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的制备、光谱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本文选题: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 + Oxovitisin ; 参考:《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7期
【摘要】: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非氧摀离子结构和内酯型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多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植物花色苷为原料,通过羧基吡喃花色苷形成及微氧化等两步反应法,结合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吡喃酮花色苷衍生物A(Oxovitisin A)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质谱法(HPLC-DAD-ESI-MS/MS)分析鉴定出纯化后反应产物Oxovitisin A的纯度达99%以上。利用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超微弱化学发光光谱仪研究了Oxovitisin A及其前体物质花色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Mv-3-gluc)与羧基吡喃花色苷A(Vitisin A))的光谱特性、色泽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Oxovitisin A在440nm激发波长下有最大荧光峰,最大发射波长490nm,而具有氧摀离子结构的两种前体物质无荧光特性。紫外光谱结合LAB色泽空间表征参数显示Oxovitisin A在不同pH值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构稳定性和色泽稳定性。Mv-3-gluc,VitisinA和Oxovitisin A在不同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1.4,30.7和19μg·mL-1(抗坏血酸28μg·mL-1),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68,3.524,2.854μg·mL-1(抗坏血酸8.441μg·mL-1),对双氧水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1.311,0.4098和0.288μg·mL-1(抗坏血酸3.265μg·mL-1),表明Oxovitisin A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均高于反应前体物Mv-3-gluc和VitisinA及抗坏血酸。
[Abstract]:Pyranone anthocyanin derivatives are a new class of polyphenols with non-oxygen structure and lactone-type pyran ring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anthocyanin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high purity A(Oxovitisin A standard product by carboxyl pyranoside formation and micro-oxidation, combined with column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DAD-ESI-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of purified product Oxovitisin A was over 99%. Th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Oxovitisin A and its precursor, Mv-3-glucin and carboxypyranoside A(Vitisin A, were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UV-Vis spectrometer and ultraweak chemi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 Color stabil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fluorescence peak and the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are 490nmm. the two precursor substances with oxygen structure have no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of 440nm. UV spectra combined with LAB color spatial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showed that Oxovitisin A had differ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color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s. Mv-3-glucanine A and Oxovitisin A showed goo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different systems. The IC50 value of scaveng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was 71.4 渭 g mL -1 and that of ascorbic acid 28 渭 g mL -1, the IC50 value of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 was 1.68 渭 g ml -1 (8.441 渭 g ml -1 IC50 value of ascorbic acid 8.441 渭 g ml -1 and IC50 value of 0.288 渭 g ml -1 with ascorbic acid 3.265 渭 g mL -1, respectively). The ability of base and antioxid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v-3-gluc, VitisinA and ascorbic acid.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727)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4DFG32310)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D20121803)资助
【分类号】:O626;O6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宇;闫国华;张开春;姜立杰;刘军;牛爱国;;桔梗花色苷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3期
2 周宇;闫国华;庞志申;张开春;;天然花色苷的资源收集及稳定性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3 王川;;橙皮花色苷的分离鉴定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8期
4 王锋;邓洁红;谭兴和;张礼红;钟浩;李清明;;花色苷及其共色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年02期
5 刘会超;贾文庆;尤扬;周艳霞;;连翘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6 李云;赵昶灵;杨晓娜;李会容;周燕琼;苏丽;;花色苷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以及呈色关系的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会超;贾文庆;尤扬;赵晓美;;鸭跖草花色苷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陶媛;;花色苷,这样紫呀![J];生命世界;2010年12期
9 李安文;廖寅平;徐小江;肖文军;;花色苷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0年12期
10 任丽丽;李海雷;;花色苷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凌文华;;花色苷[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2 吴夏;景浩;;随机质心映射法优化五味子鲜果花色苷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与结构的鉴定[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陈琼;陈忠正;陆瑞琼;李斌;;响应面法优化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厚诚;黄琴;刘晴;陈日远;;园艺植物中花色苷调节因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晓红;宋儒;周波;张卓;郭连营;徐超;;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溴代苯小鼠肝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可喜;水果色素保健眼睛[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杨秀娟 赵晓燕 马越;从维生素时代到花青素时代[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果;微环境调控‘赤霞珠’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丽;越橘多药和毒性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AT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彦杰;紫白菜与紫茄花色苷生物合成及光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陈日远;芥蓝菜薹色泽形成生理及其环境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马懿;新型紫薯花色苷微胶囊的设计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张海宁;超高压辅助提取蓝莓果渣花色苷及其对花色苷降解动力学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李颖畅;蓝莓花色苷提取纯化及生理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丽霞;黑莓花色苷降解与辅色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曹少谦;血橙花色苷结构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赵海田;蓝靛果花色苷结构表征及对辐射诱导氧化损伤防护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子江;平阴玫瑰花花色苷提取工艺及性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玉芹;六种紫色蔬菜中花色苷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建杨;特色马铃薯花色苷体外抗癌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吴奇辉;紫马铃薯花色苷分离纯化及降脂减肥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康晓鸥;葡萄花色苷的变色特征及其在鉴别红葡萄酒中色素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6 王晓雨;GLABRA2对拟南芥花色苷合成的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腾飞;龙葵果花色苷分离、降解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刘杰;黑米酒中酚类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松;三种天然色素花色苷组成、辅色作用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赵夏陆;遮阴对地被菊花色苷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CmUFGT表达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1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