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催化转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有机小分子的研究
本文选题:乙酰丙酸甲酯 + 有机小分子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逐渐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现象,因此,寻找理想的清洁能源并加以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常被看作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重要能源的替代品,所以,开发生物质能是现今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之举。最近,科学家们逐步开发和研究利用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转化生物质合成工业燃料和具有高价值的化学品。在众多的研究里,催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合成高附加价值的有机小分子备受关注,这些有机小分子能被有效利用到工业、农业和制造业中。第二章中,针对催化乙酰丙酸甲酯合成γ-戊内酯、1,4-戊二醇和正戊醇的反应,我们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各种铜负载氧化锆的催化剂,并研究了影响该催化剂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铜锆摩尔比为2.5:1,焙烧温度为550°C时制备的2.5-CZ-550催化剂活性更高,因为其表面拥有更多的活性组分、丰富的酸含量和适当的比表面积。在各自最佳的反应条件下,γ-戊内酯、1,4-戊二醇和正戊醇的产率分别能达到75%、39%和13.8%。在第三章里,针对催化葡萄糖合成5-羟甲基糠醛的反应,我们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各种磷酸锆负载纳米二氧化碳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影响其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锆磷投料摩尔比为1:1,掺杂二氧化钛量为0.2g制备的1-ZP-TiO_2-0.2催化剂活性更高,因为其拥有更多的酸含量、更为合适的Lewis酸/Br?nsted酸比例。此外,温度的控制和催化体系的选择对催化反应的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在180°C下饱和氯化钠溶液-四氢呋喃体系中,1-ZP-TiO_2-0.2催化葡萄糖合成HMF转化率和产率分别能达到90%和5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excessive use of fossil energy has gradually aggravated the phenomen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the ideal clean energy an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it. Among the man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biomass is oft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nergy substitute with potential.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ener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cently, scientist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studied the use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to convert biomass to industrial fuels and high-value chemicals. In many studies, the synthesis of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with high added value by catalyzing biomass based platform compound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se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manufacturing. In the second chapter, for the catalytic synthesis of 纬 -pentanolactone and n-pentanol from methyl levulinate, we prepared various kinds of copper-supported zirconia catalysts by different synthesis method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were studied. By comparison, the 2.5-CZ-550 catalyst prepared at the molar ratio of 2.5: 1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550 掳C has higher activity because of its more active components, abundant acid content and prop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yields of 1-pentanediol and n-pentanol can reach 75% 39% and 13. 8%, respectively. In Chapter 3, in order to catalyze the synthesis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from glucose, various kinds of zirconium phosphate supported nano-carbon dioxide transition metal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different synthesis method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catalytic ability were studied. By comparison, the 1-ZP-TiO_2-0.2 catalyst prepared by adding zirconium and phosphorus with molar ratio of 1: 1 and doped titanium dioxide of 0.2 g has higher activity because it has more acid content and more suitable ratio of Lewis acid / Brnsted acid. In addition,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the selection of catalytic system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ults of catalytic reaction. In the saturated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tetrahydrofuran system at 180 掳C, the conversion and yield of HMF catalyzed by 1-ZP-TiO2-0.2 can reach 90% and 50%, resp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容,魏雁声,武法,刘长松;有机小分子对两种萘酚三元包络物室温q泄獾挠跋靃J];分析化学;1998年01期
2 沈利英;陈肖卓;于海涛;梁刚;;刺激响应型有机小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3 王相勤,邵春林,姚建铭,余立祥,余增亮;低能离子与生物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高伟;余能富;涂业苟;幸伟年;;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共催化反应的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3年06期
5 李楠;刘伟军;龚流柱;;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最新进展[J];化学进展;2010年07期
6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史丽丽;赵亮;;单壁碳纳米管内包合有机小分子(乙炔、乙烯和乙烷)结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7 陆天华;霍延平;方小明;欧阳新华;;可湿法加工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8 张诺;吴丹;韩颜颜;蔡燕燕;李茹;赵燕芳;魏琴;;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9 朱铿,李娜,李克安,童沈阳;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9年01期
10 刘静;房喻;;有机小分子胶凝剂研究取得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海宇;陈传峰;;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刘重阳;管爱国;吴国章;;聚丙烯酸酯/有机小分子杂化材料的阻尼增效机理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3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C_(60)内嵌有机小分子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龚流柱;;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陈刚;丁奎岭;;吡咯烷基磷酸酯类有机小分子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春祥;薛清华;徐洪光;唐洁影;张俊祥;崔一平;;多孔氧化铝/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中的发光现象[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吴海虹;孙彩霞;刘月明;吴鹏;;固载有机小分子催化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娟;逯乐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设计及其在有机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符永鹏;林奇;魏太保;张有明;;长链芳酰腙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徐利文;;复合型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活化催化若干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新型有机小分子/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廖俊旭;新型BODIPY衍生物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渭娜;含氧有机小分子与氧化铈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石岩;有机小分子及金属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构建[D];南京大学;2013年
5 高远;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及效率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张明明;环境刺激响应有机小分子凝胶自组装行为及形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莫磊;(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高婷;有机小分子吸收能的精确计算: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芳;单电荷有机小分子可控组装与膜功能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王帮根;从均相到多相:若干手性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恋;金属钌卟啉利用X-ray单晶衍射法鉴定有机小分子的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贺龙;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在Michael/Mannich反应中的催化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夏倩;环境响应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制备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杨洪宝;双组份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合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汤忠凯;有机小分子及铱催化构建3-取代氧化吲哚骨架的手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卢新云;基于有机小分子与金属共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Aldol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唐泽彪;含氰基的A-D-A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平;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建;醇溶性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丽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_2-UIO-66和Eu/Zr-MOFs的合成、结构及对有机小分子和F~-离子的荧光传感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0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