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分子印迹敏感膜传感器直接快速检测饮料中柠檬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22:19

  本文关键词:新型分子印迹敏感膜传感器直接快速检测饮料中柠檬黄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柠檬黄 电聚合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直接快速检测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色素使用的日益普遍,由人工色素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柠檬黄作为一种偶氮类人工合成色素,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出色的染色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当中。但由于柠檬黄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偶氮基团和苯环结构,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这使得柠檬黄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近年来食品中违规或过量添加人工食品色素的事件时有报道。传统的柠檬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由于存在仪器昂贵、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等不足,因此,研制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够实现直接快速检测的方法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介绍了一种能够直接快速检测样品中柠檬黄色素的分子印迹传感器,该传感器以间苯二酚和邻苯二胺两种物质为功能单体,以柠檬黄为模板分子,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了一层分子印迹聚合膜。通过含0.5mol/LH_2SO_4的乙醇水溶液洗脱后,分子印迹聚合膜能够特异性吸附识别柠檬黄分子。以K_3[Fe(CN)_6]为电化学探针,利用"门效应"间接检测柠檬黄的浓度。本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分子印迹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各阶段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以及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柠檬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及检测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柠檬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峰值(i_p)与柠檬黄的浓度在5×10~(-9)mol/L~1.1×10~(-6)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_P=-63.294C(TZ)+77.120,R~2=0.9918,最低检测限为3.5×10~(-9)mol/L(S/N=3)。通过类似物、以及电信号干扰物研究了该传感器的选择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以及抗干扰性。研究了该传感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传感器重复10次测量同一浓度柠檬黄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该传感器在存放210天后的响应电流为初测值的93.1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使用寿命。研究了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表现,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对柠檬黄回收率在96.35%~101.32%之间,该方法可以满足检测需求,有望在实际检测中获得更好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75;O657.1;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岐,牟世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国松,王颖臻,曹秋娥,丁中涛;非共价分子印迹体系的快速筛选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闫长领;卢雁;;核-壳结构蛋白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6 刘伟;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9年02期

8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邓安平;;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王红飞;张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富;杜学忠;;含糖配体二元单层膜增强靶向蛋白识别及其生物传感:表面分子印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又文;黄招发;杨挺;;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人血清中的头孢硫脒[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溶剂对分子印迹介质吸附特性的影响: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苏海佳;谭天伟;;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红外谱图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设计高效分子印迹人工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坚;丁学全;潘勇;王艳武;赵建军;刘卫卫;;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志勇;;辅助模板法合成均匀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许秀竹;陈水挟;;罗丹明B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香;分子印迹与纳米修饰技术在生物、药物分子识别与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s钅,

本文编号:1216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16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