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科技大学》 2015年
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张迁
【摘要】:目的在丁苯酞(NBP,3-n-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结构基础上拼合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阿司匹林、水杨酸、乙酰阿魏酸及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依达拉奉的药效团,实现对丁苯酞进行结构修饰,期望得到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或抗氧化活性的多靶点新型丁苯酞类化合物,为抗脑卒中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方法 1.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以3-n-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以2-甲酰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格氏化、硝化及还原,制备中间体3-丁基-6-氨基-1(3H)-异苯并呋喃酮,再经重氮化及还原,得到中间体3-丁基-6-肼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丁基-6-氨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与阿司匹林、乙酰阿魏酸等发生酰化反应合成得到3个目标化合物I1-I3;3-丁基-6-肼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与β-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合成8个目标化合物II1-II8。采用IR、1H-NMR和13C-NMR对结构进行鉴定。 2目标化合物的初步生物活性研究: (1)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研究 以阿司匹林和NBP为阳性对照药物,用微量反应板酶标仪比浊法对所合成的11个衍生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研究。 (2)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研究 以维生素C和依达拉奉为阳性药物,采用H2O2-Fe2+氧化法评价II1-II5,II8等6个衍生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 结果 1.6-氨基-3-n-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分别与阿司匹林、水杨酸及乙酰阿魏酸偶联得到3个目标化合物I1-I3,将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药效团拼合得到7个吡唑啉酮衍生物II2-II8和一个类似物II1。11个目标化合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通过IR、1H-NMR和13C-NMR进行了确证。 2.生物活性研究表明: (1)对所合成的11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以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在终浓度100μmol/L,化合物I3及II6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高于阳性药物丁苯酞及阿司匹林,抑制率分别为I3(45.37%)II6(43.46%)阿司匹林(39.12%)丁苯酞(33.40%),I3与丁苯酞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对所合成的II1-II5及II8等6个化合物采用H2O2-Fe2+氧化法评价衍生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显示,在终浓度2mmol/L,化合物II4与II5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68±2.23%及56.27±2.28%,清除活性高于阳性药物依达拉奉(34.81±2.5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体外,化合物I3与II6表现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II5与II4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活性。I3、II4、II5及II6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60.1;O626.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慧萍;李亦聪;;羟自由基与水杨酸反应机理的初探[J];光谱实验室;2009年04期
2 安泳潼;夏玉叶;闵旸;;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0年01期
3 刘风琴;;依达拉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年07期
4 梁红冬;蔡庆荣;;乙酸铵催化合成阿魏酸的工艺研究[J];工业催化;2011年10期
5 薄采颖;毕良武;王玉民;赵振东;;DCC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07年10期
6 胡登科;张晓敏;钟莲梅;纪博文;许虹;杨昆胜;;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7 刘敏;章文军;高宁;;拼合原理及其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09年10期
8 王留成;张磊;赵建宏;宋成盈;王建设;;邻氨基偶氮甲苯合成工艺及邻甲苯胺回收利用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12期
9 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倪金迪;沈国锋;李响;蔡振林;;抗血小板药预防脑卒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云华;;阿魏酸苦参碱盐的合成[J];安徽化工;2009年03期
2 卢晶;林强;;DCC缩合酯化法合成水杨酸壳寡糖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姜瑞平;董宇;高宇;高郡;李乃军;;肉制品中一种含有阿魏酸的复配型添加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4 廖明霞;李晔;韩伟伟;苑海涛;;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年01期
5 周配权;白海昕;郭庆章;翟秀伟;邢立举;;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年03期
6 杨智慧;;依达拉奉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吴立坤;张建军;李伟;袁成;高学敏;;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优选抗焦虑复方中药制剂中当归和川芎的制备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8 刘立;段金廒;唐于平;钱大玮;史旭芹;宿树兰;胡莹;;当归-桃仁药对配伍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9 孙奉辉;田东惠;;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陆小波;;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姬小趁;赵东欣;薛永亮;卢奎;;阿魏酸衍生物的液相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赵东欣;卢奎;薛永亮;;乙酰阿魏酰丙氨酸甲酯的液相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玉民;卞常鑫;王璞玉;;阿魏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凝血性能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敏;李宏毅;王庆;雷华艳;;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7例[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5 乔晋萍;侯佩玲;褚凤鸣;再帕尔·阿不力孜;赵丽艳;夏敏;常雁;郭宗儒;;LC-MS/MS法研究大鼠脑透析液中氨丁苯酞的动态变化及其代谢产物[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新茹;付秀娟;朱大胜;;1例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与止血药物应用的病例分析[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曾光;王彦志;张萌;刘阳;;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8 付伟娜;;经桡动脉行PCI术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体会[A];2014年河南省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护理管理培训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伦国爱;殷执萍;张玉卉;;观察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影响[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红;以血管平滑肌细胞为靶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南昌大学;2011年
