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Ms功能架构分析及糖苷水解酶TrCel12A热稳定性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纤维素酶 + CBMs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是解决资源错置、环境污染与能源缺乏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部分天然纤维素降解酶都具有催化模块(CDs)、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s)。CBMs具有识别和结合底物的功能,辅助CDs对底物的催化水解。设计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酶有两大策略,第一提高纤维素酶蛋白对纤维素类底物的结合力,可以通过增加CBMs模块的数量和提高CBMs和CDs对底物的结合力来实现;其次,设计提高酶蛋白整体结构的热稳定性。生物炼制产业采用高温生产环境,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并减少杂菌污染,因此需要高热稳定性的酶蛋白提高降解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GH12家族的TrCel12A是只有一个CD模块的嗜中温内切纤维素酶,只有234个氨基酸,结构简单,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鉴于定向筛选的不确定性以及长时耗,本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策略,对不同结合模式的CBMs家族进行了功能架构分析,来筛选适合与TrCel12A重组的CBMs模块;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该酶的热稳定性机制,定位潜在的突变靶点,并设计了四个突变期望提高该糖苷水解酶的热稳定性。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大大减少了实验测定的工作量。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CBMs能够自主折叠并发挥功能,在CAZy数据库中,序列相似度30%以上的CBMs被归于同一 CBMs家族,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对三种不同结合模式的7个CBMs家族进行功能架构分析,对研究CBMs的功能混杂性和理性设计提高CBMs结合力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本文研究发现,CBMs功能架构处偏好芳香族氨基酸(W、Y)和极性氨基酸(Q、R、N),结合模式不同的CBMs对酸碱氨基酸的偏好不同,这是CBMs识别底物的分子基础;不同家族在功能架构处采用增加亚位点数量或增加亚位点上的氨基酸数量来保障对底物的结合能力;功能架构序列谱表明不同CBMs家族具有不同数量的底物结合亚位点,而且与CDs相比,保守氨基酸数量相对较少,通常为芳香族氨基酸(W、Y)和弱极性氨基酸(N、Q),大部分分布在A型CBMs中;不同CBMs家族功能架构上的绝对保守氨基酸、相对保守氨基酸和可变氨基酸识别碳水化合物底物糖环上各羟基氧原子的模式各不相同,从而不同CBMs家族可对结构相近的碳水化合物底物进行部分识别,这可能是不同CBMs家族产生功能混杂性的分子基础。(2)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TrCel1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本文使用Gromacs软件模拟溶剂环境,并设置了四个温度梯度(300K、350K、400K、500K)对TrCel1A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RMSF值发现蛋白的柔性分布是不均匀的,蛋白的N末端和活性中心是高柔性位点;四个位于不同二级结构上的N末端突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引入大的疏水基团(G41F)以及引入带电基团(Q6K)等方式能够增强N末端内部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酶蛋白整体的结构稳定性;S25P通过引入内酰胺环的方式降低了 α-螺旋的柔性,但是降低单个二级结构的柔性没有提高整体蛋白的热稳定性。(3)N末端突变对TrTe11A热稳定性的影响的实验验证。使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表达出四个突变体蛋白,在50℃、55℃、60℃进行热稳定性检验,G41F和Q6K在55℃和60℃下的酶活性高于野生型。DSC测定出的Q6K和G41F的Tm值比野生型高,证明G41F和Q6K提高了蛋白的热稳定性。这说明稳定N末端结构是提高纤维素酶热稳定性的有效方式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高效与可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55;O63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占泰,付得响,曹鸣敏,叶林发;五步蛇毒和蝮蛇毒透析前后的某些性质及五步蛇毒热稳定性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5年04期
2 祝伟,彭谦;超高温菌酶构象的刚性和热稳定性的相互关系[J];生命的化学;2003年03期
3 赵廷河,阎学伟,崔硕景,陈久华,刘立君,牛伟,赵伟;宝石翡翠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4 叶玲,戴劲草,肖子敬,黄继泰;交联蒙托石的表面酸性和热稳定性[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李东;刘剑虹;高彩云;;聚一氯对二甲基苯膜的热稳定性与介电特性[J];高师理科学刊;2012年02期
6 王耀兵,永田进一;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对α- 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英文)[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邬敏辰;郑建丰;;耐高温α-淀粉酶特性的研究[J];四川食品与发酵;1996年02期
8 陈碧红;杨咏梅;梁红;李树华;钟志剑;廖锦东;;柴油车排气颗粒物净化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崔香菊;;细胞膜热稳定性的生理生化机制[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6期
10 申煜,魏建民,常弘;牛血Cu/Zn-SOD的热稳定性[J];动物学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彤;吴文健;张学骜;钱斯文;;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热稳定性改进技术研究进展[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彭朝荣;陈竹平;汪秀英;周雪梅;;LDPE/EEA复合体系电热性能的研制[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逸民;龚云卿;戴华;;稀土对三元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家明;褚霞;刘正平;钟锡畅;;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的影响[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天蛋;陈红光;陈航榕;汪霖;施剑林;;La掺杂对Pd/γ-Al_2O_3催化膜热稳定性的改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袁春红;王锡昌;陈舜胜;曲映红;福田裕;今野久仁彦;;几种主要淡水鱼肌球蛋白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功能性的季节变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向翠丽;邹勇进;褚海亮;邱树君;徐芬;孙立贤;;壳聚糖-二氧化硅生物相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宁;陆翠云;许冬生;韩毓旺;;氧化铌负载对HZSM-5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杨伟;崔春翔;孙继兵;李林;吴瑞国;;Sm_3(Fe,M)_(29)(M=V,Cr)化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10 刘向荣;王彩霞;王俊红;;配合物RE(C_(10)H_9N_2O_4)_3·nH_2O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秦笑梅;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稳定性[D];浙江大学;2015年
2 蔡桂鹏;聚酰胺6,,聚碳酸酯/热稳定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熊焱松;半导体纳米晶超晶格结构的化学调控及热稳定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游淳;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特征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田健;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李才明;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枯草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热稳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平;多硝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涂承君;耐高温AgAl-Al_2O_3金属陶瓷薄膜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晓萌;红芸豆清蛋白的提取及功能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武志峗;基于定向进化方法改进卤醇脱卤酶HheC的热稳定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亚莉;钯负载型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水汽稳定性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梦如;植物细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的热稳定性改良[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单彬;高品质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顾艳哲;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周团元;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高晓梅;蛋白质热稳定性的智能识别[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1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3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