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晶体的功能性设计及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
本文选题:能源转换 切入点:二维晶体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的迅速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如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转换成为科学们当前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且紧迫问题。在各种能源转换途径中,电催化和光催化分解水,光致发光都是常用的有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其中前两种能源转换方式是将大量的、可再生的电能和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而光致发光是将太阳光和紫外光转换为日常生活中可用的光。由此可以看出这几种能源转换方式对于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源转换过程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起决定性作用的电催化剂、光催化剂及光致发光荧光材料。二维晶体包括准石墨烯和无机类石墨烯材料因其超薄的厚度和二维平面结构,表现出独特且有潜力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为它们在电催化、光催化和光致发光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论文目的是通过分析以上三种能源转换过程中材料对它们性能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合理设计功能型二维晶体,以此实现高效率能源转换。作者通过引入氟端基对超薄MXene纳米片表面结构进行修饰显著提高了 MXene的电催化析氢活性。通过制备超薄硅氧烯纳米片实现硅基材料在光催化水分解领域的应用。通过在带隙可调的超薄三元纳米片中引入富畴界结构实现白光的产生。以下三点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电子导电性和催化活性位点数目是影响电催化析氢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基于此,作者通过在原子尺度下对MXene进行表面结构调控同时实现电子导电性和活性位点密度的优化,最终实现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以表面含有富氟端基Ti2CTx纳米片为例。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富氟端基可以降低氢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和电荷转移电阻,因此使得Ti2CTx纳米片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有利的电催化产氢过程。同时,富氟端基Ti2CTx纳米片的金属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催化过程中快速的电子运输。除此之外,与其块体材料相比,Ti2CTx纳米片超薄的厚度提供大量的电化学表面积和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极大的有利于催化反应。最终,受益于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高暴露有效活性位点,富氟端基Ti2CTx纳米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具有较小的起始过电位为和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本工作的研究为设计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MXene基材料提供一个新思路。2.发展新型不含金属元素半导体光催化剂用于水分解产氢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作者通过拓扑转换法合成不含金属元素的超薄硅氧烯(Si6H603)纳米片,首次用实验证明了在无助催化剂和牺牲剂条件下,硅氧烯超薄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的能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硅氧烯带隙为2.50 eV。莫特-肖特基曲线测试其平面电势为-0.92 Vvs银/氯化银电极,据此分析出它的导带电位比氢电极电位EH+/H2稍负,因此从理论上证明硅氧烯超薄纳米片具有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能力。通过对比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的产氢性能测试结果,作者发现尽管硅氧烯纳米片在水中不稳定,会发生水解产生少量氢气,但其自身仍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在光照2 h的时候,其产氢速率高达11.4 mmol g-1h-1,远远超过其他已报道的金属基半导体催化剂。本工作中的发现为硅基纳米材料在光催化水分解领域的开发提供了重大的指导意义。3.通过分析增加表面态发光是单相荧光材料实现白光的最佳途径,作者首次提出了在带隙可调的二维超薄纳米片引入富畴界结构实现白光的产生。以Zn1-xCdxS三元纳米片体系为例,富畴界结构的引入极大的增加了电子-空穴复合中心,丰富了电子捕获表面态并且缩短了载流子从光生区域到复合中心的传输距离,最终产生增强的长波长表面态发光。另外,三元纳米片可调节的禁带宽度赋予其位置可调节的本征带边发光峰。因此,通过长波长的表面态发光与短波长的本征带边发光互补最终产生了白光,即当产物组分为Zn0.44Cd0.56S时,其CIE色坐标为(0.35,0.32),这一色坐标与最好的白光点坐标(0.33,0.33)很接近,因此获得了白光。本工作实现白光发光的方法也为今后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TQ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周涛;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4年01期
2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刘辉;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3 曾乐勇;王维彪;梁静秋;夏玉学;雷达;赵海峰;;碳纤维衬底上定向碳纳米片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3期
4 母建林;刘颖;王辉;叶金文;文晓刚;谷林;;微波法合成金纳米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5 高凌云;;单原子层纳米片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6 唐春娟;杨慧琴;张永胜;苏剑峰;;铋纳米线和纳米片的制备[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7 龙丽珍;谢亚;黄小林;刘新利;王世良;贺跃辉;赵中伟;;氧化铝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及其力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8 任兰正;王金秀;孙开莲;;羟基离子液体中单晶金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高烨;王晓菊;边江鱼;;氢氧化镁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莫博;阚彩侠;柯善林;从博;徐丽红;;银纳米片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晶;;无机纳米片的制备和再配列的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德宇;叶泽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铜纳米片及其复杂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东阳;丁书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虞梦娜;杜祝祝;林进义;解令海;黄维;;萘酰亚胺基有机纳米片的二维生长和纳米复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崔聪颖;成英文;李文静;邱翠翠;马厚义;;金纳米片的刻蚀过程及其腐蚀机理[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张桥;;银纳米片的胶体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陈圆;丁欢欢;刘天晴;;层状液晶中金属纳米片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杨海丽;刘益江;周鹏;王启光;梁福鑫;杨振忠;;响应性聚合物/无机复合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金刚;层状分子筛的层间修饰与结构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琬;铋系氧酸盐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文东;BiOBr和C_3N_4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尹莉;氧化钨纳米片与石墨烯基多级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气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秀万;氧化锰电极的纳米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刘飞;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薄膜的催化剂辅助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朱金保;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钱红梅;金属、半导体纳米片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胡晨晖;基于层状铌酸钾和α-磷酸锆的光降解和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基于氧化钨纳米片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邹浩琳;功能化石墨烯与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帮林;二维与零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胡连仁;二硫化钼(MoS_2)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楠;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构筑的乳液环境中制备二维层状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韩美胜;球磨法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吴敢敢;石墨烯(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船用涂料防腐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邹志娟;共轭分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催化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何亚飞;二维纳米钼化合物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孙亚健;二维层状Ti_3C_2纳米片的液相剥离及在LIBs中的充放电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3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