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铑催化剂在不对称氢转移、串联反应中的应用及其负载催化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串联反应 不对称氢转移 手性 负载型铑催化剂 疏水性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医药,农药和精细化工品的生产中,不对称氢转移(ATH)有着广泛应用,其被认为是构建手性醇类和手性胺类的最有效途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取代了氢气作为氢源,因而具有条件温和、操作便捷等很多优点,发展迅猛。在催化,吸附,生物医学和传感器领域,以及有机功能化的介孔材料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自从发现疏水性介孔硅材料可以提高催化反应速率、提高其水热稳定性、以及其对有机分子的吸附效率,使得其得到广泛关注。(1)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对苯乙酮类化合物加压氢化得到手性苯乙醇,虽然能得到高收益和高立体选择性的目标化合物,但高压的反应使得操作较难。另外纯原料芳磺酰基甲基苯乙酮也需要是从苄溴苯乙酮和芳亚磺酸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得到,这样使得生产周期长、产品成本高。本章以苄溴苯乙/丙酮和对甲基苯亚磺酸钠为底物,筛选了合成中间产物芳磺酰基甲基苯乙酮的反应条件,以及一锅串联合成手性芳磺酰基甲基苯乙/丙醇的最佳催化剂;然后通过一锅催化多步有机反应,以甲酸钠为氢源,以对位/间位苄溴苯乙/丙酮和芳亚磺酸钠为底物,通过一锅串联不对称氢转移合成手性目标产物。克服了一锅中串联反应条件的外在冲突问题,磺酰基团也可以离去而不发生外消旋化。(2)以N,N,N-三甲基-1-十六烷基溴化铵为硬模板,以四乙基硅酸酯为主要骨架硅源,以(S,S)-4-(三甲氧基硅烷基)苯磺酰基-1,2-二苯基二胺为手性功能硅源,同时以二氯二苯基硅源为疏水功能硅源,来制备疏水性介孔催化剂前体,然后配位五甲基环戊二烯基氯化铑,成功制备疏水性铑功能化催化剂。通过一系列对催化剂的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目标催化剂;以及将其应用到2-芳基乙酰基苯甲酸乙酯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另外该催化剂易回收且结构稳定,重复使用八次未见活性有明显降低。
[Abstract]:Asymmetric hydrogen transfer (ATH)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harmaceuticals, pesticides and fine chemical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chiral alcohols and chiral amines. Therefore,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mild conditions,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o on.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is, adsorption, biomedicine and sensor, and organic functional mesoporous materials, etc. Since it was found that hydrophobic mesoporous silicon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catalytic reaction, improve its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its adsorption efficiency for organic molecules, Most of them are produced by hydrogenation of acetophenone compounds under pressure to produce chiral phenylethanol, although they can obtain target compounds with high profit and high stereoselectivity. In addition, the pure raw material aryl sulfonyl methyl acetophenone also needs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between benzyl bromide acetophenone and sodium aryl sulfonate, which makes the production cycle long. In this chapter, benzyl bromophenyl ethylacetone and sodium p-methylphenylene sulfonate were used as the substrates,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aryl sulfonyl methyl acetophenone were screened. And the best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aryl sulfonyl methyl phenyl ethylbenzene / propanol in one pot in series, and then through one pot catalytic multistep organic reaction with sodium formate as the hydrogen source, para-position / m-benzyl bromophenyl ethyl / acetone and sodium aryl sulfonate as the substrates, The chiral target product was synthesized by one-pot series asymmetric hydrogen transfer. The external conflict problem of series reaction conditions in one pot was overcome. The sulfonyl group can also leave without racemization. The hydrophobic mesoporous catalyst precursor was prepared by using tetraethyl silicates as the main skeleton silicon source, Sphthoxy-4-( trimethoxysilyl) benzenesulfonyl-2-diphenyl diamine as chiral functional silicon source and dichlorodiphenyl silicon as hydrophobic functional silicon source. The hydrophobic rhodium functional 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e coordination of 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rhodium chloride.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talyst proved that the target 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e catalyst showe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ereoselectivity in the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 of ethyl 2-arylacetylbenzoate. In addition, the catalyst was easy to be recove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stabl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华元,何鸣元,张信,宋家庆;正己烷在几种改性分子筛上的氢转移反应[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年03期
