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氧化物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铈氧化物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铈氧化物团簇 SO2 H2 质谱 密度泛函理论
【摘要】:稀土金属氧化物是一类使用广泛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复杂性,人们对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仍不是很清楚。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气相团簇与小分子的反应活性,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非均相催化表面反应机理,这对合理设计性能更优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针对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铈氧团簇阳离子活化S-O和H-H键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铈氧团簇阳离子(CeO_2)_(1-3)~+与SO_2反应活性的研究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实验与DFT计算对(CeO_2)_(1-3)~+与SO_2反应活性进行研究,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1)CeO_2+的反应体系中观察到了分子吸附(MA)现象,而在(CeO_2)2,3+反应体系中存在氧原子转移(OAT)现象;2)SO_2发生氧化与Ce O键具有极强的吸氧能力及铈氧化物团簇能储存和释放氧原子有关;3)首次报道了在热碰撞的条件下SO_2被金属氧化物团簇离子Ce_2O_4~+和Ce3O6+氧化生成SO3。(2)含金的闭壳层铈氧团簇阳离子AuCe_2O_4~+室温活化H-H键在AuCe_2O_4~+和Ce_2O_4~+活化H2的实验中,我们发现Ce_2O_4~+阳离子对H2是惰性的,而含金的闭壳层铈氧团簇阳离子(AuCe_2O_4~+)对H2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这表明金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氧化物团簇活化H2的能力。DFT计算结果表明带正电的Au原子是吸附H2的活性位点,在分离的Au+与O_2-离子对的协同作用下,H-H键异裂活化。本气相研究与文献中报道的凝聚相研究具有很好的关联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H2在铈氧化物担载的金催化剂上的活化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宝,迟绍明,方芳,田国才,陶建民;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界限研究[J];云南化工;2003年03期
2 黎乐民;;密度泛函理论 中国科学家谈科学[J];科学观察;2007年02期
3 刘俊婉;;密度泛函理论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7年02期
4 王可,王淑梅,于养信,高光华;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带电半透膜性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5 李震宇,贺伟,杨金龙;密度泛函理论及其数值方法新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2期
6 张家虎;王秀军;;统计方法在提高密度泛函理论准确性的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7 贾秀华;鲁玉祥;齐国梁;;密度泛函理论在催化领域的应用[J];石油化工;2009年09期
8 任洁;刘旭峰;郭俊旺;;苯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唐海榕,范康年,邓景发;碘和氧修饰银(110)表面对甲醇吸附的影响——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黎乐民 ,刘俊婉 ,金碧辉;密度泛函理论[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忠志;;概念密度泛函理论的化学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徐辉;黄永民;刘洪来;;基于状态方程的动态密度泛函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秀荣;郭文录;;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小童;李生华;庞思平;于永忠;罗运军;;高氮含能材料3,6-二硝基-1,2,4,,5-四嗪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佳;姚建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2,4-二氯苯氧乙酸水解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林冰;王一波;胡宗超;;亲金属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秀敏;黄逸凡;吴德印;任斌;田中群;;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顾芳;洪晓钟;李江涛;王云明;张雅楠;;受限空间内氢键流体相平衡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9 龚学庆;张洁;Fendy Chen;尹丽丽;王海丰;胡佩君;卢冠忠;;稀土催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潘清江;郭元茹;;大分子锕系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常丽君;新方法能加速寻找新材料[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材料设计:VO_2相变温度的调控和LiFePO_4电导率的提高[D];上海大学;2015年
2 施炜;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水滑石微观结构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米文慧;基于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OEPP赝势与实空间ATLAS计算软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赵俊凤;过渡金属铁/钼/铂活化C-H和O-H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昕;光电功能铱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海涛;有机及金属有机光电材料的光学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Elnoor Abbakar Abdelrahman Noh;利用对称性破损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对含顺磁离子与有机自由基配合物磁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迪;均相与非均相气泡/液滴成核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爨谦;二氧化钛的表面结构、化学吸附及其光催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谢湖均;生物相关体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周;Ni/ZrO_2催化CO甲烷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贾惠琳;CY掺杂团簇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斌;光催化剂BiVO_4掺杂改性及晶面活性调控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刘艳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过渡金属掺杂铑团簇物性及其催化特性[D];新疆大学;2016年
5 周真巡;铈氧化物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雅;稀土金属La元素对C-C键和C-H键活化影响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胡星丽;卟啉及其衍生物仿生催化性质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8 李梓萌;模拟光合作用—探究叶绿素分子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9 刘莹莹;受限条件下流体粘度密度泛函理论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10 唐亚南;钯、镍催化炔烃合成新的碳碳键反应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3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