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氧化锌纳米棒光电极对核黄素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29 20:07

  本文选题:核黄素 切入点:氧化锌纳米棒 出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年12期


【摘要】:基于核黄素在第二工作电极上的预还原,将还原型核黄素作为电子给体纳入氧化锌纳米棒光电极的光致电化学反应过程,构建了一种新的光致电化学反应系统.优化了电化学制备氧化锌纳米棒光电极的方法,研究了核黄素与氧化锌纳米棒光电极的光致电化学反应机理,建立了一种测定核黄素的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在p H=6.5的缓冲溶液中,以玻碳电极为预还原电极,在峰值波长为365 nm、能量为450μW/cm~2的光照下,在偏压0.1 V处测得的光电流与1.00×10~(-5)~1.00μmol/L核黄素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检出限为6.0×10~(-7)μmol/L(S/N=3),灵敏度为195.6 n A/lg[c(μmol/L)].对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25%,回收率为99.0%~104%,常见生化物质对核黄素光电流的响应无干扰.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reduction of riboflavin on the second working electrode, the reduced riboflavin was used as an electron donor in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 photoelectrode. A new photochemical reac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riboflavin and zinc oxide nanorod photoelectrode was studied by optimiz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eparation method of ZnO nanorods photoelectrode. A phot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iboflavin was established. In the buffer solution of pH 6.5,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was used as the prereduction electrode and the peak wavelength was 365nm and the energy was 450 渭 W/cm~2. The photocurrent measured at the bias voltage of 0.1 V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ogarithmic valu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riboflavin at 1.00 脳 10 ~ (-5) 渭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is 6.0 脳 10 ~ (-1) 渭 mol / L ~ (-1) 渭 mol 路L ~ (-1) S / N ~ (3 +), the sensitivity is 195.6 n A/lg [c (渭 mol / 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for the actual sample is less than 6.25 and the recovery is 99.0%. There is no interference in the response of common biochemical substances to riboflavin photocurrent.
【作者单位】: 生化分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475072) 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批准号:SATM201503)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批准号:SKLEAC201106)资助~~
【分类号】:O6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杰;王湘艳;田志鹏;张继远;于涛;于振涛;邹志刚;;氧化锌纳米棒微结构光电极的制备[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2 ;广州地化所合成新型消毒光电极材料[J];浙江化工;2014年06期

3 郭向丹,樊彩梅,郝晓刚,孙彦平;涂覆法制备TiO_2薄膜光电极及催化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合成新型消毒光电极材料[J];分析测试学报;2014年07期

5 王理明;姚秉华;裴亮;;Ru-TiO_2光电极的研制与性能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6 周卫;付宏刚;潘凯;田春贵;田国辉;任志宇;曲阳;孙家锺;;电沉积法制备介孔TiO_2/CdS薄膜光电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7 王理明;姚秉华;裴亮;程刚;;钌掺杂TiO_2/Ti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7期

8 赵转清,姚素薇,张卫国,周亦龙,龚正烈;多孔TiO_2纳米薄膜修饰的镍基光电极的制备和性能[J];化工学报;2002年10期

9 唐泽坤;黄欢;管杰;于涛;邹志刚;;电泳法制备具有{001}面TiO_2纳米片分级球散射层的染敏太阳电池光电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周瑞龄;;“液晶叶绿素光电极和液晶叶绿素光电池研究”通过鉴定[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再三;万丽娟;李朝升;;电沉积制备WO_3光电极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桑丽霞;张知宇;黄莹;刘晓倩;马重芳;;TiO_2光-氢转换电极的关键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海峰;任伟娜;程传伟;;三维有序纳米结构光电极设计及光解水制氢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志军;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体系的气相光电性能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程修文;改性TiO_2纳米管光电极制备及光电催化降解双氯芬酸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婷云;氧化亚铜光电极的制备、表面修饰和光电学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寇艳强;N型宏孔硅/TiO_2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娟娟;光电催化氧化降解铜氰络合物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郭进;NiO/TiO_2光电极与染料敏化光阳极的光电化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兆霞;聚硫堇/碳纳米管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6 孙恺;新型薄膜光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化学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刘艳芳;三氧化钨基光电极的制备、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影;聚硫堇/氧化石墨烯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9 田玉秀;CuInSe_2/硫化物复合光电极的制备及可见光光电催化降解两种吩噻嗪染料[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红军;纳米TiO_2水溶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2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82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