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1,2-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清白蛋白 小牛胸腺DNA 1 2-二氢喹啉 荧光光谱 分子模拟
【摘要】:血清白蛋白和DNA是生命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运输传递和维持新陈代谢稳定等生理功能。近几十年来,小分子与生物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化学、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等许多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二氢喹啉类衍生物具有抗炎、杀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用活性,广泛应用于新药设计,也可用作杀虫剂。研究发现由取代基修饰的1,2-二氢喹啉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如2,2-双取代二氢喹啉具有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作用,此外2,2,4-三取代二氢喹啉可用作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和抗氧化剂,并通过扰乱增殖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来抑制其增殖,但是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物活性。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由取代基修饰的1,2-二氢喹啉衍生物,并采用荧光光谱、共振光散射光谱、紫外光谱、CD光谱以及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小牛胸腺DNA(ct DNA)的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设计合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2-甲基-2,4-二乙氧羰基-6-三氟甲氧基-1,2-二氢喹啉(MDTDQ)和2-甲基-2,4-二乙氧羰基-6,7-二氯-1,2-二氢喹啉(MDDDQ),并通过质谱、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表征。第二部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的PBS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电化学阻抗谱(EIS)、共振光散射光谱(RLS)、紫外吸收光谱、CD光谱及分子模拟等方法探讨了MDTDQ与HSA的作用机制。EIS和RLS表明MDTDQ与HSA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计算得到的298 K、304 K、310 K三个温度时的猝灭速率常数均表明MDTDQ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以及结合距离r;根据热力学参数可以推断出MDTDQ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以及CD光谱的结果显示H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从分子模拟对接推断出MDTDQ在HSA上的作用位点主要是site I。另外,以吖啶橙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CD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分子模拟对接等技术研究了MDTDQ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MDTDQ与ctDNA发生了沟槽结合。第三部分:采用光谱法研究了MDDDQ与生物大分子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MDDDQ与HSA发生结合形成了复合物,从而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其结合参数(Ka、n、r),由热力学参数判断MDDDQ与HSA的作用力类型,并通过同步荧光及CD光谱研究了HSA构象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1;O626.3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云;怎样“看清”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J];发明与创新;2003年01期
2 ;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在京召开[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6期
3 马小军;张伟薇;;怎样分离生物大分子[J];植物杂志;1984年03期
4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J];生命科学;2002年04期
5 ;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第一轮通知[J];生物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6 ;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第一轮通知 2004年6月5日~8日,北京[J];生物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7 桂林,李琳,胡松青,郭祀远,李冰;生物大分子结晶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08期
8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5期
9 石振华;周悦寒;常彦忠;;生物大分子的类型[J];生物学通报;2010年01期
10 常菁;韩宝芹;杨艳;彭燕飞;董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钦南;;“三维遗传信息”假说——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生命科学的思考与畅想[C];2006年
2 徐乐慧;陈金瑶;齐明辉;洪鸣凰;任国宾;;生物大分子的结晶技术[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良剑;朱震刚;苏金瑞;朱长飞;;利用超声衰减研究生物大分子和水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验[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五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饶子和;;后基因组时代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周兵瑞;杜芬;周拯;莫重瑛;陈杰;梁毅;;混合拥挤试剂对溶菌酶复性的影响[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隋森芳;;三维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分子机器是如何工作的[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7 邓茂林;;生物大分子反应中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曹春阳;;基于核磁共振波谱学的生物大分子表达新方法、结构与功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邓茂林;;生物大分子反应中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10 李智立;;生物大分子质谱[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斌;“看清”生物大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新华社记者 姜岩 魏忠杰 钱铮 记者 吴平;“看清”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记者 李大庆;我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模型[N];科技日报;2011年
4 安吉;创造生命科研应用之最[N];科技日报;2008年
5 赵雪;这里不光是阳春白雪[N];科技日报;2004年
6 高帷;什么是分子生物学[N];北京科技报;2001年
7 亦民;解读2002年诺贝尔奖项(部分)[N];北京科技报;2002年
8 新华社记者 李雪梅 张忠霞;中国学者点评诺贝尔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晓庆;生物大分子序列、结构及活性的计算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巫小蓉;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春;生物大分子的数学描述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郭大川;蛋白质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艳;1,2-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浩;考虑排除体积效应和溶剂效应的生物大分子过孔理论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李江南;类生物大分子调控的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4 王斐;生物大分子在短柱上的保留行为[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武客;微米级功能高分子微球的一步合成及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雨薇;生物大分子分形维数的计算及酶的分形反应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晶晶;生物大分子毛细管电泳分离与预浓集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许延e,
本文编号:1275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7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