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联吡啶钌配合物光催化产氢的研究与1,8-萘啶衍生物催化加氢体系

发布时间:2018-04-24 00:16

  本文选题:稠环芳烃 +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联吡啶钌配合物在许多光催化反应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这些反应包括光催化还原水生成氢气、光催化氧化水生成氧气、光催化有机合成和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等含碳化合物。在这些光催化反应中,联吡啶钌配合物可作为光敏剂,也可以作为催化剂。在此篇论文中,我们采用商业购买的Ru(bpy)_2Cl_2,β-环糊精作为反应底物,设计合成两个钌吡啶配合物,研究它们作为光敏剂的产氢性能。此外,在有机合成中,稠环芳烃的选择性催化加氢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并且稠环芳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将其部分饱和后会降低其毒性,稠环芳烃还原后的产物被广泛用在医药、燃料等领域。到目前为止,用来选择性催化加氢的催化剂主要是Ni、Pd、Ru、Pt、Rh、Os等贵金属及其配合物,H_2作为氢源,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从而导致这类反应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缺点。因此,探索能高效、有选择性的催化杂环化合物氢化的先进材料依旧是个挑战。本论文使用Ni_2P/NH_3BH_3体系,在室温、常压下还原5个1,8-萘啶衍生物,为在温和条件下还原杂环化合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1、合成2个三联吡啶钌配合物C1、C2,在DMF作为溶剂的条件下测定了它们的光谱性质及其电化学性质,并分别以它们作为光敏剂,FeCl_3以及以FeCl_3为底物得到的配合物Fe(TEOA)_2Cl_3作为光催化产氢的催化剂前体,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催化产氢情况。2、结合Ni_2P的Ni周围电子云密度大,有利于H_2解离和底物吸附以及在常压下,简便、易得且稳定的过渡金属磷化物(Ni_2P)能够有效地催化氨硼烷分解释放氢气的优势,制备磷化镍纳米粒子,选取具有刚性结构的1,8-萘啶衍生物作为底物,利用Ni_2P/NH_3BH_3体系在常温常压下将其选择性还原,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质谱分别对还原主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产物的结构。通过对5种主要还原产物对比得出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对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Abstract]:Bipyridine ruthenium complexe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any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 including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water to hydrogen and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water to oxygen. Photocatalytic organic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methanol and other carbon compounds. In thes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 bipyridine ruthenium complex can be used as Guang Min or catalyst.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nd synthesize two ruthenium pyridine complexes using Rubpyridine as the substrate, and study their hydrogen production properties as Guang Min. In addition, selectiv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s a very important reac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The products after the reduc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re widely used in medicine, fuel and other fields. Up to now, the main catalysts used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are noble metals such as NiOPdN, Ru-PtRh, RhOOs and their complexes, such as H _ (2), which are used as hydrogen sources to react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resulting in the high cost and high technical difficulty of these reactions. Therefore, it remains a challenge to explore advanced materials that can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catalyze the hydrogenation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this paper, Ni_2P/NH_3BH_3 system was used to reduce 5 1H 8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which provide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e reduction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under mild conditions. Two tripyridine ruthenium complexes C _ 1 C _ 2 were synthesized. Their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MF as solvent. Th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m as Guang Min and Fe(TEOA)_2Cl_3 as precursors of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n cloud density around Ni combined with Ni_2P was high.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dissociation and substrate adsorption of H2 and the simple, easy and stable transition metal phosphates, Ni2P), which can effectively catalyze the decomposition and release of hydrogen from ammonioborane and prepare nickel phosphide nanopartic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Ni_2P/NH_3BH_3 system,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NMR, carbon spectrum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arbon spectrum and mass spectrometry, respectively, using the Ni_2P/NH_3BH_3 system to reduce the product selectivel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effects of electron group and electron group on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 were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five main reduction product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1.4;TQ1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江云;阎芳;韦柳娅;郑爱丽;潘芊秀;韩玮娜;;功能性钌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3年09期

2 刘琦;一种新的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刘莹;陈小曼;张朗棋;孙冬冬;周艳晖;陈兰美;刘杰;;钌配合物稳定端粒DNA的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4年04期

4 支志明;高价氧钌配合物的氧化化学[J];中国科技奖励;1994年02期

5 雷自强,韩相恩,樊巩学,王荣民,曹永红,王云普;小分子修饰型负载钌配合物的组成及其催化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6 王文珍,廖代正,王耕霖;混配型混价羧酸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尹传奇;陈瑶;冯权武;柏正武;王长芳;李早英;;单氢钌配合物与水和2,2,2-三氟乙醇的作用机理[J];化学学报;2007年20期

8 李襄宏;史正建;陈伟爱;;含羧酸的环金属化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许翩翩,高景星,王文国,陈忠,黄培强,万惠霖,蔡启瑞;新的双胺双膦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6期

10 尹传奇;杜小秋;柏正武;;氢氧根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乙腈的催化水化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巢晖;计亮年;;多吡啶钌配合物对拓扑异构酶的抑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存焕;孙秀欣;麻娜娜;孙世玲;仇永清;;二维钳形双硫代酰胺钌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高峰;巢晖;计亮年;;多吡啶钌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襄宏;史正建;程新建;;一种新的环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杨晓新;刘亚楠;张小年;陈填烽;刘杰;郑文杰;;钌配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军;关金涛;余广鳌;刘盛华;;二苯乙烯类双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黄建辉;陈建琴;吴丹丹;;纳米锗酸镉的合成及其液相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李红;许娟;吴建中;;DNA促进多吡啶钌配合物在ITO电极上的组装[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9 赵熙;雒雄雄;李滨;宋海斌;徐善生;王佰全;;η~5-5,6-苯并茚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孙伟;金京一;严纯华;;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桥联的双核钌配合物内电子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张帆;全球能源研究高手大连“论剑”[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庞利萍;900亿立方米副产氢气亟待利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华凌;科学家用传统化学方法制造出产氢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陶加;TiO2产氢机理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茹;两类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光异构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张燕;单、双核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朱莹莹;新型磷光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Rana Muhammad Irfan;[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梁军;锗酸锌基微纳米晶体组成结构控制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陈志鸿;新型具可见光活性光催化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霍景沛;联噻唑类金属配合物制备与光催化水制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可欣;卤氧化铋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学琴;贵金属及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王根;半导体材料的固定化及其对雨水消毒性能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飞云;联吡啶钌配合物光催化产氢的研究与1,8-萘啶衍生物催化加氢体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季;新型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杨超;阴离子配体修饰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水氧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齐;含氮、硫配体钯、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莹;功能钌配合物与三螺旋RNA作用模式及对其稳定性调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吕冬冬;含氨基取代联吡啶钌配合物掺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招振楠;靶向性钌(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6年

8 刘汉杰;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制备、表征以及抗菌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韩祥;双核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金刚胺的反应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0 唐兆丰;单/双核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794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94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