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生物传感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酶生物传感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农业大学》 2012年
基于酶生物传感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的研究
刘涛
【摘要】:农药残留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其进行快速灵敏检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分析方法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装置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构建了三种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并对其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以石墨烯-纳米铂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并在纳米铂表面自组装一层巯基乙胺,通过静电作用固定酪氨酸酶,制备了一新型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材料和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铂复合物显著提高了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传感器对邻苯二酚的灵敏度为334mAM-1。固定化的酪氨酸酶保持了较高的生物活性,并对底物邻苯二酚有较大的亲和力,,表观米氏常数值(K~(app)_m)为27.6M。在最优条件下,基于酶抑制原理,采用计时电流技术对毒死蜱、丙溴磷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农药进行了电化学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0ppb、1-10ppb、5-30ppb;检测限分别为0.2ppb、0.8ppb、3ppb。 (2)基于羧基苯硼酸/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通过硼酸基团与乙酰胆碱酯酶上糖基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对其进行固定,制备了一新型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法(EIS)、循环伏安法(CV)对材料和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促进了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增强了电流响应,使传感器拥有较高的灵敏度。固定化的乙酰胆碱酯酶保持了较高的生物活性,对底物有较大的亲和力,表观米氏常数(K~(app)_m)为0.16mM。在最优条件下,基于酶抑制原理,采用计时电流技术对毒死蜱、马拉硫磷、呋喃丹和叶蝉散等农药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1ppb、0.5ppb、0.05ppb、0.5ppb。 (3)以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利用海藻酸钠的糖基共价固定硼酸功能化的金-铁磁性纳米粒子,再通过金-铁纳米粒子上的硼酸基团共价固定糖蛋白乙酰胆碱酯酶,制备了一新型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化学阻抗法(EIS)、循环伏安法(CV)对材料和电极进行了表征。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物、金-铁纳米粒子不仅保证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为乙酰胆碱酯酶的固定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使固定化酶保持了较高的活性,表观米氏常数(K~(app)_m)为44M。基于酶抑制法,采用方波伏安技术对呋喃丹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抑制率与农药浓度在0.05-15ppb和15-400ppb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ppb。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57.1;X83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根;成强;;大米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刘爱红;张琳;;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3 周玮婧;;近红外光谱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王清路;张玉军;李俏俏;;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和乐果在大白菜表面半衰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5 李萍;;我国水果农药残留现状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6 邹华燕;;我国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7 张焱屾;汪金生;贾乃峰;李团结;何晓峰;;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8 杜慧心;赵迪;刘美艳;;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年18期
9 邱晓丽;郭康权;项方献;伍宁丰;;有机磷水解酶生物传感器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7期
10 张文毓;全识俊;;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雯娟;纳米修饰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石年;李煌元;刘琳琳;;溴氰菊酯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和膜流动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4期
2 彭常安,余芳,杨靖东,王考;双黄连对原料乳质量影响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项丽;;应用纳米碳管固相萃取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4 张远;樊瑞莉;;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刘爱红;张琳;;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6 邱朝坤;孙广东;刘晓宇;吴谋成;杨健;徐盈;;鸡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7 赵斯奇;阎肃;;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李梅;胡文娥;李锐;聂呈荣;欧阳凤梅;梁嘉瑞;陈彩凤;;佛山市郊菜地土壤和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牛文琪;王鸿梅;李建权;韩海燕;沈成银;周士康;;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10 李伟;王旭东;;低浓度甲氰菊酯对黄鳝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性中的应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郭丽;;食品安全性与HACCP[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余广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孙云云;李永玉;彭彦昆;Sagar Dhakal;刘巧巧;欧阳文;;基于拉曼光谱无损伤检测苹果农药残留的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海芹;宋海燕;;带包装物品在近红外光谱检测中的研究概况[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云云;李永玉;彭彦昆;Sagar Dhakal;刘巧巧;欧阳文;;基于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苹果农药残留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封锦芳;肖荣;张淑华;余焕玲;吴永宁;;北京市市售罐头鱼中铅、镉污染状况及评价[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明勇;万益群;;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9 樊丽琴;杨贤庆;陈胜军;李来好;吴燕燕;;腌制水产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光辉;刘中培;张行南;连英立;严明疆;;河北平原地下水安全情势及施用农药化肥影响[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妮;珠子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3 唐军;半导体和氧化物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结构表征及锰掺杂碳化硅稀磁半导体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关桦楠;高效农药残留物检测酶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蕾;非动物源性新型载体的研制及其对磺胺类药残检测特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春燕;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润昊;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推进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马璐琳;普通小麦品种望水白中DON诱导上调表达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存政;新型除草剂H9201检测技术及环境残留行为[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郗远;植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及乳化香肠的品质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低盐度腌腊鱼生产中几个安全指标的变化及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志;武汉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毛雪雯;应用染料修饰制备无酶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仕利;松材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e-2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金娥;无公害畜产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李守仁;山东省蔬菜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笑;MSPD-UPLC-MS/MS法检测蔬菜中苯甲酰脲类和双酰肼类农药[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许苗苗;净菜、泡菜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及控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谢梦醒;环嗪酮·敌草隆在甘蔗、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敌草隆的土壤吸附行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方国东;纳米四氧化三铁对2,4-D和阿特拉津降解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成,张敏,陈小义,徐瑞成,芦青;杀虫双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7年03期
