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碳基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氧还原和析氧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介孔碳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氮掺杂 过渡金属基化合物 尺寸效应 协同效应 构筑方法 出处:《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氢能是可再生新能源的一种,具有热值高、来源广泛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工业界和科研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氢能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廉价制氢、安全储氢和高效用氢。燃料电池是氢能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有高效、绿色和无噪等优点,而电解水制氢是一种绿色、环保和操作简便制备高纯氢气的方法。当前,燃料电池和电解水规模化应用的发展瓶颈在于氧电极反应的动力学速率缓慢、超电势过高和大量使用贵金属电催化剂,因此开发成本低廉、电催化活性高和稳定性好的氧还原(ORR)和析氧(OER)双功能电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制备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氮掺杂碳基双功能电催化剂为研究目标,以介孔碳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碳载体,分别以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和尖晶石等作为活性组分,通过引入不同氮源对碳载体进行氮掺杂改性,研究在氮掺杂碳载体与不同ORR和OER催化剂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双功能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具有优异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双功能电催化剂的构筑方法,从而推动燃料电池和电解水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研宄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介孔碳为碳载体,制备氮掺杂介孔碳负载Co_3O_4纳米片催化剂以SBA-15为硬模板,以蔗糖和三聚氰胺为碳源和氮源,通过硬模板法和后处理掺杂法制备系列不同氮含量的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然后以硝化介孔碳为碳载体,以醋酸钴为钴源和尿素为沉淀剂,通过一步溶剂热制备氮掺杂介孔碳负载Co_3O_4纳米片催化剂。研究表明,当三聚氰胺与硝化介孔碳的质量比值为5时,所得材料的比表面积(1248m2/g)、孔容最大(1.5m3/g)和氮含量最多(3能2 at%),该样品显示出最优异的ORR电催化性能(起始电位、半波电位以及1600 rpm和0.5 V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92 V、0.82 V和-4.33 mA cm-2)。与氮掺杂介孔碳和物理混合样品相比,氮掺杂介孔碳负载Co3O4纳米片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ORR和OER电催化性能(起始电位、半波电位以及1600 rpm和0.5 V的极限电流密度分别为0.90 V、0.76和-4.31mAcm-2,OER 的 η10 超电势仅为 365 mV),这揭示了Co3O4纳米片与氮掺杂介孔碳载体之间的强协同效应。与相关文献中的电催化剂的△E值相比(△E值为ORR在-3 mA cm-2和OER在10.0 mA cm-2之间的电势差;催化剂的AE值越小,其双功能电催化性能越好),该催化剂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具有较大优势(△E值为0.86 V)。(2)以RGO为碳载体,制备N-RGO负载Co3O4纳米颗粒催化剂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制备以RGO为碳载体、NH4OH为沉淀剂和Co3O4纳米颗粒为活性组分的N-RGO负载Co3O4纳米颗粒催化剂。通过调控Co2+摩尔浓度,重点探究活性组分分散性对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当Co2+摩尔浓度从0.025 M到0.075M时,Co3O4纳米颗粒从18.6nm减至12.2nm;当Co2+摩尔浓度大于或等于0.1 M时,Co3O4纳米颗粒发生团聚。研究表明,Co2+摩尔浓度为0.075 M的样品具有最优异的ORR和OER电催化性能(起始电位、半波电位及1600 rpm和0.5 V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92 V、0.82 V和-5.24 mA cm-2,η10的超电势仅为3311 mV),这揭示了Co3O4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和Co3O4纳米颗粒与N-RGO之间的强协同效应,该催化剂是目前ORR和OER电催化性能最优异的钴基双功能电催化剂(△E值为0.75 V)。3)以RGO为碳载体,一步共沉淀制备CoNiMn-LDH/PPy/RGO采用一步共沉淀法,以RGO和吡咯为碳载体和氮源,利用Mn4+引发吡咯聚合,在NaOH和Na2CO3混合碱作用下,控制溶液pH,制得CoNiMn-LDH/PPy/RGO催化剂。重点探究CoNiM-LDH、PPy和RGO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催化剂的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与CoNiMn-LDH/RGO和物理混合样品相比,CoNiMn-LDH/PPy/RGO显示出更优异的ORR和OER电催化性能(起始电位、半波电位以及1600 rpm和0.5 V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88V、0.77 V和-4.82 mA cm-2,其OER的η10超电势为369 mV)。和相关文献中电催化剂的AE值相比,CoNiMn-LDH/PPy/RGO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具有较大优势(△E值为0.85 V)。4)以RGO为碳载体,制备N-RGO负载多组分化合物催化剂采用一步共沉淀法,以RGO和吡咯为碳载体和氮源,利用Fe3+和Mn4+引发吡咯聚合,在NaOH和Na2CO3混合碱作用下,控制溶液pH,制得NiFeMn-LDH/PPy/RGO。然后以 NiFeMn-LDH/PPy/RGO 为前驱体,在N2气氛下对其进行焙烧,控制焙烧温度,制得系列N-RGO负载多组分化合物催化剂。重点探究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550℃焙烧样品显示出最优异的ORR电催化性能(起始电位、半波电位以及1600rpm和0.5 V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90 V、0.76V和-4.40 mA cm-2)。NiFeMn-LDH/PPy/RGO 显示出最优异的 OER 电催化活性(η10的超电势仅为285 mV),但550℃焙烧样品FeNi3/MnFe204/N-RGO显示出最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AE值为0.85 V)。综上,通过对上述四个催化剂进行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研究,,本论文获得四种制备具有优异ORR和OER电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双功能电催化剂的构筑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峰,辛文利,吕玲,梁国正;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及进展[J];材料导报;2001年01期
