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onone D的全合成
本文选题:Pechmann缩合反应 切入点:碳正离子重排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们课题组在合成taiwaniaquinoids的过程中,应用了香豆素的形成--水解 加氢顺序将必需的异丙基侧链引入到芳环上。但是在我们最初尝试通过使用四氢芴衍生物1作为底物的Pechmann缩合反应形成关键香豆素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碳正离子重排反应,最终形成化合物2,在本论文第一部分我们将对这种重排的机理做一些简单的探究。我们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完成Mansonone D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同样也应用到Pechmann缩合反应,高效地在3-甲基邻苯二酚的6-位引入顺式的烯烃支链,为后面构建萘环骨架提供了构型一致的顺式结构。我们在完成Mansonone D的萘环骨架的构建过程中应用到构建电环化底物的亲核反应和碳酸铯催化下的电环化反应,此方法可以在有机合成化学中作为构建芳香环构建的有效参考。我们以商品化的3-甲基邻苯二酚作为起始原料,通过Pechmann缩合反应、亲核加成、电环化等反应,经过10步完成了Mansonone D的全合成,这条合成路线简洁高效、原子利用率高、经济适用。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zing taiwaniaquinoids, The necessary isopropyl side chai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romatic ring by the formation of coumarin-hydrolysate hydrogenation sequence. However, we initially tried to form the key coumarin by Pechmann condensation reaction using tetrahydrofluorene derivative 1 as substrate. An unexpected rearrangement of carbon ions occurs in the prime phas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will do some simpl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rrangement.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we will also apply the Pechmann condensation reaction to the complete synthesis of Mansonone D natural products. Highly efficient introduction of cis-alkene branched chains at the 6-site of 3-methyl-catechol,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naphthalene ring skeleton of Mansonone D, we have used it to construct the nucleophilic reaction of electrocyclized substrate and the electrocyclization reaction catalyzed by cesium carbonat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romatic ring in organic synthesis chemistry. We use commercial 3-methyl-catechol as starting material through Pechmann condensation reaction, nucleophilic addition, electrocyclization reaction, etc. The total synthesis of Mansonone D has been completed in 10 steps. This synthesis route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with high atomic utilization ratio and is economical and applicable.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尷溥;;叶绿素的全合成[J];化学通报;1961年05期
2 董振舜;;黄连素全合成新路线[J];杭州化工;1974年04期
3 ;国外完成赤霉酸人工全合成[J];农药工业;1979年05期
4 王慧辰;黄致喜;;2-甲基-6-(4-甲基-3-环己烯基)-5-庚烯-2-醇的全合成[J];香料香精化妆品;1989年01期
5 廖祥伟;董文芳;刘伟;陈世智;刘站柱;;抗肿瘤活性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全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0年03期
6 荣国斌;秦川;;奎宁的全合成[J];大学化学;2010年04期
7 刘铸晋;陈周甲;丁维钰;方跃;;芳樟醇全合成的新方法[J];化学学报;1985年11期
8 蔡祖恽;;反式氢化茚酮的合成在全合成甾体上的应用[J];有机化学;1987年03期
9 ;(±)-裸麦角碱Ⅰ酸的全合成及(±)-裸麦角碱Ⅰ的另一合成路线[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年05期
10 张力子;姜英俊;焦晓臻;谢平;赵东保;;8,′8″-去甲基三白脂素-8的全合成[J];合成化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超;;长春胺全合成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杨震;;(±)Schindilactone A的全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9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冯秀娥;赵万一;班树荣;李青山;;天然抗肿瘤化合物3-溴-4,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全合成[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索栋;杨震宇;胡泰山;姚祝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群柱虫内酯的全合成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军;程利见;杜宇国;;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Jaspine B)的全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陈芬儿;;(+)-生物素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侃侃;王倩;李云中;侯自杰;;Chiricannine A的首次全合成[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范子祺;郭晓东;车雪萍;王飞;郑晨星;刘宏民;徐海伟;;Pulvinones类化合物全合成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尹树强;曹璐璐;刘兆鹏;;抗肿瘤天然产物ECO-4601的全合成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丰盈;贾彦兴;;Dragmacidin D的不对称全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驻沪记者 魏峗;全合成“艺术家”Nicolaou[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梁明哲;长城公司提升全合成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边琳;(+)-Iresin和(+)-Aphidicolin的全合成[D];兰州大学;2015年
2 田靖靖;吲哚生物碱Subincanadine E的全合成以及Anominine、Tubingensin A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雷婷;麦角碱Aurantioclavine与石松碱phlegine A的全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李其林;吗啡类生物碱可待因的全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丁明;二聚吡咯吲哚生物碱及氮杂三环骨架的不对称全合成& Alsmaphorazine B的全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6 丁伟;井冈霉烯胺和井冈霉醇胺的全合成研究以及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朱睿;烯丙基胺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Cleistantoxin的全合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王斌;手性二酮化合物的拆分以及倍半萜Aquatolide的全合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牛川生;一叶,
本文编号:1591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9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