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G-四链体模板的银纳米簇共振能量转移比率检测miRNA

发布时间:2018-04-28 03:02

  本文选题:G-四链体 + 银纳米簇 ; 参考:《化学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以DNA为模板合成的荧光银纳米簇(DNA-Ag NC)是一类性能优秀的发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感与成像领域.目前大多数定量方法都是基于目标物结合带来的直接的银纳米簇发光强度的变化,因此,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将不可避免地受实验场地或测定条件变化的影响.本工作中,采用以G-四链体为模板的银纳米簇(GQ-AgNC)与菁染料Cyanine5(Cy5)为能量供-受体对,发展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的mi RNA比率测定方法.其中,Cy5标签具有通用性,简化了实际应用中的实验设计,降低了试剂成本.针对mi RNA let-7a的方法,检测动态范围为12~300nmol/L,检测限为6.9 nmol/L,且可以将let-7a与let-7家族中的其他mi RNA区分.HepG2细胞的总RNA提取物加标回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应用于临床样本测试的潜力.本研究工作拓展了DNA-Ag NC的应用,并有助于加深在FRET设计中以DNA-Ag NC为供体进行分析应用的进一步理解.
[Abstract]:The fluorescent silver nanoclusters DNA-Ag NCs synthesized by using DNA as template are a kind of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bes and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ensing and imaging fields. At present, most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direct changes i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silver nanocluster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arget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analytical methods will inevitably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experimental sites or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In this work, the GQ-AgNC-based silver nanoclusters (GQ-AgNC) and cyanine dye Cyanine (Cyanine 5C5) were used as energy donor / acceptor pair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i RNA ratio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mechanism. The tag of Cy5 is universal, which simplifie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reagents. For the method of mi RNA let-7a, the dynamic range of detection was 123nmol / L,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6.9 nmol / L, and the total RNA extract of let-7a differentiated from other mi RNA in the let-7 family could be labeled and recove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clinical sample testing. This work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DNA-Ag NC and help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DNA-Ag NC in FRET design.
【作者单位】: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475004和21535006)资助~~
【分类号】:O629.7;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岩;向艳秋;吴志博;杨丽娟;;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对电化学发光催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2 常鹏梅;陈亚芍;罗小林;魏彦林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广文;;醇热法合成单晶银纳米线及其表征[J];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李宏涛,宋晓秋,陆海明,刘俊渤,许瑞波;有机相中溴化物系银纳米微粉的制备研究[J];精细化工;2001年06期

4 谭永恒;段月琴;袁志好;;二氧化硅辅助相分离法制备银纳米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倪昆;吕功煊;;银纳米线的制备及电催化还原氧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2011年02期

6 姜妲;翟玉春;陈元涛;龚睿;尹振;;单晶银纳米带的合成与机理分析[J];功能材料;2006年11期

7 宋晓秋,陆海明,徐长琦,刘俊渤;银纳米微粉的合成适宜条件[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姚会军;刘杰;段敬来;侯明东;孙友梅;莫丹;陈艳峰;薛智浩;;重离子径迹模板法合成银纳米线[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吴青松,赵岩,张彩碚;有机分子CTAB对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8期

10 周剑平;朱鹏;吴为亚;马有红;张武;;邻甲苯胺在银纳米棒生长中作用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邵桂雪;李天保;张华;赵君芙;梁建;许并社;;微波冷凝回流制备银纳米线[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加乐;高艺羡;林丽芹;孙道华;周尧;李清彪;;栀子干粉及其水提液还原制备单晶银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秀清;凌剑;彭君;曹秋娥;丁中涛;;银纳米三棱粒子的肩并肩组装及光控解组装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4 陈超;薛阳;薛志刚;解孝林;;导热电绝缘环氧树脂/银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加工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5 张国俊;王磊;王小三;沈明;;DL-天冬氨酸分子诱导的银纳米线绿色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6 王莹莹;张普;谭克俊;;基于增强DNA稳定的银纳米簇荧光检测Ag~+[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远;徐晓玲;陈丹;马砚骄;周祚万;;载银纳米TiO_2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研究[A];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任国庆;王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下银纳米线的制备和应用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君;柔性电子器件银纳米线电极光致劣化行为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朝晖;聚合物功能化的银纳米材料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薛彬;银纳米三角片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曲斐;以聚乙烯亚胺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及其性能与相关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袁智勤;聚乙烯亚胺辅助的荧光金、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武江洁星;生物大分子调控银纳米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姜小红;表面修饰的银纳米材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水中金纳米银纳米的吸附去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逸群;液相多元醇法可控合成金属银纳米线及其在透明导电膜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3 唐艳;荧光金银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在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惠莲;银纳米晶能量与微观结构演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方;一维银纳米结构的化学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珍;生物分子保护的银纳米簇的合成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7 刘欣;功能化的纳米金/银探针和三嗪类衍生物用于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张宁;基于金银纳米簇和苯硼酸功能材料的传感技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宗招;基于银纳米材料催化与荧光特性的传感技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娇羽;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柔性导电膜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3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13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