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手性芳基醇的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

发布时间:2018-03-10 19:29

  本文选题:芳基醇 切入点:手性药物 出处:《化学进展》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光学活性芳基醇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砌块,可用于合成多种手性药物,其制备技术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化学制备方法相比,生物催化方法由于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以及环境危害少等优点更具吸引力。通过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芳基酮是合成对映体纯芳基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芳基醇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形式的生物催化剂应用于生物不对称还原的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细胞、酶、重组工程菌以及固定化细胞等,概述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等底物助溶剂对生物不对称催化的影响,并对生物催化制备对映体纯芳基醇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Optically active aryl alcohol compounds are a kind of important chiral block,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many chiral drugs. Because of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biocatalysis, The advantages of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less environmental hazards are more attractiv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aryl ketones by biocatalysi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enantiomer pure aryl alcohols.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aryl alcohol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biocatalysts in asymmetric reduction is reviewed, including microbial cells, enzymes, recombinant engineering bacteria and immobilized cells.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and ionic liquids on the asymmetric biocatalysis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 pure aryl alcohols by biocatalysis were also discussed.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67625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Y16B060010)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No.2015C33137)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o.2015C110027)资助~~
【分类号】:O6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和;谢谚;赵丽丽;刘旭勤;;工业生物催化前线动态及名家观点[J];生物加工过程;2007年01期

2 孙志浩;;非水相生物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J];中国基础科学;2009年05期

3 张芳;张霞;刘春美;潘扬;;生物催化及其在手性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11年12期

4 顾伯锷;催化进展概述(二) 第三部分 生物催化[J];化工进展;1986年02期

5 承勇;生物催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杜晨宇,李春,曹竹安,郑玉果;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生物催化[J];生物工程进展;2002年01期

7 李祖义,魏志亮;组合生物催化[J];工业微生物;2003年01期

8 杜晨宇,李春,张木,曹竹安;工业生物催化过程的发展及其展望[J];化工学报;2003年04期

9 林章凛,曹竹安,邢新会,刘铮;工业生物催化技术[J];生物加工过程;2003年01期

10 于慧敏,罗晖,史悦,孙旭东,沈忠耀;生物信息学在工业生物催化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国林;;生物催化分子概念及其进化刍议[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魏东芝;;新生物催化剂的发现与生物催化剂新功能的开拓[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3 余孝其;;生物催化多功能性的新发现[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依军;;生物催化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远山;郑裕国;;药用氨基酸应用及其生物催化与转化法生产[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彭霓如;何敏奇;;水解反硝化和生物催化法处理焦化污水[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郜莉;潘江;许建和;李新军;刘坐镇;;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的生物催化拆分[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谢玉忠;周子彦;孙莉群;;微乳体系中酵母催化合成S-(+)-1-苯砜-2-丙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李超;周玉洁;冯兴文;余孝其;;生物催化的混乱性:脂肪酶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阎家麒;廖桂芳;;生物催化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红;生物催化:酶制剂是关键[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金枫;生物催化助力未来能源和化学品[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蒋国强;工业生物催化前沿—清华论坛举行[N];新清华;2014年

4 李杰;追踪高效生物催化剂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5 白净;生物催化法生产香料的利弊[N];中国化工报;2001年

6 通讯员 房树芬 本报记者 陶婷婷;小细胞推动大产业[N];上海科技报;2013年

7 王红;生物催化将掀起生物技术第三次浪潮[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王迪;生物催化活跃在药物开发中[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周惠婷;一酶多用催生II型糖尿病首选药[N];解放日报;2006年

10 ;南京工业大学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凡英;套筒型生物催化电解装置强化偶氮染料还原脱色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倪燕;生物催化法还原酮酯和羧酸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崔丹;生物催化电解工艺强化偶氮染料茜素黄R的脱色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杰;离子液体/水双液相生物催化左旋乙基甾烯双酮[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2 杜刚;光控不对称加氢生物催化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山西大学;2006年

3 郑爱芳;生物催化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胡基埂;生物催化α-羟基腈生产α-羟基羧酸的微生物筛选及其水解反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东青;阶梯生物催化协同提取薯蓣皂苷元及其洁净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左可;烷烃降解菌的代谢和2-苯基丙酸的生物催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滨县;修饰纤维素酶生物催化对薯蓣皂苷元转化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孙宜锋;基于细胞色素P450酶的生物催化平台的建立与应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高舜晔;细胞色素P450BM3突变体催化羟基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郭宇琦;生物催化电解与好氧工艺组合强化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4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94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