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碳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构建检测腺苷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发布时间:2018-04-20 17:06

  本文选题:石墨烯 + 碳纳米管 ; 参考:《宁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传感分析方式,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易于实时监测和实现自动化等显著特点。传统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是以酶、抗原/抗体或DNA等作为生物识别分子,这些传统的生物识别分子存在的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适体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获得的一段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新一代生物识别分子。以适体作为分子识别物质,以电化学参数作为检测信号构建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碳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把碳纳米材料引入电化学分析中已成为电分析研究的一个热点,已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两个优秀代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更是得到了电化学领域专家学者的青睐。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高特异性的适体,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将碳纳米材料与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技术,高特异性的分子识别物质适体相结合,建立简单、高灵敏、高选择性测定药物小分子的新方法和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主要内容如下:1、以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GN-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基础电极,以莱克多巴胺作为检测分子,研究了莱克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莱克多巴胺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GN-MWCNTs复合材料对莱克多巴胺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与莱克多巴胺的浓度在0.3 μmol/L~20μ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a(μA)=0.2455C(μM) +0.2864(r2=0.9943),检出限为 0.27 μmol/L。2、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和目标诱导适体转移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检测腺苷。以修饰于电极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作为适体固定平台,基于目标诱导适体(Aptamer)转移,构建了检测腺苷(AD)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将SWCNT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没有目标物腺苷时,亚甲基蓝标记的腺苷适体(MB-Aptamer)通过适体与SWCNTs之间强的相互作用固定在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因为有大量MB存在,能够检测到强的MB氧化电流信号,当引入腺苷后,因为腺苷与适体的相互作用力大于适体与SWCNTs的相互作用力,迫使MB-Aptamer脱离电极进入溶液,此时电极表面MB量减少,导致MB氧化电流强度减弱,根据加入腺苷前后传感器表面MB氧化电流强度的变化,采用方波伏安法对腺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B氧化电流信号比值I与腺苷浓度在0.0010~0.50 n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049 nmol/L(S/N=3)。3、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双道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检测腺苷的研究。以腺苷(AD)作为研究模型,乙二胺作为偶联剂将羧基功能化的SWCNTs垂直组装到两根玻碳电极上,基于核酸适体与SWCNTs的相互作用,将标记有亚甲基蓝(MB)的适体缠绕在SWCNTs上,基于目标诱导适体转移,构建了检测腺苷的双道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结果表明,电流信号比值/与腺苷的浓度C在0.01~1.0 n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20 nmol/L (S/N=3)。
[Abstract]:Th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 GN - MWCNTs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e of MB oxidation current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denosine , adenosine was detected by square - wave voltammetr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00049 nmol / L ( S / N = 3 ) .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00049 nmol / L ( S / N = 3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20 nmol / L ( S / N = 3 ) .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00049 nmol / L ( S / N = 3 ) .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1;TP2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楠;;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0年01期

2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真空;2013年06期

3 ;碳纳米材料可能损害脑组织[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5期

4 陈桉,毛宗强,朱宏伟,徐才录;平衡压力对碳纳米材料储氢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材料中吸附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5期

6 郑青榕;顾安忠;鲁雪生;林文胜;;温度对碳纳米材料储氢行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7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8 刘信勇;朱琳;;人工碳纳米材料悬浊液的制备及其浓度测定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5期

9 肖安国;王立;刘清泉;高敬民;赵玉来;李超;;从乙烯与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共聚物制备碳纳米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9年08期

10 ;石墨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智林杰;;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化学途径构建及其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慧敏;全燮;刘猛;;基于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的传感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晏晓敏;盖克;石宝友;;分散碳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袁媛;贾光;王翔;刘佳蕙;臻森;王海芳;刘元方;;气管滴注暴露下碳纳米材料在小鼠肺部的转移[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碳纳米材料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王海芳;;碳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A];第六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红霞;刘代志;宋仔标;;碳纳米材料红外消光特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贤保;李名剑;田蓉;;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修饰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赵宇亮;;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特性与化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拟停止碳纳米材料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乾;碳纳米材料:化工新秀放异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李宏乾;我国碳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攻关正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尔文;我国碳纳米材料研究敢与世界论短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鸡蛋荧光墨水可用于防伪[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刘平 马波 张璐;抢占纳米技术绿色能源国际制高点[N];天津日报;2011年

7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雄鹰;碳纳米材料表面液滴的润湿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驰;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碳纳米材料上的竟争和补充吸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文娟;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温博;碳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佟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冉诗雅;碳纳米材料及稀土化合物阻燃聚乙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钟璨宇;调控与功能化三维碳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沈丽明;碳点的合成、性能及其生物传感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9 孙东;几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翁蔚宗;碳纳米材料治疗开放骨折后感染性骨缺损及伤口疤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福宁;基于碳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构建检测腺苷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D];宁夏大学;2017年

2 张小庆;二氧化锰改性碳纳米材料吸附废水中镉的技术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3 张倩;基于维管束植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陈鑫;一维及二维碳纳米材料对聚乳酸高压结晶及其水解降解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凌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和荧光方法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鹏;两种碳纳米材料的辐照性能及其对Th(Ⅳ)和Eu(Ⅲ)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孔维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与生物系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张素素;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陆亚春;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光敏传感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姬晴;基于Ni/Mo/Mg/O催化剂的碳纳米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7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