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制氢性能
本文选题:等离子体 切入点:Fe-Ni 出处:《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Co、Fe-Ni、Mo-Co、Mo-Ni双金属催化剂(总金属含量均为10%(w,质量分数),双金属摩尔比均为1:1),考察了其在等离子体条件下氨分解活性,结果表明Fe-Ni双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Fe/Ni摩尔比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Ni摩尔比为6/4时,氨分解活性最好,而且该双金属催化剂稳定性良好。采用N_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还原性能、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较好的Fe-Ni双金属催化剂中,Fe与Ni形成尖晶石结构NiFe_2O_4,该结构有利于Fe和Ni的还原,即活性组分易恢复金属态,这可能是其活性较高的原因。
[Abstract]:Fe-CoCo-Fe-NiMo-Co-Mo-Ni bimetall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equal volume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total metal content was 10 wk, the molar ratio of bimetallic was 1: 1g. The ammonia decomposition activity under plasma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Ni bimetallic catalysts exhibited good synergistic effect.On this basis, the effect of Fe/Ni molar ratio on its activity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Fe/Ni is 6 / 4, the ammonia decomposition activity is the best, and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has good stability.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duction propertie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s were studied by using NSP _ 2 physical adsorption X _ ray diffraction (XRD) and H2-TPRand HRTEM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fe and Ni formed spinel structure NiFe2O4 in the Fe-Ni bimetallic catalyst with good activity. This structure was favorable to the reduction of Fe and Ni, that is, the active component was easy to recover the metal state,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for its high activit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催化化学与工程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3016,20673018)资助项目~~
【分类号】:O643.36;TQ1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玉;铂锡双金属催化剂上烷烃反应特征的考察[J];应用化学;1984年04期
2 陈立班;苏跃;彭汉;;用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合成聚醚[J];广州化学;1993年03期
3 顾榜;金亚美;徐程;李金林;;钴含量对铁钴双金属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过中儒,史鸿鑫,徐慧珍;钯系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质[J];催化学报;1993年01期
5 黄唯平,张书笈,关新新,吴世华,赵维君;负载镍、铜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能[J];天然气化工;1996年02期
6 周娅芬,陈骏如,李瑞祥,赵松林,李贤均;水溶性含钌-铂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张俊;李云平;王保玉;;双金属催化剂体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J];化学研究;2011年01期
8 黄传敬,郑小明,费金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J];应用化学;2001年09期
9 周娅芬;陈骏如;李贤均;;水溶性钌-钯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董玉环;孟庆朝;吴树新;周长山;;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催化芳香卤化物水相脱卤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爱琴;李婉君;张磊磊;张涛;;含金双金属催化剂催化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孟庆朝;张铁莉;周长山;董玉环;;高岭土负载双金属催化剂水相催化脱卤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汤禹;戴翼虎;徐少丹;范杰;;限域合金作用提高金钯双金属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赵静;马红;宋奇;高进;于维强;徐杰;;X型分子筛担载的双金属催化剂用于丙三醇加氢裂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洪阳;马丁;孙军明;包信和;;置换法制备AgAu/SBA-15双金属催化氧化一氧化碳[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6 王瑞义;吴志伟;秦张峰;朱华青;王浩;董梅;樊卫斌;王建国;;碳纳米管负载金钯双金属催化剂上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吕爱花;董园园;金明善;索掌怀;徐秀峰;安立敦;;金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的催化氧化[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玉霞;赵世芳;徐贤伦;;Pt-Cu双金属催化剂的乙酸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崔名全;张昭;黄学超;张明俊;;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对Heck反应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松蕊;林伟;朱月香;谢有畅;陈经广;;置换法制备的含Pd双金属催化剂[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伟;氧化物表面负载Ti/Zr有机金属催化剂及Pd/Cu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琛;镍基、钌基双金属催化剂上甲烷脱氢与苯加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杰;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制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琳;CH_4-CO_2重整反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董华;Pt-Sb双金属催化剂催化甘油氧化制备二羟基丙酮[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宏;甘油氢解制备1,3-丙二醇Ir-Re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雪景;活性炭负载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甲苯水蒸气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任重远;新型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Heck反应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刘洁;双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炔选择加氢反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李培瑶;铂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英;用于苯甲醇氧化反应中的高效金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邢新峰;多孔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刘清港;金—钯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8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9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