2 喻光辉,曾繁涤;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力学及电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6期
3 王升吉,杨崇良,尚佑芬,马立平,孙红炜,张友军;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4 宋斌;王亮;杨家祥;;一系列功能性四苯基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友忠,赵星月;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5期
6 陈会柱;聂文芳;;南漪湖农药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7 肖军;赵景波;;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8 王龙根;成强;;大米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9 刘爱红;张琳;;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10 赵斯奇;阎肃;;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茜;杜丹;张爱东;;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膜修饰的酶传感器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岳振峰;固定化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及其纯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2 蒋淑丽;稻米矿质元素分析及其近红外测定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淑平;基于碳纳米管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及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唐建设;有机磷农药荧光偏振及多残留免疫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永新;果蔬中12种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童忠强;新型生物分子固定技术及固定材料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3 于伟;磺酰磺隆免疫分析化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传梁;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闵红;蔬菜类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卢希勤;氰戊菊酯和甲氰菊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杨丽娟;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检测农药残留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吴雅欣;有机磷农药多残留ELISA方法探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毕琳娜;几种典型有机磷农药的荧光光谱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竹君,马望百,李建中;光导纤维光谱法——Ⅵ.光导纤维生物传感器[J];分析试验室;1991年06期
2 冯治平,吴平,罗泽友;生物传感器用于葡萄酒中葡萄糖含量测定的研究[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导电聚苯胺纳米管阵列生物传感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Ⅰ[J];分析化学;2007年09期
4 赵裕蓉;张鹏;张松;;用于葡萄糖含量测定的生物传感器定量方法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1年03期
5 施安辉;生物工程100问[J];中国调味品;1993年05期
6 邓家祺,张占恩;电聚高分子膜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及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7 许翠玲,王改萍,胡胜水;有机磷农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8 ;金刚石被开发应用在检测生物威胁的传感器领域[J];超硬材料工程;2009年04期
9 ;生物活性纸研究小组开发出可以检测有害毒素的生物传感器[J];造纸信息;2009年09期
10 贾士儒;生物传感器在发酵与食品工程上的应用[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自萍;;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靳刚;;倏逝波成像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孔祥贵;张友林;曾庆辉;刘晓敏;涂浪平;孙雅娟;张宏;;单光纤多靶标检测的倏逝波量子点生物传感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刘新会;梁刚;石柳;巩文雯;;同时检测Pb~(2+),Hg~(2+)的DN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黄智伟;黄琛;;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袁文迪;龙哲;付志然;沙宪政;;生物传感器关键参数的计算机优化[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袁文迪;龙哲;付志然;沙宪政;;生物传感器关键参数的计算机优化[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孙金杰;朱以华;杨晓玲;李春忠;;硫化镉量子点的光电效应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王深琪;李世普;俞耀庭;;一种新型的检测胆固醇含量的荧光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靳刚;;蛋白质生物芯片[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迪;[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何永晋;[N];科技日报;2003年
3 汪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新欣;[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记者 耿挺;[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龙云怒;[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吴琼;[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朱小平;[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白毅 王宇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以明;纳米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制及基因诊断[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薛怀国;基于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D];浙江大学;2002年
3 周真;苯丙氨酸解氨酶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芬芬;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婧;基于硼掺杂金刚石和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张彦莉;双层类脂膜与离子通道分子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7 邓立新;基于倏逝场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刘兴梅;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和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章;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环境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刘盛平;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膜化学修饰电极在化学及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娟;基于纤维素酶系功能基因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海燕;化学修饰电极及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慧丽;检测有机磷农药电流型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陈国明;基于双分子层膜生物传感器的基础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6 严珍;发光菌生物传感器在海洋水质监测及蔬菜残留农药检测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2年
7 郑彦;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晓丽;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蕾;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李昌峰;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酶生物传感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