2 陈先学,卢建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5期
3 陈维民;孙公权;赵新生;孙丕昌;杨少华;辛勤;;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张林森;王力臻;李振亚;王为;;活性炭负载镍析氢电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9年02期
5 侯晓川;高丛X&;肖连生;张树峰;刘晨;郭金良;;纳米碳基铂电催化剂的研制及表征[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0年06期
6 巢亚军;;特拉华大学研发高选择性高效电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年01期
7 于书平;娄群;刘润婷;韩克飞;汪中明;朱红;;Cu@Pt/MWCNTs-MnO_2电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22期
8 李旭光,邢巍,唐亚文,陆天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3年08期
9 唐志诚;吕功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10 郭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导电聚合物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莹莹;杨文胜;;Pd/TiO_2-graphene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徐明丽;张正富;杨显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阳极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刘晓为;索春光;张宇峰;唐鼎;;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夏小芸;原鲜霞;张慧娟;马紫峰;;卟啉电催化剂的超声分散法制备工艺研究[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5 徐吉静;王中利;徐丹;张蕾蕾;张新波;;新型锂空气电池电催化剂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陈金媛;;TiO_2/碳纳米管光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胜洲;杨伟;王松清;刘自力;林维明;;氮掺杂碳气凝胶负载钴电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岩;王远;高昂;张琳玮;;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9 黄建书;张校刚;罗建民;孙景玉;杨文建;;水热法制备Ag-WO_3纳米电催化剂[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声培;黄桃;侯晓雯;周志有;孙世刚;;不锈钢载铂基电催化剂上甲酸氧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罗阿华 通讯员 罗威;电催化剂设计:开通反应直通车[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东;氮掺杂碳基电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氧还原和析氧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王娟;多级微纳结构Ni/Co基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氢能转换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张云松;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刘友文;二维固体的电荷、自旋属性调控及其电解水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苏建伟;基于类普鲁士蓝前驱体制备电催化剂及其在碱性电解水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尹培群;镍钴基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氧电极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周振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分散高负载铂基电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张丛;水滑石基高效析氧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9 闫刚;基于多酸的光、电催化剂设计、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贾荣利;石墨化沥青基超细炭粉负载Pt基电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丽娟;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铂基和钯基电催化剂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韩苗;静电纺丝法制备用于ORR的PdCo催化剂[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登平;碳基锰钴尖晶石氧化物复合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宁;纳米二硫化钼制氢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D];暨南大学;2015年
5 陆楠宁;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电极反应动力学、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祥君;基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施金乐;基于过渡金属电解水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苏建敏;硼掺杂介孔碳作为氧气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蔚志红;二硫化钼基纳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析氢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丁笑;新型PtFeN/C和PtNiMoN/C系列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52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5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