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谱中荧光抑制技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
本文选题:光谱分析 切入点:拉曼 出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7期
【摘要】:拉曼光谱技术反映了物质的结构特征,可用于分析有机或者无机样品的化学组分。但由于某些被测物的荧光背景远远强于拉曼信号,这些物质的拉曼光谱测量有时十分困难,这限制了拉曼光谱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在拉曼检测中对荧光采取抑制措施以准确获取高信噪比的拉曼光谱指纹信息。近些年来,很多的相关研究探讨及发展了多种荧光抑制的新方法。在目前的科研活动中,常用的技术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和高温拉曼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解决了拉曼光谱早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荧光干扰、灵敏度低等,极大地扩展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这些新方法可大致归类为物理/化学方法,基于光学性质不同衍生的方法,计算处理方法和其他方法。文章概括性的介绍了上述方法的理论、实现方式,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的特点。
[Abstract]:Raman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samples.However, because the fluorescence background of some substances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e Raman signal,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Raman spectrum of these substances, which limit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Raman spectroscopy.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uppress the fluorescence in Raman dete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high SNR Raman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accurately.In recent years, many related studies have explored and developed a variety of new methods of fluorescence suppression.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includ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Raman spectroscopy, confocal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nd high-temperature Raman spectroscopy.These techniques have solved some problems in Raman spectroscopy, such as fluorescence interference, low sensitivity and so on, which greatly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Raman spectroscopy in various fields.These new methods can be broadly classified as physical / chemical methods,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other method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derivation of optical propertie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above methods,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08B02)资助
【分类号】:O65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表面拉曼光谱会议在厦门大学举行[J];电化学;2000年04期
2 田中群;参加第18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总结报告[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3 徐怡庄,吴瑾光,孙文秀,陶栋梁,宋增福,翁诗甫,许振华,徐端夫,徐光宪;钕的电子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拉曼增强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刚,张林,俞帆,刘剑虹,孙世中;低温冰箱冷冻对人体组织拉曼光谱的影响[J];光谱实验室;2004年05期
5 王吉有;王闵;刘玲;郝伟;;拉曼光谱在考古中的应用[J];光散射学报;2006年02期
6 田国辉;陈亚杰;冯清茂;;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8年01期
7 高卓;;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8 李自达;陈亮;孟令晶;刘军贤;王桂文;;拉曼光谱结合光学操控分选油脂酵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4期
9 杨丽萍;薛绍秀;;拉曼光谱在磷矿加工过程中的应用[J];矿冶;2013年02期
10 甘盛;刘华钢;张涛;施晓光;;拉曼光谱在药品鉴定中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安;任斌;田中群;;线聚焦模式提高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鹏翔;;新科学和新拉曼光谱[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红球;张丽;王璐;程广卫;叶光林;张士新;朱鹏;易裕民;;拉曼光谱在安检领域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凌宗成;;行星表面物质研究中的拉曼光谱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胡继明;沈爱国;谢微;;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任斌;刘郑;王翔;庄目德;曾智聪;王喜;田中群;;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建立及其在纳米间隔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开开;曾光;寿晶晶;张韫宏;;聚焦深度对共聚焦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庞然;吴德印;田中群;;水合离子簇的氢键作用和振动拉曼光谱[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谢黎明;凌曦;方源;张锦;刘忠范;;石墨烯作为共振拉曼光谱测量中的荧光抑制基底[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钰;徐抒平;唐彬;王烨;周吉;郑先亮;徐蔚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建琛;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N];科技日报;2010年
2 黄爱群;荷兰发明智能手术探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学锋;拉曼光谱传递与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2 赵秀明;几个影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因素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伟;金属界面分子构型的振动识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李雪;低维MoS_2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5 肖令平;碳氢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贾丽华;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濵;纳米银增强基底制备及分子的拉曼光谱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津蓉;拉曼光谱的数学解析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9 胡成旭;乳腺疾病的拉曼光谱检测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姜承志;拉曼光谱数据处理与定性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濵;拉曼光谱数据库[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杨秋宝;基于拉曼光谱的易燃易爆品检测技术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瑞琦;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俊平;拉曼光谱在三种镇痛类药物研究上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亚平;冲击压缩下液态硝基甲烷的拉曼光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辉;拉曼光谱仪器标准化的算法研究及其在药品快检中的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徐瑛;拉曼光谱在淀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魏有超;有机薄膜中纳秒激光冲击波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郭利斌;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癌症组织拉曼光谱数据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茂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与唾液拉曼光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5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8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