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高活性、可循环的Pt-Cu@3D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英文)

发布时间:2018-04-15 01:25

  本文选题:三维石墨烯 + Pt-Cu纳米颗粒 ; 参考:《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三维大孔稳定结构的Pt-Cu@3D石墨烯催化剂。作为载体,三维石墨烯的宏观大孔结构具有大比表面积,可以更好地促进催化反应中的传质过程。以对硝基苯酚的还原为模型反应,通过实验确定Pt与Cu的最佳质量比为3: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等方法对最优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催化测试表明复合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中具有高效稳定、低成本、可循环的良好性能。
[Abstract]:Pt-Cu@3D graphene catalysts with three dimensional macroporous stable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redox method using graphene oxide as precursor.As a carrier, the macroporous stru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hich can better promote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catalytic reaction.The reduction of p-nitrophenol was used as the model reaction.The optimum mass ratio of Pt to Cu was determined to be 3: 5. The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The catalytic tes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catalyst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reduction of p-nitrophenol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low cost and recyclabili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基金】:supported by the Key Project of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14231200300)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rocesses~~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2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3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4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5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6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7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8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9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10 李惠茗;张鹏云;李春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表征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3 刘霞;新方法可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滕继濮;石墨烯:完美材料与未来生活[N];科技日报;2011年

5 刘霞;计算机模拟显示石墨炔的性能胜过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毛黎;美利用电子成像技术分析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小龙;新形式碳的强度超过石墨烯和钻石[N];科技日报;2013年

8 王小龙;石墨烯鼓有望成为量子计算机内存[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孙维锋;神秘的石墨烯[N];东莞日报;2014年

10 冯卫东;美证明石墨烯是强度最高材料[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8 刘明凯;带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刘勇;智能化及掺杂改性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冯良珠;基于纳米石墨烯的基因与药物载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5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