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丹明6G和罗丹明B的新型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
本文关键词:基于罗丹明6G和罗丹明B的新型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 出处:《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些年,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识别已经成为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识别主体和被识别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各种信号,如光、磁、电信号等,可以实现对客体的定性、定量检测,同时也可以作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的有力工具。其中,基于光信号的检测方法,如紫外、荧光光谱等,由于其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在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等的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铜作为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铜离子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对水体、土壤有着不利的一面。因此,能够简单、快速、灵敏的识别铜离子有着潜在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在本论文中,分别以罗丹明6G和罗丹明B作为荧光信号基团,分别通过2-羟乙基肼和2-吡啶肼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四种新型铜离子荧光探针probe 1、2、3和4,实现了对铜离子的荧光“开启”型检测,并通过质谱说明识别过程的实质为铜离子促进的水解反应。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四种探针都对铜离子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并且有着明显的颜色变化。通过荧光光谱滴定得到了四种化合物对铜离子的荧光“开启”常数。四种探针都对铜离子有着较低的检测限,均在10~(-8) M数量级,其中probe 2的检测限达到10~(-10) M数量级,说明四种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在竞争实验中,四种探针都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不同pH体系中的实验表明中性及弱酸、弱碱范围是探针分子识别铜离子的最佳pH条件。同时,probe 1和probe 3能够很好的在活细胞中对铜离子进行成像。这些良好的性质都为将probe 1至4应用于实际当中奠定了一定基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molecular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chemistry, biology, and other fields.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identify all kinds of signals, the obj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gnetic signals, such as light, etc., can achiev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object,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a powerful too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optical signals, such as UV,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so on, because of its simple and quick, high sensitivity advantage in metal ion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Copper as trace elements in organis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rganism in The new supersedes the old.. But at the same time, copper ion as an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on water and soil have a negative side. Therefore, to be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copper ions has a potential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by Luo Danming 6G and Luo Danming B respectively as fluorescence signal groups, respectively by 2- and hydroxyethylhydrazine 2- pyridine hydrazine structure modification and synthesis of four new copper ion fluorescent probe probe and 1,2,3 4, the fluorescence of copper ion detection, and open "the essence of the recognition process for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copper 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In promoting the mixed solvent of acetonitrile and water, four kinds of probes for copper ions exhibited higher selectivity, and has obvious color change. By fluorescence titration by fluorescence" four compounds of copper ion on "constant four. Probe of copper ion has a low detection limit were 10~ (-8) M order, of which 2 probe detection limit of 10~ (-10) M order, shows four kinds of probe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mpetition experiment In four, the probe has better anti-jamming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pH system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neutral and weak acid, weak base is in the range of probe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copper ion optimum pH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probe 1 and probe 3 can be very good in living cells for copper ion imaging. These good properties for the probe 1 to 4 used to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in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太良;田素珍;孙丕喜;;不同环境因子对罗丹明B影响的试验[J];黄渤海海洋;1985年04期
2 王筱敏,邵谦,柏竹平,严凤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灭法测定水中微量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3期
3 圣筱敏,姜敏华,柏竹平,严风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火法测定钢中的钼[J];冶金分析;1989年05期
4 王喜庆,龙英才,孙媛;罗丹明B内酯单晶的生长及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5 戚秀菊;罗丹明B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1年02期
6 刘立明,宋功武,吴鸣虎,方光荣,李玲;测定蛋白质的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5期
7 赵秀琴;;罗丹明衍生物在传感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林长虹;胡书玉;黄达锴;吴洁婷;孙丹;;辣椒及其制品中罗丹明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J];广东化工;2011年04期
9 郝燕花;闫正;邓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葱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6期
10 甘知行;赵宁定;;罗丹明B测定金的分光光度法的改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从宇鸿;张颖;白银娟;郭媛;杨秉勤;史真;;一种新型刚性罗丹明荧光标记探针的合成[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宋相志;;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淬灭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雷洁;莫育俊;张鹏翔;屠安;;罗丹明6 G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黎俊波;潘志权;;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增色铜离子检测性能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杰;陈昭;戴迎宾;邓克俭;侯浩波;;可见光诱导氯代含硫四氮杂卟啉铁活化氧降解罗丹明B[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薇楠;尤宏;姚杰;蔡伟民;;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徐玉荣;宋桂兰;黄民生;;罗丹明B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痕量锑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佳丽;祖莉莉;;罗丹明染料-孔雀石绿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郁美娟;张海凤;赖奕坚;孟庆华;张万斌;;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Ⅱ)——罗丹明B-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与标记应用[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文伟;;罗丹明分子异构化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郝凤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罗丹明 B:染色花椒的元凶[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薇;全面促进我国辣椒提取行业跨越式发展[N];中国食品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勇;罗丹明基PMOs的制备、表征及在金属离子传感方面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延如;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保刚;近红外硅基罗丹明—合成方法学及荧光探针的构建与成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颜范勇;罗丹明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丽珠;罗丹明染料的合成及作为离子探针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倪静凯;新型罗丹明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和半胱氨酸分子传感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王琦;基于萘酐及罗丹明B的分子自组装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云龙;罗丹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清浩;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及尼罗兰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付梅艳;萘酰亚胺和罗丹明类新功能性荧光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小伟;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和[2]轮烷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温馨;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离子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于连伟;基于罗丹明B的铋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陈晓燕;基于罗丹明B特异性检测Al~(3+)和Fe~(3+)荧光探针的制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吕春芳;磁性一维中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染料废水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志勇;稀土掺杂介孔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宁夏大学;2015年
7 沈婉秋;电化学方法去除水体中罗丹明B与林可霉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亚魁;BODIPY衍生物及罗丹明光物理性质的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9 吕涛;罗丹明类新型衍生试剂合成及微萃取联用LC-MS分析方法建立与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蕾;基于锗—罗丹明的近红外溶剂极性荧光探针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7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6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