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磁性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样品预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3 12:56

  本文选题:磁性杂化复合材料 切入点:聚离子液体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磁性杂化复合材料是指一类将具有磁响应性的磁性颗粒与具备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功能化物质进行复合合成,最终制备而得的杂化材料。磁性颗粒作为复合材料核-壳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使整体材料对外界磁场具有良好的磁响应能力。而当磁场移除后,由于外层壳材料的修饰与包覆,使磁性颗粒单独存在时的团聚现象得以改善,因此复合材料能够均匀分散于液相介质当中。当作为磁性固相萃取(MSPE)吸附剂存在时,这种良好的分散性能够解决传统固相萃取中固-液分离困难、吸附材料装填损耗等问题。鉴于磁性材料内核的超顺磁性、壳层材料的选择多样性、材料整体的制备简单性、应用低毒性等特点,磁性复合材料在分离富集领域中,作为一种充满无限应用与研发潜能的固相萃取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磁性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壳层负载部分的选择与修饰。针对不同待测组份,可选取一种或一种以上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材料对磁性颗粒进行单一的改性或杂化材料的制备。改性材料从有机小分子到超分子大环化合物,从天然矿物到生物类多糖,选择的多样性使得对磁性复合材料研发制备的热潮一直未曾褪去。本论文制备了几种新型的磁性杂化复合材料与不同检测分析仪器联用,考察了它们对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具体工作如下:1.合成具有双特异性识别位点的磁性聚离子液体,依据聚离子液体自身增强的热稳定性、阳离子上巯基基团与阴离子部分对贵金属的强亲和性,将其作为新型磁性吸附材料,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建立了富集检测贵金属金和钯的方法。实验对磁性聚离子液体进行了多种技术表征,并考察优化了富集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此方法对金、钯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35ng mL~(-1)与0.03-0.65 ng mL~(-1),检出限分别为19.7和22.3 ng L~(-1),富集因子分别达到了197与174。2.采用离子络合法,制备了一种由羧基衍生化杯芳烃改性的磁性聚离子液体。聚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由杯芳烃取代后,整体磁性聚合材料表面出现了孔状结构,有利于对有机分子的富集。将此磁性材料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用于富集并检测水样、化妆品、血清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2-0.31ng mL~(-1),富集因子为158.7-191.3,在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84.3-110.8%。3.将溶剂蒸发法与水热技术联用,合成得到了将纳米磁性颗粒均匀分散并包覆于壳内的磁性ZSM-5沸石。将沸石硅烷化后,利用沸石表面富含的大量氨基,与羧基化杯芳烃CC[4]A进行缩合反应,经酰胺键将二者相连,制备得到了磁性沸石杯芳烃杂化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后,将其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建立了富集检测牛奶、饮料等饮品中酚类抗氧化剂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19.9-225.0 ng mL~(-1);富集倍数为41.9-92.5,在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81.5-106.2%。4.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亚氨基二乙酸进行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双羧基的功能化单体。同时,我们将磁球表面用富勒烯进行修饰以增大磁球比表面积,在为其提供含有离域大π共轭的表面结构的同时,增强了材料的疏水性。在随后制备磁性分子印迹聚合材料的过程中,以染料亚甲基蓝为模板分子、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联用,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该磁性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1.46 mg g~(-1)。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数据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是多层的、以化学吸附为主的亚甲基蓝吸附过程。
[Abstract]:Magnetic particle is used as the core part in the core - shell struct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 . The magnetic particle is used as the core part in the core - shell struct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 . A new kind of functionalized monomer containing double carboxyl groups was prepared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 with carboxyl group calixarenes CC - 4 - A .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9 - 225.0 ng / mL ~ ( -1 ) , 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81.5 - 106.2 % .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adsorption kinetic dat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3;O6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祟福;;杂化键函的一般造法[J];化学学报;1981年S1期

2 马海红;史铁钧;宋秋生;;PMMA/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11期

3 郁建灿;崔元靖;王民权;钱国栋;;无机-有机杂化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9年02期

4 宋秋生;史铁钧;马海红;;PVA/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5期

5 马海红;江纪峰;张虎;陆昱;钱进;;PVA-PEG/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1期

6 马海红;周浩;贺力;于维;刘发国;陶俊;;PEG/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0年22期

7 王纯;高会元;程慧敏;;新型杂化炭分子筛膜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5期

8 刘登良;;从“杂化”说开去——材料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J];中国涂料;2006年07期

9 何雪梅;;壳聚糖基杂化功能材料制备新进展[J];化工时刊;2009年12期

10 王宏伟;;新型杂化光聚合体系[J];信息记录材料;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玉龙;闫冰;;具有强键连接的铽绿光杂化分子材料[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2 李晶晶;邓联东;邢金峰;董岸杰;;二氧化钛阳离子杂化电泳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孟庆国;宋梓瑜;张亮亮;孙道峰;;基于1,3,5-苯三甲酸的三维钡无机-有机杂化框架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4 吴波;余萍;崔灿;吴名;张洋;刘磊;王彩霞;卓仁禧;黄世文;;含叶酸还原敏感性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用于阿霉素靶向输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5 邵志东;江晓;梁云霄;;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磷酸盐的合成与表征[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Kimihiro Matsukawa;;光功能无机/有机杂化光学材料(英文)[A];第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宁;戴珍;刘海云;黎白钰;马军;王真;徐坚;;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研究—聚倍半硅氧烷分子杂化与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童朝健;王静;熊兆贤;薛昊;周建华;;有机生色团掺杂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9 柴志刚;李琦;徐东升;;多相均相杂化体系用于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10 万颖;冯翠苗;钱旭芳;李和兴;赵东元;;杂化介孔碳分子筛载体的合成[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金勇;朱美芳:悠游纤维世界[N];中国妇女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尧华;胺类固化剂结构与环氧聚硅氧烷杂化涂层性能关系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陈召来;水相加工的聚合物纳米晶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宋玉敏;A_2B_2O_7(A=Cd,Sr;B=Nb,Ta)功能材料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文娟;银—半胱氨酸杂化纳米线合成及生物传感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麻伍军;石墨烯杂化纤维及其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6 刘振中;紫外光引发聚合诱导自组装及其在金纳米材料杂化体系构筑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7 冯国强;几类ABX_3型杂化无机—有机框架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王海;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耦合杂化态的超快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张诗童;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激发态的设计、调控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周绍岩;磁性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样品预处理技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前;动态凝胶的交叉快速愈合功能及其宏观杂化体的制备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沈鑫磊;硅/有机物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许亚南;Cu/SPAES/PES杂化抗菌超滤膜制备和性能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许巧静;硅基杂化光伏电池的界面调控及电极层修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胡四维;基于吡咯并吡咯烷酮结构的窄带隙小分子液晶调控P3HT/ZnO杂化本体异质结微观形貌及其性能优化[D];南昌大学;2015年

6 夏周慧;纳米结构金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在硅基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7 史彦龙;基于POSS无机/有机杂化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丹丹;巯基—烯/自由基混杂光固化大豆油基纳米复合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9 赵伟刚;结合位点确定的高分子杂化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宋晓凯;基于仿生硅化/钙化设计制备杂化凝胶微球及固定化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05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05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b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