二维材料表界面性能及应用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志伟;单原子银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和甲醛的氧化性能[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W,

本文编号:1197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97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