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Au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水中链霉素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本文选题: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切入点:硫酸链霉素(STR)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6年08期
【摘要】:为实现快速检测水中硫酸链霉素(STR)的残留,探索建立一种STR水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检测方法。应用电磁炉加热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HAucl4)制成的Au胶纳米颗粒作为表面增强基底,先后分析了Au胶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STR水溶液的SERS以及拉曼峰归属;然后确定了最佳的光谱仪功率、Au胶纳米颗粒的加入量和吸附时间;最后以1 031cm-1处拉曼峰作为特征峰建立STR水溶液的标定曲线,并对标定曲线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STR质量浓度范围为2.0~20.0mg/L时,1 031cm-1处的拉曼峰强度与STR水溶液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93.31 X+435.42,决定系数R2为0.933 7。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R2为0.964 3,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043mg/L,回收率为92.1~133.0%,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88~2.41%。
[Abstract]:In order to quickly detect streptomycin sulfate residues in water,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TR aqueous solution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was developed. Au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using trisodium citrate (trisodium citrate) as the substrate for surface enhancement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magnet heating.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au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and the SERS and Raman peaks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were analyzed successively, and the optimal addition amount and adsorption time of au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Finally,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STR aqueous solu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Raman peak at 1 031cm-1 as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and the accuracy and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were verifi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TR in water is in the range of 2.0~20.0mg/L,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Raman peak at 1 031cm-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TR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linear equation is YC 293.31 X 435.42,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is 0.933 7.The R2 between the real value and the predicted value is 0.964 3, the RMS EPV is 1.3043 mg / L, the recovery is 92.1mg / L,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0.882.41.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生物光电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295) 江西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计划(20132BDH80005);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2012BBG70058)资助项目
【分类号】:O657.37;X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三华;徐英明;张柏林;;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在Au(111)电极上的共吸附[J];分析化学;2009年11期
2 方芳,王英,张效岩,张亚非;Au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导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3 翟秋阁;司学芝;李海军;马万山;;硫氰酸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Au(Ⅲ)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4 崔梦楠;杨晓宁;;超临界CO_2中表面钝化Au纳米粒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张冬柏,齐利民,程虎民,马季铭;液晶模板法制备Au纳米线[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6 黄杉生,殷月芬,王柯敏,何晓晓,钟桐生;基于Au纳米通道膜的生物分离新方法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7 矫玉秋;赵昆;;双核Au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8 王修建;丛新宇;蒋选丰;马凯;张子豪;曾建强;倪青玲;;由Au…Au键诱导的Au-有机膦一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叶青;赵建生;李冬辉;赵俊;程水源;康天放;;SnO_2负载Au和M-Au(M=Pt,Pd)催化剂及其低温催化氧化CO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煜琳;照日格图;包永胜;王奖;张春伶;;Au/γ-Al_2O_3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催化苯甲醛直接酯化[J];分子催化;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莉莉;裴祖奎;汪宏;谢兆雄;;方酸在Au(111)面上的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光华;孙昌梅;曲荣君;张盈;;聚苯乙烯负载氨基甘油对水中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夏慧娟;孔凡红;张军;王淑荣;吴世华;;Au掺杂的WO_3的气敏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影;金超;祖连海;秦瑶;杨金虎;;超长Au纳米线的简单快速合成及其过氧化氢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王涛;徐琳;寿恒;寇元;;可溶性Au纳米粒子催化一氧化碳氧化[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杰;王帅;万颖;;介孔碳负载Au催化剂的抗中毒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7 张涛;李杰;孙一强;孙麟;姜春雪;李村成;;金(Au)立体五角星纳米粒子控制合成及其光吸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8 何代平;胡敬;徐柏庆;;负载型Au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尤俊;赵凌国;周金平;张俐娜;;阳离子纤维素负载Au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碱性蛋白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10 田瑞芬;夏长荣;;CeO_2对YSZ电解质的Au电极阻抗的影响[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清泉;高分散Au、Ru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帕尔哈提江·吐尔孙;Au纳米颗粒光学特性及粒径浓度消光法测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徐晓宁;Au基二元系纳米粒子热力学、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李佳;配体与Au团簇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晓军;Pd、Au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2D组装和2D/3D负载型模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静;Au/γ-Al_2O_3催化醛与胺酰胺化的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琳;新型荧光Au纳米簇的制备与性质及其生物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孙培卿;Au~(3+)全细胞生物检测及吸附一体化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皮卫军;配体与团簇Au_(20)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姚倩倩;新型可控性Au纳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亚秀莹;粉体与泡l琓iO_2负载的纳米Au催化剂室温脱除CO和甲醛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曹甜甜;功能化手性Au_(25)的合成以及硒配体保护的Au_(25)和Au_(18)的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李论;水滑石基Au纳米簇催化剂的制备及醇氧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9 平云;甲酸水解制氢用高性能催化剂Ag_(0.1)Pd_(0.9)/rGO与Ag_(0.2)Au_(0.4)Pd_(0.4)/rGO的制备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漪芳;金属团簇M_(20)(M=Cu, Ag, Au)与PMe_3配体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5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