2 唐萍;CSMB集成反应分离装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欧阳立群;多维校正结合HPLC-DAD应用于复杂药物体系定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周庆玲;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乔晋萍;氨丁苯酞在大鼠靶组织中的原位代谢方法以及中药丹参的代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粟枫;兔SSS后1/3及桥静脉结扎后窦旁病理、生化和神经功能的长时程观察[D];中南大学;2006年
7 赵晴;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线粒体氧化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晓寰;参附注射液、松果菊苷和虫草素等抗肿瘤活性及对GJIC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章涛;hPPARs系列载体构建及其高效转染表达体系的建立[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晓蓉;丹芎方及其活性主成分的药效学、药动学及其相互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德静;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万容兵;载体表面化学组成对蛋白质吸附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荆素敏;替罗非班应用于ACS患者择期PCI术不同时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宙东;壳聚糖基缓释型药物载体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薛永亮;寡肽转运蛋白PepT2的表达及阿魏酸药物分子的修饰[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潘玲玲;2-杂环基-1,3,4-噁二嗪-5-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於洋;非水相酶促合成阿魏酸衍生物及其静电纺速溶超细纤维膜的制备[D];东华大学;2011年
8 张阔;修复多肽中试生产工艺及初步动物试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静;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硕琳;丁苯酞治疗新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云;重氮化与偶合反应的理论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2 高素荣,张海林,米振洲,贾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介绍检查血小板聚集性的新方法[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3 吴迪;刘淼;董德明;刁伟力;焦昕倩;王丽;钱进;;影响羟基自由基在O_3/UV体系中生成规律的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方向生;郭淼;陈文菊;潘敏;陈裕泉;张孝彬;;碳纳米管及其修饰物对挥发性有机物气敏性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5 任嗣利,杨生荣,王博,赵亚溥,刘维民;长链羧酸单分子层膜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01期
6 赵金城,王庆莉,毕秀玲;计算机辅助直接药物分子设计[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石晶;姚裕家;李晋辉;李德渊;;谷氨酸受体2和钙离子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4期
8 郑玉,熊利泽,朱正华,王强,陈绍洋;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时间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5期
9 赵琳;张英锋;马子川;;阿魏酸的合成和应用[J];化学教育;2009年07期
10 杨威;邓玉林;;HPLC-ECD检测羟自由基方法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7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承;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承哲;张全英;王蒙;;聚氯乙烯输液器对左旋丁苯酞的吸附作用考察[J];中国药房;2011年29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佳;吴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春昱;季晖;张奕华;;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偶联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陈玮;赵永红;韩亚娟;;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宁文婧;杜业亮;;丁苯酞对脑缺血大鼠AQP9mRNA表达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永红;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3A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杨秀岭;张志清;赵永红;陈玮;刘剑;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章玉坤;;丁苯酞联合乌司他丁等预防治疗结脑血管相关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芳;[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敬照;[N];河北日报;2012年
3 赵舒;[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王雪飞;[N];健康报;2006年
5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建青;[N];河北日报;2009年
6 王泽议;[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胡建国;[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赵红梅 通讯员 张赫明;[N];河北日报;2006年
9 焦莉莉;[N];石家庄日报;2007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伊龙 秦海强 陈盼;[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仕华;丁苯酞及其类似物的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2 王冰;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及钙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常雁;氨丁苯酞的代谢转化及其立体选择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庞素华;1.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2.正丁苯酞类似物的合成及重排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6 槐雅萍;左旋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乔晋萍;氨丁苯酞在大鼠靶组织中的原位代谢方法以及中药丹参的代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杨春;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复杂体系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军;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胆碱乙酰转移酶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吴硕琳;丁苯酞治疗新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白艳娟;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阴均涛;丁苯酞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贾朝均;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6 王伟;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承德医学院;2013年
7 赵鸿平;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建华;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表达影响的研究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守成;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陈艳芳;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