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 光物理性质 自组装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发光共轭聚合物可以有效合成,容易修饰,并且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应用需要以固态、浓溶液和/或聚集态的形式出现。然而,由于发光体的芳环结构所产生的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聚集态通常导致荧光高度衰减或完全淬灭。因此,这种聚集引起的猝灭(ACQ)效应部分地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具有螺旋桨状结构的发光体在稀溶液中不发光,而在浓溶液、固体和/或聚集状态中是显著发射的。这种光物理现象与ACQ效应相反,因此被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或聚集诱导的发光增强(AIEE)。AIE发光体可以容易地并入聚合物主链或侧链中,形成高度可用的共轭聚合物。此外,具有炔基的AlE分子可以通过多环三聚,点击反应或共聚产生高分子量的超支化聚合物,所有这些共轭聚合物在溶液中都是弱发光的,但它们的发射在聚集状态时显著增强。基于以上论述,本论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一部分,我们通过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三种组成相似但结构不同的完全疏水的聚四苯基乙烯(PTPEs),o-TPE-1,m-TPE-1和p-TPE-1。这些共轭聚合物在质量弱化的溶剂中荧光明显增强,表现出了典型的AEE特征。但它们在不同的混合溶剂,如甲苯/甲醇,氯仿/正己烷和氯仿/甲醇中却显示出不同的光谱行为。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性质,我们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发现在甲苯/甲醇体系中会形成自支撑膜,并且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会逐渐趋向于形成纳米球;在氯仿/甲醇体系中自组装形成尺寸均一的实心纳米球;而在氯仿/正己烷体系中则形成了很漂亮的空心纳米球结构。而且我们发现,它们的形貌和荧光变化具有一定的依懒性。第二部分,我们将具有AIE效应的TPE分子引入到二苯并咪唑吡啶Pt(II)配合物中,对它们进行了详细表征,包括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从紫外-可见光谱中我们发现在315 nm处出现四苯基乙烯的吸收波长,而在310-390 nm范围内出现了咪唑吡啶的特征吸收。接下来探讨了它们在THF/H2O中的荧光变化,发现随着水含量的增加,TPE单体分子的荧光减弱,相对应的聚集态的荧光逐渐增强。同时,随着水含量的增加Pt···Pt相互作用的发射逐渐增强。我们期望它具有好的光物理性质并伴随形貌变化,在未来有机光电,分子器件和荧光传感等存有潜在价值。
[Abstract]:Lumin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s can be efficiently synthesized, easily modified, and have 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In many cases, these applications need to take the form of solid, concentrated solutions and / or aggregated states. Due to the strong 蟺-蟺 interaction produced by the aromatic ring structure of luminators, the aggregation states usually lead to high fluorescence attenuation or complete quenching. Therefore, the quenching effect caused by this aggregation partially limit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Phosphors with propeller-like structures do not emit light in dilute solutions, but are emitted significantly in concentrated solutions, solids and / or aggregates. This photophysical phenomenon is contrary to the ACQ effect. Thus,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fier AIEEN. AIE, called agglomeration induced luminescence (AIEE) or agglomeration induced luminescence, can easily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 or side chain of the polymer to form highly usable conjugated polymers. In addition, AlE molecules with acetylene groups can be polymerized through polycyclic trimerization. Click reaction or copolymerization to produce hyperbranched polymer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all of which are weakly luminescent in solution, but their emiss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aggrega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The first part, Through Sonogashi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we have synthesized three kinds of completely hydrophobic poly (tetraphenylethylene) (PTPES) with similar composition but different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of these conjugated polymers in the weakening solvent is obviously enhanced. But they exhibit different spectral behaviors in different mixed solvents such as toluene / methanol, chloroform / n-hexane and chloroform / methanol. We investigated their self-assembly behavior in different solution systems. It was found that self-supporting membranes were formed in toluene / methanol system and tended to form nanospher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hanol content. In chloroform / methanol system, we self-assemble solid nanospheres of uniform size, while in chloroform / n-hexane system we have very beautiful hollow nanospheres, and we find that, In the second part, the TPE molecules with AIE effect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mplexes of PtTX II with dibenzimidazole pyridine, and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including NMR and IR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From the UV-Vis spectrum, we found the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tetraphenylethylene at 315 nm.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of imidazopyridine appeared in the range of 310-390nm. Then the fluorescence changes of imidazopyridine in THF/H2O we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monomeric molecul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aggregat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emission of Pt 路路Pt interac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We expect that it will have goo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accompanied by morphological changes, which has potential value in the future, such as organic photoelectricity, molecular devices and fluorescence sensing.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3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杰,李敏,陈欣方;发光性液晶共轭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2 刘海鹏,曾繁涤,刘世俊;共轭聚合物的电致发光[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朱小龙,梁会琴;计算线性共轭聚合物能谱的群论方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张璐;封伟;;树枝状共轭聚合物研究[J];化学进展;2007年Z1期
5 刘中义;李彦军;黄鹏程;;一种新型低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J];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6 张子印;刘彩霞;宋微娜;殷德刚;司马义·努尔拉;;分子内电荷移动型共轭聚合物的固相法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7 支俊格;徐秀玲;申进波;赵玮;佟斌;董宇平;;荧光共轭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04期
8 贺芳;王树;;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蛋白质检测[J];化学进展;2009年11期
9 陈涛;徐慎刚;王艳荣;曹少魁;;含金属配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0年02期
10 苗丽坤;刘兴奋;范曲立;黄维;;基于荧光共轭聚合物的金属离子检测[J];化学进展;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维;;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区洁美;胡成龙;陈旭东;;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研究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及其影响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艳丽;曹阿丽;刘越;;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酶检测、可控杀菌等方面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丽丽;李慧;李在房;;给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能级、分子结构设计及其在光伏电池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王树;;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马於光;;共轭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应[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黄红梅;尹笃林;肖小明;;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仕艳;应燕君;王华平;;新型给受体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强;袁柱良;谭松庭;;一种新型含芴和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胜利;曹镛;;新型乙烯撑和乙炔撑给体与受体交替共轭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莫文铸;4D列印技术:神奇材料或可自动变形[N];中国纺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江曼;具有深HOMO能级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圳辉;基于含氧族杂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与组装单元的制备与组装[D];复旦大学;2013年
4 刘春晨;带有可热脱除侧链的共轭聚合物/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郑超;共轭聚合物杂原子修饰、构象控制及光电性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姚诗余;基于溶于绿色溶剂的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吴志鸿;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杲辰;基于六苯并晕苯的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戴春辉;新型共轭聚合物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龚晓辉;三苯二VA嗪类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宁;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曾伟锋;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袁雪;含吩噻嗪、喹啉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晓磊;共轭聚合物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魏双花;D-A型共轭聚合物的取向调控[D];苏州大学;2015年
6 曾涔;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5年
7 罗联源;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曾惠卷;基于苯并咪唑类铱配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梁露英;基于噻吩并吡嗪的D-A共聚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晓环;两种新型寡聚苯乙炔衍生物设计合成、荧光行为与传感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1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