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废弃虾壳制备改性甲壳素凝胶球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发布时间:2018-04-10 08:02

  本文选题:改性甲壳素 切入点:金属离子 出处:《生物质化学工程》2016年06期


【摘要】:以虾壳酶解残渣为原料,经5%盐酸脱钙处理4 h后,用45%氢氧化钠和460 W微波辅助脱乙酰处理10 min,得到脱乙酰度为40.4%的改性甲壳素。将改性甲壳素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混合均匀,挤压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固化12h,制备得到直径为1.5~3.2 mm的凝胶小球,研究了该凝胶球对Pb~(2+)、Cr~(3+)、Ni~(2+)、Cu~(2+)、Co~(2+)和Zn~(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凝胶球对Cu~(2+)、Co~(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好,300 mg/L重金属离子溶液吸附处理8 h是较适宜的吸附条件,此条件下,Cu~(2+)、Co~(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2%、75.6%和57.3%。在Cu~(2+)-Co~(2+)-Zn~(2+)共存溶液体系中,凝胶球对3种离子的吸附率均有所提高,Cu~(2+)、Co~(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为95.1%、82.5%和67.5%。
[Abstract]:Modified chitin with deacetylation degree of 40.4% was obtained from shrimp shell residue treated with 5% hydrochloric acid decalcification for 4 h, 45% sodium hydroxide and 460W microwave assisted deacetylation for 10 min.The modified chitin was mixed evenly in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and then squeezed into 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 for 12 hours. The gel pellets with diameter of 1.5 ~ 3.2mm were prepared. The adsorption effects of the gel spheres on Pb~(2 (Pb~(2) and Zn~(2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gel spheres for Cu~(2 and Zn~(2) was 8h,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reached 94.2c75.6% and 57.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gel spheres was 94.6% and 57.3%, respectively,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were 94.22% and 57.3%, respectively,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Gel spheres were 94.6% and 57.3%, respectively,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were 94.2% and 57.3%, 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three ions on the gel spheres were increased by 95.1% and 67.5%,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three ions in the solution system were 95.1% and 67.5%, respectively,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two ions were 95.5% and 67.5%, respectively,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two ions were 95.5% and 67.5%, respectively, and the adsorption rates of the two ions were 95.1% and 67.5%,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药学院;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BA2015006)
【分类号】:X703;O64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莹莹;张若芳;龙涛;徐兰英;;糖基修饰磁性材料制备及对芳香烃吸附性能的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陈闽子;高凯莎;张家真;高丽华;李秋荣;;贝壳粉对铅(Ⅱ)吸附性能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3期

3 Γ.Γ.Копытов;由志鹏;;铝土矿和氧化铝吸附性能的研究[J];轻金属;1982年07期

4 尤隆渤,郭树才,聂恒锐;褐煤活化焦渣吸附性能的研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5 王耐冬;陈义镛;江锦花;徐素君;;氨基呲啶树脂对铟的吸附性能及机理[J];化学试剂;1990年02期

6 相波,李义久,倪亚明;交联氨基淀粉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7 陈俊涛;丁淑芳;白春华;徐岩;王会平;;焙烧对粉煤灰孔径分布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裘梅君;捔硅酸盐制备条件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4期

9 何炳林,王林富;大孔膦酰胺树脂对硝酸铀酰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年06期

10 寇登民;王长凤;吕宪禹;云希勤;张经坤;;麦饭石对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学通报;198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振华;王鑫;贾亚可;;碱对粉煤灰的活化及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徐文青;朱廷钰;匡俊艳;荆鹏飞;;粉煤灰物化性质对汞吸附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邓思维;康学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几种微纳材料上吸附性能比较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丰;黄龙;徐贤伦;;凹凸棒粘土对汞的吸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方齐乐;陈宝梁;;碳纳米管对水中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邱会东;唐黎琼;;棕榈树皮对废水中铅吸附性能的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剑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筛对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王琴会;王超展;卫引茂;;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树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9 郑怀礼;孙秀萍;陈春艳;刘宏;王白雪;廖华;;二乙烯三胺乙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吸附性能[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润良;葛飞;Steve C Parker;;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有机粘土的吸附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娇;一种新型MOF/氧化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对油气的吸附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福文;卟啉化功能材料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周冬菊;PPS基功能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TRAN LY TUONG(陈理想);有机粘土矿物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施伟;基于疏水性电荷诱导的扩张床吸附及抗体分离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罗凡;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尹先升;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爽;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郑永杰;吸附树脂接枝聚合物刷及其对氯仿吸附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炭基材料对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郭静;壳聚糖复合印迹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邵文彬;低温复合除湿吸附剂的制备优化及吸附性能测试[D];山东大学;2015年

4 朱珑珑;改性稻草秸秆—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丽娇;碱性基团对固相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肖多;木质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李阳阳;Fe_30_4/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郭方方;ZIF-8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董艳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朝辉;酚醛树脂基微孔炭的设计、合成及其超电容和二氧化碳吸附性能[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30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30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