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与纯化
本文选题:β-甘露聚糖酶 切入点:提取纯化 出处:《中国酿造》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CH-3是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本研究采用乙醇沉淀法、硫酸铵盐析法、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CH-3菌株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与纯化,以选出纯化率高且残余酶活力高的方法。结果发现,乙醇沉淀法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效果较差,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的纯化效果较好,PEG浓度为20%(m/m)时,上相测得的总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221 U/m L。在(NH4)2SO4浓度为18%(m/m)时,上相测得总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264 U/m L,同时酶萃取率达最大值为86.2%。因此,最优的双水相体系是20%(m/m)PEG和浓度为18%(m/m)(NH4)2SO4。
[Abstract]:Paenibacillus sp.)CH-3 is a strain with high 尾 -mannanase production. 尾 -mannanase from CH-3 strai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ethanol precipitation method, ammonium sulfate salting-out method and polyethyleneglycol (PEGN) / ammonium sulfate (NH _ 4H _ 2SO _ 4) two-phas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thanol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ammonium sulfate salting-out method had poor purification effect. When PEGN / ammonium sulfate two-phase system was used to purify PEGN / ammonium sulfat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was better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EG was 20% / m ~ (m ~ (m) ~ (m)). The total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upper phase, up to 221 U / mL.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H _ 4N _ 2SO _ 4 was 18m / m ~ (-1), the total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264 U / m ~ (L)),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he enzyme was 86.2%. Therefore, the optimal two-phase system was 20m / m ~ (-1) PEG and a concentration of 18m / m ~ (-1) NH _ 4 路m ~ (2) so _ (4).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132102310293,14210221045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B180023)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2013PL10)
【分类号】:O629.8;O6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勇;王艳;;一种酸性β-甘露聚糖酶作用特性的分析研究[J];饲料工业;2010年08期
2 张云光;韦玉琴;卢丽萍;张云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J];广西轻工业;2011年03期
3 张婕;赵敏;;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1年02期
4 郑艳丽;曾千春;;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周洪波;林福来;郑甲;郭宁;吴俊子;吴丽双;邱冠周;;温度对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3年04期
6 唐卫华;王瑞明;肖静;李丕武;曲丽娜;孙红梅;杨亚威;;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生物技术;2013年02期
7 张莹莹;张会;李杰;;构建β-甘露聚糖酶的黑曲霉工程菌[J];生物技术;2013年03期
8 王素静;夏国威;;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9 程立忠,张理珉,丁骅孙,沙涛,张汉波;丙酮沉淀法提取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邬敏辰;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与应用[J];中国商办工业;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酸性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史宝军;;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其在猪营养中的应用[A];2009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潘明;;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A];2010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艳丽;许少春;柳永;许尧兴;;微生物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条件研究[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峻;何志敏;;地衣芽孢杆菌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熊惷;干信;;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R_(10)的产酶特性研究[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7 韩健;齐崴;何志敏;刘朝辉;赵宏巍;;β-甘露聚糖酶发酵液絮凝条件的统计学筛选[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8 周鹏;PritiKatrolia;闫巧娟;杨绍青;张盼;江正强;;米黑根毛霉β-甘露聚糖酶的晶体结构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大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何志敏;;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取低聚甘露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皮雄娥;费笛波;王龙英;冯观泉;袁超;;饲用酸性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桂科;β-甘露聚糖酶研究项目验收[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剑芳;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及制备魔芋低聚糖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2 李雅楠;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新基因的快速筛选、克隆及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李慧玲;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选育、构建及其酶学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4 唐存多;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克隆、分子改造及低聚甘露糖的酶法制备[D];江南大学;2013年
5 孙中涛;苹果渣与棉粕固态发酵生产NSP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鑫;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高效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毛绍名;枯草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晓龙;毕赤酵母高效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4 高会战;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靖德军;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株的分离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6 杨苗;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盛金萍;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张树飞;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固态发酵[D];江南大学;2008年
9 韩健;地衣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和纯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跃;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及其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5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