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多样性的手性螺环吲哚酮的有机催化合成研究
本文关键词:结构多样性的手性螺环吲哚酮的有机催化合成研究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手性螺环吲哚酮 结构多样性 有机催化 串联反应 [3+2]环加成反应
【摘要】:手性螺环吲哚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医药价值,通过不对称催化的方法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该类化合物已成为近年来化学家和医学家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利用有机催化不对称串联反应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策略,设计和构建高效的催化体系和反应体系,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结构多样性的手性螺环吲哚酮化合物。本论文第一部分工作,在去甲奎宁催化剂催化作用下,靛红、丙二腈和2,4-二羟基喹啉三组分通过不对称串联Knoevenagel缩合/Michael加成/环合反应一锅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螺环季碳手性中心的手性[4H-吡喃喹啉酮-3,3'-吲哚酮]化合物,反应获得了中等到优秀的化学产率以及优秀的对映体选择性。此外,产物中同时含有吡喃喹啉酮和吲哚两个活性片段使产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第二部分工作,系统的研究了3-异硫氰酸酯氧化吲哚与巴比妥烯烃在三乙胺碱性添加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3+2]环加成反应非对映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螺巴比妥结构的双螺环吲哚酮化合物。反应获得了高的化学产率和优秀的非对映体选择性。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相对构型,并对该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为了获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二聚体,选择其中一个双螺环吲哚酮底物设计和合成了具有二硫键的二聚体吲哚酮化合物,化学产率达到了60%。本论文第三部分工作,在本论文第二部分工作基础上,利用金鸡纳碱硫脲催化剂催化3-异硫氰酸酯氧化吲哚与巴比妥烯烃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两个螺环结构且含有吡咯烷片段的双螺巴比妥吲哚酮,产物的化学产率和对映体选择性均高达99%,非对映体选择性高达20: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并对该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选取其中一个手性双螺巴比妥吲哚酮底物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化学衍生,同样获得了优秀的化学产率和立体选择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O621.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萍;;《有机催化》一书出版[J];化学通报;1987年07期
2 贝浼智;曹丽薇;;金属有机催化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三)[J];化工时刊;1990年10期
3 吴鑫干,邓加宏;近10年来有机催化新进展[J];现代化工;1998年09期
4 王忠仁;张敬乾;杨丽萍;;水解酶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Z2期
5 韩英锋,杨定乔,李文辉,姜凯龄;金属有机催化反应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尹建军;黄英豪;彭家健;赵培庆;夏春谷;;固定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催化合成中的应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冯新亮,管传金,赵成学;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机催化进展[J];有机化学;2003年12期
8 刘海灵;;负载有机膦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催化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年Z1期
9 刘华晖;陈学恒;;绿色化学中的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玉杰;魏长勇;;有机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尚彬;李晨光;马元辉;张万斌;张勇健;;联吡咯烷催化剂在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全忠;王雪莲;曾宝雷;;新型手性二胺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贾祯鑫;王瑶;许鹏飞;;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多取代四氢喹啉的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4 曹春利;唐勇;;手性硫脲催化的环己酮同不饱和硝基化合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晓方;探索在神奇的化学世界里[N];湖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帅;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螺环氧吲哚δ-内酯和α-氨基酸衍生物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孙网彬;有机催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及过渡金属促进的自由基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高太平;有机催化的烯基VA唑酮参与的不对称Hetero-Diels-Alder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朱宁;不对称有机催化构筑手性γ-丁内酯[D];兰州大学;2011年
5 邹岳;有机催化及均相金催化策略在新型潜香物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瑶;两个通用的不对称有机催化概念的设计、发展和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7 张勇;不对称有机催化 :从均相双官能团活化到多相不对称催化[D];兰州大学;2012年
8 孙香婷;若干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耀宗;有机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在手性吲哚-3-酮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10 苓军兵;双功能有机催化的多取代γ-硝基酮和四氢噻吩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杰;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2-螺-3-氧化吲哚和哌嗪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田婷;结构多样性的手性螺环吲哚酮的有机催化合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春亮;有机催化不对称Oxa-Michael-Aldol串联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进;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徐元;钌催化炔烃氧化与有机催化醛的酯化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陈嘉昌;天然产物Calyciphylline D,Calyciphylline F,Caldaphnidinp M全合成和有机催化串联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张英杰;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1年
8 朱海亮;以α-氧代丁内酰胺为亲核试剂通过有机催化的一锅反应合成Indoloquinolizidine类化合物[D];兰州大学;2012年
9 文巍;有机催化吲哚-3-甲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及α-亚胺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金智超;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取代VA唑烷、VA嗪烷衍生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5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1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