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羧酸基稀土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吡啶羧酸基稀土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吡啶羧酸 稀土有机微孔材料 荧光性能 识别传感 催化还原
【摘要】: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不仅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规则有序的孔道,而且突破了无机/金属多孔材料受金属-氧、金属-金属键刚性限制的不可调控的缺陷,通过有机功能组件的剪裁优化可设计出富含不同活性位点的多孔主体框架。因此,近年来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一直处于研究的前沿。本文从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功能优化角度出发,致力于研究以吡啶羧酸为有机部件的多孔有机晶态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利用吡啶羧酸和稀土离子构筑了22种结构颖的稀土金属有机微孔材料,其可划分为三类:?基于有机部件吡啶二酸(H2CPPA)合成的14例二维同构的阴离子型稀土有机微孔晶态材料Ln-MOF,分子通式(Me2NH2)Re(CPPA)2(2H2O)(Re为除放射性的Pm之外的14例镧系元素)(1-14),;在该结构中,有机配体和稀土离子通过配位键构成了二维44.62-sql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拓扑符号为{42.6}2{44.62.88.10}的三维超分子网络,骨架结构中存在一维隧道,孔隙率为19.5%;?通过溶剂调控,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出了4例同构的稀土微孔晶态材料Ln-MOFs(15-18),分子通式ReOCPPA(Re=Sm,Eu,Tb,Dy),其是一个双节点(3,12)连接的三维(420.628.818)拓扑网络,框架中同样存在着一维孔道,结构孔隙率为40%;?基于吡啶四酸(H4DPP)和草酸协同构筑了异质同构的三维稀土有机微孔材料Ln-MOFs(19-22),分子通式[Re2(C2O4)2DPP](C2H7)(Re=Sm,Eu,Tb,Dy),其展示为一个双节点(5,6)连接的{43,66.8}2{46.69}拓扑结构;由于草酸分子构型不同导致其结构中存在两种尺寸的孔道结构,孔隙率为37%。吡啶羧酸配位模式和种类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孔道结构的改变,为我们调控材料微孔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我们还研究了上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筛选荧光性能优良的Eu3+/Tb3+-MOFs晶态材料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它们对阳离子识别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众多的金属离子中所选材料可高灵敏度选择性识别Fe3+离子,并通过非线性拟合确立了Fe3+浓度和探针荧光强度之间函数的关系,同时还发现不同的荧光探针对Fe3+识别极限浓度有一定差异;更重要的是,发现Ln-MOF-8(分子式为(Me2NH2)Tb(CPPA)2 2H2O)在不仅选择性识别Fe3+离子,还能在不同体系区分识别Fe2+和Cu2+离子,我们从理论计算角度对其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首次发现稀土Ln-MOF-8可以瞬时识别Eu3+和迟缓识别Dy3+的现象,初步探讨了其识别研机理;文中涉及的离子识别传感原理主要有:1、通过与客体中的离子或者分子交换后,待测离子与骨架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传递效应的增强或者减弱,从而影响主体的荧光发射;2、被检测物质和骨架中的不饱和位点(金属/氧)发生作用而影响荧光性能;3、当配体中含有官能团或未配位的氮原子时,往往会给骨架提供与客体分子作用的活性位点而影响发光性能。利用Ln-MOFs的纳米孔道的尺寸效应,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孔道结构中负载贵金属Ag,构筑了三个系列Ag@Ln-MOFs(Ln=Sm,Eu,Tb,Dy)复合材料,以4-硝基苯酚为目标探针,重点研究了其催化还原性能,而且伴随稀土中心离子原子序数的增加,还原性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变化,稀土金属中心为Tb3+时活性最高,3min内降解率到达100%,动力学速率常数为2.57×10-2 S-1,不仅高于单一纳米银,也明显高于同类型文献报道值。说明,阴离子型框架利于Ag+离子交换,可显著提升限域原位生长法所获复合材料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性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绍祺,孙友德,孙乃久,李务信,谢启田;锦纶-6在热处理及拉伸中的晶态变化[J];合成纤维;1989年04期
2 郭常霖;评《科学家谈物理》丛书的两本新著:《晶态面面观》和《放眼晶态之外》[J];物理;1996年05期
3 马占华;薛沙;李军;张慧;孙兰义;刘雪暖;;硬模板法合成晶态介孔金属氧化物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1年08期
4 马学兵,傅相锴,李龙芹,陈静蓉;一些晶态层状有机-无机混合磷酸锆的制备、表征和层间距分析[J];无机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5 王培玉;浦美芳;;用差动热分析仪测定非晶态及晶态金属材料的比热[J];冶金分析与测试(冶金物理测试分册);1983年01期
6 敖镜秋;王养民;;瓷釉中晶态石英与产品热稳定性[J];中国陶瓷;1983年04期
7 王兆宏,杨铭铎;食用固体油脂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0年01期
8 周福富,庞雄,叶伟宏,王益生;反应溶媒对舒巴坦钠晶态的影响[J];淮海医药;2005年05期
9 程兆年,郏正明,张静,陈念贻;氟化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晶态、超离子态、熔融态和急冷非晶态[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7期
10 戚绍祺,张利东;PET纤维中第三晶态的定量测定[J];广东化纤技术通讯;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林;王虎;唐祥海;;硬模板法合成晶态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付宏刚;田春贵;王蕾;王瑞红;王宝丽;;晶态碳基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邓兆鹏;高山;;水溶性金属有机晶态网络发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申长雨;王亚明;李铭;胡德富;;冷结晶高L含量聚乳酸的多重熔融行为和多晶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李建荣;黄小荥;;以离子液体为模板的晶态Sn-Se基硫属化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闻;;晶态化合物的有序-无序转化和介电异样[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小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建荣;熊伟伟;黄小荥;;离子液体中合成晶态硫属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惠明;周和根;金华;章永凡;;AgBC2(B=Al,Ga,In;C=S,Se,Te)晶态材料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德福;罗代兵;王康才;林之恩;;晶态微孔化合物的无溶剂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10 李玉良;;晶态分子自组装导向功能纳米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竹艳;柔性联吡啶胺金属有机晶态网络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王瑞红;晶态碳上类铂助催化剂的负载及与贵金属的协同催化作用[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宏光;晶态介孔硅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徐国旺;吡啶羧酸基稀土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6年
3 李彩;基于二酸—含氮给体系统构筑的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构效关系[D];三峡大学;2012年
4 柯希俊;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拓扑结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5 牟义强;芳香二羧酸类功能晶态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6 白亮;共轭羧酸类配体调控的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7 丁瑞;新颖卤氰合亚铜晶态材料的离子热合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瑞卿;晶态骨架介孔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岩;晶态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徐瑞平;晶态铝的过热极限及其涨落形核[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59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5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