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筛选方法在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沥青性质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变量筛选方法在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沥青性质中的应用 出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红外光谱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点构成的,现代计量学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变量筛选方法可以简化模型,并提到模型的预测能力。本文以沥青的蜡含量、针入度和软化点为例,将分别运用CARS-PLS与相关系数-PLS建立模型,比较这两个模型发现CARS-PLS提高了模型的运算速度,同时对外部样品预测的准确性总体上没有下降,反而有提高。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3YQ220643)资助
【分类号】:O657.33;TE626.86
【正文快照】: 蜡含量、针入度、软化点是沥青重要的工程质量指标,这三者可以直接的反应沥青的质量问题。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操作复杂繁琐,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消耗的时间较长。唐洁琼等[1]将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与PLS结合,实现了沥青蜡含量、针入度和软化点的快速准确的检测,但是运用相关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胜;李琳;胡松青;;傅立叶红外光谱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4期
2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07期
3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4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1期
5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2期
6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7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8 韩润平,李建军,杨贯羽,鲍改玲;结合重金属前后浮萍的红外光谱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4期
9 史永刚,冯新泸,李子存;近红外光谱在石油产品测试评定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0年03期
10 周晓蕾,刘京生,王保怀;红外光谱法的应用[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梦章;;红外光谱解析程序[A];全国第六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0年
2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婧;郁露;孙素琴;;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梁逸曾;范伟;陈爱明;张志敏;;近红外光谱软件的设计和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谭福元;李梦龙;冯晓瑜;张婧;;红外光谱谱构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杭义萍;王海水;;红外光谱:消除水溶液中水吸收峰干扰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海水;席时权;;红外光谱与长烃链化合物的结构[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狄霖;;红外光谱信息管理系统[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江;潘红春;叶勤;张嗣良;;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孙宁邦;;气相色谱或放出气体分析与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的模块式接口[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晓康;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应用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杜国荣;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郝勇;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程旺兴;醌类中药小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和导数伏吸法[D];安徽大学;2012年
5 王金意;钯、镍及其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单瑞峰;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温度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7 严彦刚;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铂族电极上的拓展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正国;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量化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甲醇及乙炔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志有;原位快速时间分辨显微FTIRS的建立及其对Pt微电极表面动态过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刘智超;复杂信号解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祥辉;近红外光谱在食品检验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2 朱伟成;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灶鑫;灵芝红外光谱规律及灵芝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4 戚华溢;嵌入式零树小波用于红外光谱压缩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曹凤娟;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膜蛋白的检测及表面增强红外基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效林;白酒红外光谱特征提取与分类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军红;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红外光谱子结构解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方;原位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崔秀君;温度限制串联相关网络在近红外光谱数据解析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建波;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差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2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