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可控组装、分离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可控组装、分离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纳米簇 梯度分离 标度律 光学性质 双光子荧光
【摘要】:贵金属纳米簇(Cluster)作为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良好的小尺寸效应使其自身发射荧光,且发光性质由尺寸和表面配体共同决定。其光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让纳米簇在离子检测、光电催化、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基于纳米簇的组装,构筑成理想组装结构也表现出一些良好特性,拓宽其应用领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纳米颗粒尺度,金纳米颗粒组装后带来荧光增强、拉曼增强的优点,并且有限组装体中金颗粒的个数与拉曼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已被报道。纳米簇的有序组装也取得了部分进展,但对于如此小的构筑基元,其组装行为受多种因素限制比如:亲疏水作用、极性、弱相互作用力等,难以稳定获得有限组装结构。而基于这样的结构探究其光学性质与组装单元个数间的构效关系极具研究价值,但该方向的研究仍然是空白。密度梯度离心作为新兴纳米分离手段,可以分离不同尺寸、形貌的样品,提高样品的单分散性。通过不断改进,在同一体系中引入反应层,分离可捕捉快速反应的中间态,使产物迅速脱离反应环境。本课题采用边组装边分离的方法获得不同组装程度的金纳米簇有限组装体,然后对组装体代表组分进行个数统计、光学性质测试等,通过数据分析发光强度与纳米簇个数间的量化关系,并深入理解其单光子、双光子发光机理。具体如下:第一:合成三种典型的不同配体稳定的金纳米簇,并分析金纳米簇的形态、结构、价态、光学性质。选取有荧光的GSH-AuNCs MUA-AuNCs用最新的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然后,分别通过两种途径:(1)加不同极性的溶剂;(2)加有连接作用的大分子,实现两种金纳米簇微米级别的有序组装。GSH-AuNCs得到的组装结构多分散,MUA-AuNCs组装后成功得到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带,当乙二胺过量时得到三维的纳米球。借助荧光光谱分析组装前后光学性质的变化,发现组装体荧光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两种纳米簇都有AIE现象。第二:在同一离心体系中引入DMP组装层,制备GSH-AuNCs的有限组装体("cluster of clusters")。通过对典型组分形态、尺寸、光学性质分析,发现组装体光学性质与组装体基元中金纳米簇个数有关。在600 nm处,有限组装体中纳米簇个数与荧光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有典型的AIE现象,由于纳米簇单光子荧光源于表面配体的电荷转移态,随团聚程度增加,表面电荷转移过程中的非辐射跃迁形式受到限制。然而,有限组装体双光子荧光强度与纳米簇个数无关,在688 nm处其发光强度相同,由于有限组装体双光子荧光源于纳米簇中金核的带内辐射跃迁,与团聚程度无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4.123;TB3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敏,吴东,孙予罕;分子筛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2年04期
2 齐硕;李淼;金义光;苏畅;董俊兴;;核苷药物两亲性衍生物自组装体的制备和性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年02期
3 王丹丽;阮永丰;杨红波;张灵翠;何丽;;多孔氧化铝/氧化锌组装体的光子带隙和发光性能[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1期
4 Scott;;中国科大发表关于宏观尺度纳米线组装体与功能的评述论文[J];今日电子;2012年09期
5 王彩红;陈震华;陈君泽;彭万佳;李旭东;;离子缓释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自组装体[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5期
6 赵冰,张希,徐蔚青,吴玉清,沈家骢;分子组装体的谱学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0年02期
7 陶可;窦红静;孙康;;铁的氧化物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化学制备[J];化学进展;2006年11期
8 王旭珍;刘宁;胡涵;王新平;邱介山;;3D二硫化钼/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催化脱硫性能[J];新型炭材料;2014年02期
9 宋会花,刘泽华,郭海清;用“超分子板块构筑法”制备有机/无机组装体发光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3年05期
10 童霞;王飞;于明;刁香菊;黄涛;刘汉范;;溶剂稳定的钯纳米颗粒自组装体的控制合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伟;王静;汪怡广;;纳米组装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付文亮;甄淑君;;以鱼精DNA为模板光致还原合成银纳米组装体[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席时权;王海水;李薇;王丽影;袁迅道;曾广赋;;分子组装体的谱学研究[A];分子光谱学进展(Ⅸ)[C];1996年
4 白玉白;魏莉;洪霞;王连英;郭微;;二维组装体的表面与界面性质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龚静鸣;官章琼;袁爽;缪杏菊;;新型功能化纳米组装体在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和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王帅;夏怡君;尹守春;宋波;;从小分子到规整聚合物的功能组装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7 徐俊;吴光鹭;王治强;张希;;基于质子化三聚氰胺衍生物的二维组装体的构筑与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8 朱康宁;刘世勇;;多重响应的金纳米粒子杂化组装体的构筑[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9 吴刚;王灏;刘昌蕾;陈思,
本文编号:129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9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