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介孔氧化物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氯甲烷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9 06:00

  本文关键词:介孔氧化物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氯甲烷氧化性能研究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甲烷催化 二氯甲烷 硬模板法 介孔Co_3O_4 SBA-15 KIT-6


【摘要】:以CH4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由于具有热值高、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和能源比价低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新一代能源的主要来源。而传统甲烷燃烧利用往往热量利用率低且伴随环境污染。因此,发展高效环保的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意义重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往往受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影响,而一般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很难合成出长程有序微观结构。近年来兴起的介孔硅材料由于其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壁厚度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一些列的有序介孔硅材料为硬模板合成有序介孔结构催化剂的试验方法为人们合成长程有序介孔结构催化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常见的介孔硅材料有MCM-41、SBA-15、SBA-16、KIT-6等,其中具有二维孔道的SBA-15和具有三维孔道的KIT-6更多的得到应用,以这两种介孔硅材料为硬模板合成出的有序介孔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领域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本论文围绕以介孔催化剂为模板剂合成出的介孔Co3O4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氯甲烷氧化活性内容开展了如下工作:1、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有机分子模板剂,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孔道结构的介孔硅材料SBA-15和KIT-6。实验表征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SBA-15和KIT-6均为高度有序的介孔硅材料。其中二维SBA-15具有高度有序的六边形直孔结构,孔道与孔道之间相对独立,孔道之间有微小的孔道,孔径为6-8nm,孔壁较厚,其产物颗粒大小为0.6gm,呈现一段段规则的棒状微观结构。而三维的KIT-6则具有三维交叉形成的孔道结构,孔道与孔道之间是交错相连的,孔径为5-6nm,其产物颗粒呈现不规则块状结构。2、分别以SBA-15和KIT-6为模板剂,硝酸钴为填充前驱体,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介孔孔道结构的Co3O4催化剂2D-Co3O4和3D-Co3O4,并以直接焙烧法制得的nano-Co3O4催化剂为无结构对照实验组。探究了三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Co3O4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硬模板发成功合成出了高度有序的介孔Co3O4催化剂。在甲烷氧化活性方面,三种C0304催化剂的甲烷氧化活性顺序为:3D-Co3O4 2D-Co3O4 nano-Co3O4。3D-Co3O4,2D-Co3O4和nano-Co3O4催化剂90%的甲烷转化温度分别为355,383和453℃。比表面积归一化的甲烷催化燃烧比速率同样遵循甲烷催化燃烧的表观活性顺序。后期表征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优越活性主要因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介孔Co3O4容易还原,二是催化剂表面优先暴露的活性晶面{220}晶面,而{220}晶面富含活性的Co3+活性位。在催化剂的稳定性方面,2D-Co3O4和3D-Co3O4催化剂在3000C下的12h活性保持稳定,催化剂结构也未观察到改变。3、以KIT-6为模板剂,合成出了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CoCr2O4尖晶石催化剂,并探究了对含氯有机物CH2C12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3D-CoCr2O4催化剂同样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在含氯有机物CH2C12的催化活性方面,3D-CoCr2O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通过相同方法制得的3D-Co3O4催化剂的CH2C12催化活性。表明催化剂的三维介孔孔道结构在催化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铬基催化剂对含氯有机物CH2C12氧化具有优势。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wo - dimensional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 SBA - 15 ) and KIT - 6 ( 3 - D ) mesoporous silica ( SBA - 15 )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娟;田成文;范庆伟;;催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节能;2006年02期

2 马温亮;;催化燃烧技术进展及其应用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8期

3 马温亮;;催化燃烧技术基本原理进展及其应用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6期

4 马温亮;;催化燃烧技术基本原理进展及其应用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01期

5 李志伟;;新型催化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广东化工;2012年06期

6 谢秉仁,罗澄源,甘斯祚;催化燃烧在消烟和节能方面的应用[J];环境科学;1981年03期

7 徐可荣;梁继发;;催化燃烧在处理工业有机尾气上的应用[J];化工环保;1982年06期

8 ;采用催化燃烧新技术治理烤漆废气[J];劳动保护;1984年01期

9 徐吉浣;沼气催化燃烧研究成功[J];煤气与热力;1984年02期

10 熊成德;;国内催化燃烧技术的进展概况[J];绝缘材料通讯;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宝明;王耀军;;布朗气(氢氧气)的催化燃烧及其在危险废物焚烧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陶明涛;赵国明;姜鹏明;吴帮玉;富喜;沈廷财;;苯催化燃烧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绍英;王丽;王公应;;稀土复合氧化物对二氯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公旭中;王志;郭占成;;煤基燃料催化燃烧时燃点的变化规律[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2年

5 陈景欢;李俊华;;掺杂钴铬尖晶石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单石灵;唐旭东;刘忠生;;石化污水场含烃废气催化燃烧处理[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付慧静;傅立新;李俊华;;铟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燃烧甲烷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世红;何林;孙威;;天然气催化燃烧理论和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9 明彩兵;叶代启;梁红;;铈铁混合氧化物催化燃烧碳烟的高活性氧物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永强;赵东风;薛玉芬;赵朝成;李石;;催化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曹丙利;天然气低碳催化燃烧[N];科技日报;2013年

2 郑伟;橡胶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王秀江;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伟 实习生 陆小青;运用新技术 促节能减排[N];南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薛景照;稀土催化引领燃品未来风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薛景照;催化燃品前景诱人[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左云县质监局 周占胜;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事关煤矿安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尘;微小圆管中碳氢及含氧燃料的催化燃烧和强化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史东军;介孔/微孔分子筛选择催化燃烧含氰废气研究及其工业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徐金光;高温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张佳瑾;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实验研究及模型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訾学红;甲烷催化燃烧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戴宇;锰基催化剂上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燃烧[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苑兴洲;过渡金属铬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牛学坤;流向变换催化燃烧空气净化过程的模型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9 郑建东;掺杂六铝酸盐高温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李欣;抗湿性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甲苯的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启猛;催化燃烧处理丁苯橡胶有机废气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张铭洋;一体式生物质气化燃烧炉催化燃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裴甜婕;玻纤瓦楞蜂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VOCs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4 朱腾飞;优化热脱附—催化燃烧技术修复多溴联苯醚污染土壤[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范士彬;铜钴氧化物的可控制备与催化燃烧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梁晶;过渡金属铬、钴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贾永昌;介孔氧化物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氯甲烷氧化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8 钱伟民;天然气预混催化燃烧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杜小春;甲烷催化燃烧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盈;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制热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0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00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