2 龚剑洪;龙军;许友好;;催化裂化过程中负氢离子转移反应和氢转移反应的不同特征[J];催化学报;2007年01期
3 龚灵;周少东;陈新志;;氢转移反应的研究概述[J];化工进展;2010年03期
4 林英瑞;马大为;陆熙炎;;铱配合物催化下不饱和仲醇的氢转移反应[J];化学学报;1988年01期
5 尤启冬;雷兴翰;王其灼;周后元;;催化氢转移反应——胺类化合物新制备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年12期
6 尤启冬;周后元;王其灼;雷兴翰;;催化氢转移还原肟成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07期
7 高滋;张羚;;改性Y沸石上的氢转移反应[J];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8 王颖,孙健,王鹏,田秋,严宝珍,徐国铮,王玉珍,刘扬;某些卟啉/醌模型体系中的光诱导氢转移反应机理探索[J];波谱学杂志;2001年02期
9 沈志虹,付玉梅,蒋明,李淑云;化学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氢转移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雯;尤启冬;章亚东;;一种催化氢转移脱羰基化合物α-氯原子的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晴;;有机负氢转移反应动力学新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鞠坤东;刘慧玲;刘泽甫;刘培念;;双联吡啶钌络合物催化的羰基化何物的氢转移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李军;韩涤非;李灿;;高活性的二氧化硅负载的多相催化剂用于醛的氢转移反应[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程谋诺;王周玉;孙健;;新型手性哌嗪双酰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不对称亚胺氢转移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马红霞;王亮;胡于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脂肪酮的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6 蒋冬梅;杨启华;高金索;张磊;朱桂茹;杨杰;李灿;;手性环己二胺键合的乙烷桥键型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吕俊敏;范素兵;赵天生;;多级孔ZSM-5的合成及MTP催化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马军安;;基于糖结构的手性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寿王鸽;杨允芸;王彦广;;醛与芳胺的串联反应合成菲啶和喹啉[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林旭锋;崔孙良;王彦广;;苯胺与环烯醚的串联反应合成1,2,3,4-四氢喹啉[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大路;大连化物所不对称氢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财超;几种含能材料热分解及铝镁催化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冯锐;催化裂化中增强裂化和硫转移反应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姚传志;基于自身氢转移策略的C-H键氧化转化新反应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王琳琳;松香、松节油及松脂中分子间氢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乐传俊;钌氢配合物合成及其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周少东;氢转移反应的基础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张明;金配合物催化的氢转移反应和烯胺酮(酯)参合的反应[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伟卫;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乳液反应体系的研究及含氟枝状分子负载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9 石奇勋;芳硝基化合物温和条件下催化氢转移还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秒;钌(Ⅱ)NNN配合物催化酮的氢转移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手性铑催化剂在不对称氢转移、串联反应中的应用及其负载催化活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冀阳;四氢吡咯的构建及α-叠氮肉桂酸酯的氢转移反应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肖志强;铱、钯催化醇的氢转移反应及合成氮杂环化合物[D];郑州大学;2016年
4 李志豪;基于氢转移反应的木质素催化降解[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王福冬;有机铼化合物α-氢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海霞;2,,6-二吡唑基吡啶钌(Ⅱ)配合物RuCl_2(PPh_3)(Me_4Bppy)催化的酮氢转移及加氢反应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7 马琼;水溶性单磺酰胺—钌、铱络合物催化芳香醛、酮的氢转移反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霍恒瑞;氨基磺酰胺—钌(Ⅱ)络合物催化醛氢转移反应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丁振华;不对称氢转移反应诱导动态动力学拆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黄琪;不同催化体系下芳硝基化合物氢转移还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8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2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