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自增强钌配合物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3:04

  本文选题:电致化学发光 + 自增强 ; 参考:《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通过将电致化学发光(ECL)分析技术与免疫传感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检测速度快、背景信号低、选择性好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在临床分析研究领域中呈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向该ECL体系加入共反应试剂可以显著地增强其ECL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然而,传统的基于发光试剂和共反应试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ECL体系存在电子传递距离长、能量损失大、稳定性不好的缺点,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测量误差,使得一些ECL体系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提高共反应试剂的作用效率引起了研究者极大关注。基于此,本论文选用联吡啶钌的衍生物羧基联吡啶钌(Ru(dcbpy)32+)合成了多种钌化合物的发光试剂,由于其含有发光试剂和共反应试剂两部分,故称之为自增强钌配合物,这些自增强钌配合物通过分子内的催化可以得到高的ECL信号。此外,本文还结合纳米技术的辅助构建了一系列ECL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多种疾病相关蛋白的高灵敏检测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基于自增强钌配合物功能化的多孔六棱柱氧化锌纳米棒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传统的ECL体系是通过发光试剂与共反应试剂之间的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的信号放大。但是,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往往存在电子传递距离长、能量损失大的缺点。因此,这项工作将发光试剂Ru(dcbpy)32+与共反应试剂L-赖氨酸(L-Lys)交联形成新型钌配合物。该自增强钌配合物通过发光基团和共反应基团分子内的相互作用缩短了电子转移路径、减少了能量损失,极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基于此构建的夹心ECL免疫传感器对CA15-3的检测显示出优良的性能:线性范围为0.05 U/m L~120 U/m L,检测限为0.014 U/m L(S/N=3),相关系数为0.9977。此外,该ECL免疫传感器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优良的选择性和再现性。2.基于聚L-半胱氨酸对自增强钌配合物的信号放大作用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发光效率,使ECL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分析。这项工作采用聚L-半胱氨酸(p L-Cys)作为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共反应试剂,进一步提高了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发光效率。首先将发光试剂Ru(dcbpy)32+和其共反应试剂聚乙酰亚胺(PEI)通过酰胺反应合成新型的自增强钌配合物,基于PEI·与Ru(dcbpy)33+之间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了发光物质(PEI-Ru(II)*),该物质可以有效地放大Ru(dcbpy)33+的ECL信号。其次,采用循环伏安扫描的方法在玻璃碳电极的表面组装上p L-Cys膜,通过p L-Cys作为该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共反应试剂促进PEI-Ru(III)反应生成激发态的PEI-Ru(II)*,从而进一步放大Ru(dcbpy)33+的ECL信号。基于此信号放大因素,该ECL免疫传感器在简单、快速、稳定和选择性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此外,该ECL免疫传感器对癌胚抗原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0 pg/m L~80 ng/m L,相关系数为0.9942,检测限为0.045 pg/m L(S/N=3)。3.基于叶酸和原位生成的氧对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双重淬灭作用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由于某些淬灭试剂不稳定、难于标记的缺点使得一些ECL体系的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鉴于此,本研究不仅利用酶催化反应在电极表面原位产生淬灭试剂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利用纳米材料作为仿酶克服了生物酶易失活,反应条件苛刻的缺点。此外,这个工作还采用全氟磺酸将发光试剂Ru(dcbpy)33+与共反应试剂聚酰胺-胺(PAMAM)树状分子交联形成的新型自增强钌配合物固定在电极表面,缩短了发光试剂与电极的距离,大大地提高了自增强钌配合物的发光效率。首先,实验中合成的凹型结构的合金Pt Cu3纳米粒子(Pt Cu3 alloy NCs)可以用于固载大量的葡萄糖氧化酶-叶酸(GOD-FA)复合物,FA氧化激发态的PAMAM-Ru(II)*生成PAMAM-Ru(III)使ECL信号淬灭。然后,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氧化催化葡萄糖产生过氧化氢(H2O2),而Pt Cu3 alloy NCs作为过氧化氢模拟酶又催化H2O2原位生成氧气(O2)进一步淬灭ECL信号。最后,基于FA和原位生成的O2双重淬灭自增强钌配合物的ECL信号的策略构建了一个灵敏的ECL免疫传感器用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检测。该ECL免疫传感器对c Tn I的检测表现出一个宽的检测线性范围(0.1pg/m L~0.2 ng/m L)和一个低的检测限(12 fg/m L,S/N=3)。
[Abstract]: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e sensor 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ECL ) analysis technology with immune sensing technology .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 easy control , high detection speed , low background signal , high selectiv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 A novel self - enhancing ruthenium complex with self - enhanced ruthenium complex is prepared by using a novel self - enhanced ruthenium complex , which has a wide linear range ( 0.1pg / ml ~ 0.2 ng / ml ) and a low detection limit ( 12 fg / m L , S / N = 3 )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琳,曾光明,黄国和,牛承岗;免疫传感器用于环境中痕量有害物质检测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2 徐肖邢;尹凡;史爱武;张漪;;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年12期

3 李庭;曾光明;汤琳;高慧;李建兵;;脂质体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8年01期

4 刘继超;姜铁民;陈历俊;赵长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年01期

5 时巧翠;侯海祥;;基于电聚合作用的脂质体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J];分析试验室;2011年09期

6 颜小飞;汪懋华;安冬;;基于叉指阵列微电极的阻抗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7 杜璋璋;吴秀玲;马翠萍;马洪军;;基于脂质体信号增强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2年02期

8 许双姐;吴根英;许贺;柳建设;金利通;;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芘丁酸的检测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2年12期

9 陈学梅;谢爱娟;孔泳;杨艳伟;丁小峰;周民;;基于聚吡咯修饰膨胀石墨电极的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3年08期

10 吕鸣祥,方道斌,张杰;免疫传感器与高分子活性膜[J];化工进展;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竹君;;集群标记物纳米粒子细胞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华文;李原芳;黄承志;;基于表面共振光散射信号增强的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超;赵广英;;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将伟;刘国艳;史贤明;;己烯雌酚的过氧化氢酶标记及己烯雌酚免疫传感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俊杰;;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赵洁;秦坯芽;胡效亚;杨占军;;基于还原石墨烯的牛白介素-4无标记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璇;雷建平;鞠q,

本文编号:173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3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