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新算法

发布时间:2018-03-22 03:08

  本文选题:近红外光谱 切入点:化学计量学 出处:《化学进展》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模型转移是解决分析仪器或分析方法通用性的关键技术。近红外光谱受测量仪器或测量条件的影响较大,模型转移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实际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和新提出的模型转移算法,从计算原理角度梳理了有标样和无标样算法的联系和区别。有标样算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多元校正、因子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多任务学习的模型转移方法,无标样算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光谱校正、模型参数校正和稳健建模的模型转移方法。从算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模型转移方法的特点和转移效果,并展望了模型转移算法的进一步发展。在综述的众多方法中分段直接标准化及其变体仍是模型转移的黄金标准,但是,基于因子分析的算法正变得受欢迎且基于神经网络和多任务学习的方法近年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标准样品以在主机和子机上测得其光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无标样模型转移则更加实用。此外,随着仪器小型化、成像及超光谱成像的发展,模型转移在未来会变得愈加必不可少。
[Abstract]:Model transfer is the key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universality of analytical instruments or analytical method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s greatly affected by measuring instruments or measuring conditions. Model transf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this paper, the widely use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the new model transfer algorithm are review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lcula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standard and non-standard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of standard samp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odel transfer method based on multivariate correction, factor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task learning, which is based on multivariate correction, factor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task learning. The model transfer method based on spectral correction, model parameter correction and robust modeling is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various model transfer method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lgorithm. The paper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l transfer algorithms. Among the many methods reviewed, direct standardization and its variants are still the gold standard of model transfer. The algorithm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is becoming popular and the method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task learning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t is difficult or even impossible to obtain standard samples to measure their spectra on mainframe and subcomputer, and it is more practical to transfer the model without standard.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 miniaturization, imaging and hyperspectral imaging, Model shif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天津市生物传感与分子识别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475068)资助~~
【分类号】:O65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小萍;红外光谱定性解析原则[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2 宋国胜;李琳;胡松青;;傅立叶红外光谱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4期

3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07期

4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5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1期

6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2期

7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8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9 韩润平,李建军,杨贯羽,鲍改玲;结合重金属前后浮萍的红外光谱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4期

10 史永刚,冯新泸,李子存;近红外光谱在石油产品测试评定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梦章;;红外光谱解析程序[A];全国第六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0年

2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婧;郁露;孙素琴;;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梁逸曾;范伟;陈爱明;张志敏;;近红外光谱软件的设计和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谭福元;李梦龙;冯晓瑜;张婧;;红外光谱谱构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杭义萍;王海水;;红外光谱:消除水溶液中水吸收峰干扰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海水;席时权;;红外光谱与长烃链化合物的结构[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狄霖;;红外光谱信息管理系统[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江;潘红春;叶勤;张嗣良;;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孙宁邦;;气相色谱或放出气体分析与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的模块式接口[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晓康;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应用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杜国荣;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郝勇;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程旺兴;醌类中药小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和导数伏吸法[D];安徽大学;2012年

5 王金意;钯、镍及其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单瑞峰;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温度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7 严彦刚;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铂族电极上的拓展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正国;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量化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甲醇及乙炔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志有;原位快速时间分辨显微FTIRS的建立及其对Pt微电极表面动态过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刘智超;复杂信号解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沙沙;双边夹原理在红外光谱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明地;红外光谱结合计算机解析技术对青海枸杞的鉴别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3 彭惜媛;12种种子类药材多级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D];佳木斯大学;2015年

4 王昱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生鲜猪、牛、羊肉识别方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祥辉;近红外光谱在食品检验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尹嵩杰;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红外光谱建模工具包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7 龚小林;双三唑烷烃类MOFs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屈丽莉;偏离郎伯—比尔定律体系的红外光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程思思;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天然纤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肖驰;三明治型酞菁及卟啉—四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探究及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4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